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骨脂酊能不能治疗初发的白癜风 http://m.39.net/pf/a_4345629.html
年,河北石家庄赞皇县遭遇了一场特大洪水,给人民带来了严重的危害;然而就在人人自危,拼命逃离洪水时,一男子不退反进,朝着已经被淹没的老屋,飞奔而去。
逃命的人疑惑不已,这家中难道藏了什么宝贝,连命都可以不要?
当地政府得知情况后,派出大量的支援人员前往搜救被困群众。
行动迅速,只见支援部队撑着救生船挨家挨户的解救被困人员,大家争先恐后的爬上船;然而有一名中年男子却迟迟不肯上船,还先后多次潜入水中,不知道在摸索什么。
救援的部队大声喊道:“你不要命了,下一波水势会更猛。”男子就像没有听见一样,还是在自顾自地寻找什么;突然,他从水里捞出一个沉甸甸的袋子,仔细看了一番后,才朝着救生船方向游来。救援人员见状,赶紧向他扔了救生绳。
上岸后,男子毫不在意周围人的批评和指责,从湿漉漉的衣服里拿出刚刚捞上来的袋子。围观群众也是十分好奇:这袋子里究竟有什么宝贝?该男子并不避讳周围人的眼光,打开了袋子。
几枚光亮的勋章跃到众人眼前,人群中有认识这名男子的人,不由得说道:“老李,你哪来的这么多勋章?”男子并未回应,只是把勋章一枚枚的擦拭好,又重新放回的袋子,那人见状,也不想自讨没趣,人群就这样散开了。
那么这么男子究竟是谁呢?为什么冒死也要跳入洪水去拿这几枚勋章,这值得吗?现在让我来为大家答疑解惑。
小小少年,心怀报国之志,多次为组织传递信息
原来,这名男子叫李德银。年,他出生在赞皇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里。战火纷飞的年代,仅靠几亩田地怎么能养活一家子人;好在李德银从小就听话,自记事起就帮家里干活,帮父母分忧解难。
可这样还不够,一个小孩子再怎么帮忙也无法养活一个家庭;等到年纪稍大一点后,他逐渐认识到自己这样是救不了家庭的,就算日子能暂时好过些,也不是长久之计。
慢慢的,李德银意识到,要过上好日子就必须把侵略者赶出中国,当他看见日军在自己的家乡无恶不作,烧杀抢掠时,他参军救国的心思就更加坚定了。再加上当时李德银的父亲就是赞皇县八路军的组织者之一,在父亲以身作则的影响下,他毅然决然地加入了八路军。
于是年仅12岁的李德银进入了八路军的队伍,并担任通信员一职,负责赞皇县和附近几个县的信息传递工作。
大家别以为传递消息是一个简单的活,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信息的交流对战场的胜负可是至关重要的;敌人也深知其作用,在几地之间设立了层层关卡,严格排查路过的行人,甚至连小孩也要搜查。
一次,李德银在传递情报的时候被日军拦住了,面对敌人的盘问,他就装糊涂,躺在地上撒泼打滚;看见这样的情况,日军也不会过分搜查他,只把他当作顽皮愚笨的小孩,搜查一下口袋,衣领罢了,就放他过去。
可我们的李德银小战士并不是什么笨小孩,他知道无论日军怎么样都会搜查他,一早就把重要的情报塞在破了的裤腿里,再拿针线缝好。这样一来,只要日军不进行地毯式的搜查,就绝不可能找到情报。
就这样,在面对敌人的盘问时,他临危不乱,丝毫不露出一点破绽,成功地将情报在两地之间传送。
长大之后的李德银,不仅仅是作为情报员;他更是直接地投入到战场上,凭借着和敌人打交道的丰富经验,他在多次作战任务中都表现得很出色,还被送到八路军总部深入学习,这段时间的学习给他打下了夯实的理论基础。
淮海之役立战功,智夺国民党高级将领
年, 的淮海战役打响了。当时李德银所在的部队也奉命参与了这场战役,得到消息后,李德银 个举手报名要加入作为先锋部队的突击队,由于平时优异的表现,再加上是 个报名的人,他被上级任命为此次突击队的队长。
根据组织的指示,他们这支突击队主要负责的是杨围子一带地区,为了拿下这块地方,突击队的队员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敌人的炮火十分猛烈,并且有坦克等重型武器,仿佛做好了玉石俱焚的准备;这样下去我方不仅拿不下这块地方,还有可能全军覆没。
为了完成任务,不做无谓的牺牲,队员们选择在身上绑炸药,以这种以一换十的方式炸毁敌人的坦克。打到 ,60多人的突击队所剩无几,英雄的鲜血没有白流,淮海战役取得了胜利。
李德银在打扫战场时,意外俘获了大汉奸黄维的两名近卫——张克仁和马世汉。在招降二人后,李德银心生一计,看看能不能来个引蛇出洞;原来,战役胜利之后,黄维就不知道躲藏在哪里了,这次捉拿了他两个警卫,说不定能够找到他。
