就这样,我抱着看洱海的心情来到了大理。我一直以为大理苍山是18峰,直到那天开车师傅告诉我们,大理苍山是19峰18溪在去云南大理之前,我就被苍山背后的故事而感动了,你们知道它背后的故事吗???望夫云的故事:望夫云,传说是南诏阿凤公主的化身,她与苍山上的一个年轻猎人相爱,因父王反对,请来罗荃法师将苍山猎人害死,打入海底变为石螺,公主因此而愤郁死于苍山玉局峰上。公主的精气便化为一朵白云,怒而生风,要把海水吹开和情人楣见。于是,后人便把这朵云彩称为望夫云。望夫云消散后,洱海又风平浪静。据说,这是阿凤公主已见到海底石螺——苍山猎人。另一种情况则是狂风大作之时,苍山顶上乱云飞渡,涌出了更多的乌云与望夫云溶为一体。于是,风雨交加,闪电雷鸣,这种现象要延续很长时间才会停止。有人说,这是因为阿凤公主一直未见到海底石螺而愤怒不止。当然,望夫云的出现,完全是因为空气高速流动而造成的,它与苍山洱海特殊的地理位置有关。但因人们赋与它如此动人的传说,便使它显得更有趣,更神奇。这样的爱情故事不免打动了我这条单身狗。就这样刚刚好,我们在环洱海的过程中,一会儿下雨一会儿天晴,甚至来一场太阳雨,它的雨不是一般的雨,可能是因为海拔高或许19峰的原因,这雨水格外的凉,却又让我格外的舒服,我不禁打开车窗,把手伸出去,闭上眼,仔细感受,我不觉得这是不好的天气,尽管天的颜色有时不是那种天晴的蓝,而带有一点灰,但那又怎样,我喜欢,看着苍山上的云在随风飘动,看着洱海也猛烈的翻涌着,我想是因阿凤公主和苍山猎人,彼此想对方了吧,他们要见面了吧,甚至是拥抱了吧,感觉自己又被撒了狗粮,不由觉得这样的故事真的太容易触及老夫的少女心了吧。洱海其实不大,却很美呀,你会看到各种网红打卡圣地,你会看到很多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在这里欣赏美景,他们有的人只是静静的望着,也不拿出手机咔咔咔,这样的人最容易被我注意到,因为我会很好奇,他们在想什么?人的思想是难猜的,猜不到他们在想什么,就不知道他们是以什么情感来看美景的,他们想要表达什么?想要寄托什么?等等,我都会很好奇很好奇,毕竟我也是一个多愁善感的女孩,如果我遇到一个正处于悲伤的人,我会很想很想去帮她分担,因为我懂那种需要帮助的感受,因为我经历过那种煎熬的日子。去大理除了望夫云的故事让我感动以外,还有更让我惊喜的,在这之前,我几乎没有接受过关于扎染艺术这一方面的任何东西,也不曾了解扎染艺术,但这次,我是真真正正彻彻底底爱上了扎染艺术,因为真的太美了。最爱的是板蓝根扎染出来的蓝色,我真心觉得太美太美了,当我走进这个扎染厂的时候,我喜悦的心情不由直接显现在我的脸上这种蓝,渐变蓝,就像是大理的象征一样,好美。大理苍山沧浪峰下美丽的白族村庄,灵秀与智巧交织的动感,牵动人心的质朴和厚朴,蓝白相间的扎染,温柔而动人的质朴。扎染不仅代表着一种传统,而且已成为一种时尚。扎染如此受欢迎,是由于它特有的有别于其它染织物的个性。它朴素自然,蓝地上的白花清清雅雅,毫不张扬,符合人的情致,贴近人的生活,充满人性色彩,是人民勤劳、质朴、纯洁、诚实、善良和乐观、开朗、热情好客等美好品格和情趣化合成的。扎染在人们心目中已成为特殊的文化象征和民族传统艺术的标徽。扎花,原名扎疙瘩,即在布料选好后,按花纹图案要求,在布料上分别使用撮皱、折叠、翻卷、挤揪等方法,使之成为一定形状,然后用针线一针一针地缝合或缠扎,将其扎紧缝严,让布料变成一串串“疙瘩”。浸染浸染,即将扎好“疙瘩”的布料先用清水浸泡一下,再放入染缸里,或浸泡冷染,或加温煮热染,经一定时间后捞出晾干,然后再将布料放入染缸浸染。如此反复浸染,每浸一次色深一层,即“青出于蓝”。缝了线的部分,因染料浸染不到,自然成了好看的花纹图案,又因为人们在缝扎时针脚不一、染料浸染的程度不一,带有一定的随意性,染出的成品很少一模一样,其艺术意味也就多了一些。浸泡浸染到一定的程度后,最后捞出放入清水将多余的染料漂除,晾干后拆去缬结,将“疙瘩”挑开,熨平整,被线扎缠缝合的部分末受色,呈现出空心状的白布色,便是“花”;其余部分成深蓝色,即是“地”,便出现蓝底白花的图案花纹来,至此,一块漂亮的扎染布就完成了。“花”和“地”之间往往还呈现出一定的过渡性渐变的效果,多冰裂纹,自然天成,生动活泼,克服了画面、图案的呆板,使得花色更显丰富自然。浸染采用手工反复浸染工艺,形成以花形为中心,变幻玄妙的多层次晕纹,凝重素雅,古朴雅致。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100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