张马两人自然是连忙答应,这可是一个戴罪立功的好机会。在他们二人的带领下,李德银来到了黄维窝藏的地方,三人埋伏在外面,等待大汉奸的出现。没过多久,从窝藏的房屋里走出了三个人,待看清人影后,身边的马世汉连忙提醒:这个拿包的就是黄维。
在李德银的组织下,他们潜伏到黄维一行人的后方,电光火石之间,枪已经顶住了敌人的脑袋。就这样,李德银成功活捉了黄维等人。
回到部队后,李德银不敢耽搁,把消息汇报给了上级;这可是大功一件,李德银受到了旅长的亲自接见,旅长崔建功激动地握住了李德银的双手,夸他不仅能打战还会谋略。此外,为了奖励他这次的功劳,旅长当场就将黄维包里的一个印章送给了他,以表纪念。
渡江战役再立一功,灵活变通成功上岸。
不久之后,渡江战役开启了,由于上一次出色的表现,李德银再一次的担任了突击队队长一职。根据上级的命令,李德银所率领的突击队将在安徽望江县的一处路口,于当日晚上十二点渡江。所有的一切都在安计划进行,然而李德银却做出了一个违抗军令的行动,他下令所有的突击队队员驾驶船只向下行驶,放弃原来的突破口。
原来,敌人的炮火是在太猛烈了,按照原来的计划,突击队必然会损失惨重。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牺牲,李德银下令寻找新的登岸口,在驾船不断寻找的过程中,突击队员终于找到
了一处火力较为薄弱的地方。当机立断,李德银立刻组织队员前进,在快靠近河岸时,为了防止暴露,他又下令武装渡河。经过一番激战,李德银所在的突击队终于拿下了这处渡口。
然而,这个时候还是不能放松。话说之前李德银临时改变了进攻渡口,导致他们这支突击队没有后援队伍,为了防止被敌人的其他部队发现,他们小心的隐藏在渡口的一处;怎么样才能让自己人这里的通道已经被打开了呢?
李德银想到了他们所使用的特殊信号弹,对岸的我军将领发现信号之后,必定会来支援。就这样,两支队伍彻底的占领了敌人的这个渡口,此次行动,为我军西线部队渡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违抗军令的李德银以为自己会受到组织的处分,可没想到他这一次可是真正的扬名部队了。李德银受到了军长秦基伟的接见和全军的通报表扬,原来他率领的突击队虽然没有按照部署发动进攻,但是却是此次渡江队伍中 支上岸的突击队,为我军此次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战争结束后,李德银受到了中央的表扬,期间,他获得了特等功,人民功臣勋章,渡江战役军功勋章等等,可谓是居功至伟,战功赫赫。
家中不幸传来噩耗,隐姓埋名功成身退
新中国成立后,原以为安定的生活即将来临,可不料爆发了 ,这时的李德银正在部队接受训练,准备前往朝鲜保家卫国。
可是,一份信件的到来打破了他报国的心愿;老家来信中说道:奶奶不幸离世,父亲重病在身,希望尽快回家。听到突然传来的噩耗,李德银一下子慌了心神;组织上也理解他的难处,特别批准他离开部队,好回家照料父亲,安顿奶奶的后事。
就这样,李德银离开了自己呆了13年的部队,回到了老家务农。
他一边照顾重病的父亲,一边靠着种田养活一家人;回家这么多年,他从未向家人提起过自己参与战争时的那些功绩。
直到年,也就是文章开头所说的那场大洪水,村民们才知道,原来他有这么多勋章,但是由于李德银守口如瓶,大家并不清楚他是怎么获得这些勋章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件事又逐渐在人们的记忆中淡忘了。
又过了45年,这时的李德银已经是一个80多岁的老人了,他迫于生活的压力,家中又有病重的女儿,不得不到当地的退役军人接待处寻求帮助。
当工作人员看见老人拿出的那一袋子军功勋章时,立即被震惊到了;他知道这件事情不是自己能力范围之内的,赶紧上报给了领导。
领导以及在场的工作人员听完老人的故事后,都热泪盈眶:“老先生呀,您要是能早点来找我们,也不会吃这么多的苦啊!”听到这话,李德银正色到:“当初没能参加抗美援朝,我已经是辜负了组织的培养了,哪里还好意思再因为家里事找组织帮忙呀!”听到李前辈铿锵有力的声音,在场的人无不动容。
年,李德银前辈在家中病逝,时年86岁。英雄虽然已经离我们远去,但是他的一言一行将永远被我们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