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贾家内囊尽上来,王夫人为了省钱,也是

女人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zjdy/220613/10986045.html

大家都认为,《红楼梦》里写尽了封建时代公府大家的富贵繁华。而四大家族中,王家算是阔气的。

凤姐听了,翻身起来说:“我有三千五万,不是赚的你的。如今里里外外上上下下背着我我的不少,就差你来说了,可知没家亲引不出外鬼来。我们王家可那里来的钱,都是你们贾家赚的。别叫我恶心了。你们看着你家什么石崇邓通。把我王家的地缝子扫一扫,就够你们过一辈子呢。说出来的话也不怕臊!现有对证:把太太和我的嫁妆细看看,比一比你们的,那一样是配不上你们的。”

这说明,王夫人娘家是富有的,嫁妆也很贵重。可是,当黛玉初到贾府,来到王夫人房间:

正面炕上横设一张炕桌,桌上磊着书籍茶具,靠东壁面西设着半旧的青缎靠背引枕。王夫人却坐在西边下首,亦是半旧的青缎靠背坐褥。见黛玉来了,便往东让。黛玉料定这是贾政之位,因见挨炕一溜三张椅子上也搭着半旧弹墨椅袱,黛玉便向椅上坐了。

一连三个“半旧”,写出了王夫人的生活节省。因为她嫁入贾家多年后,随着贾家经济日衰,逐渐失去了奢华的兴致,养成了朴素低调的习惯。

在原著第二回,贾家已经开始衰败了。冷子兴说:

如今虽说不似先年那样兴盛,较之平常仕宦之家,到底气象不同。如今生齿日繁,事务日盛,主仆上下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者无一;其日用排场,又不能将就省俭。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

内囊尽上来,说明家底快要消耗光了。

作为荣国府的实际掌权内眷,王夫人对此心知肚明。但是,她读书不多,能力有限,所以,不能像探春那样承包开源,也不能像凤姐那样放贷赚钱。她能做到的,只有一个办法:节俭。

可是,作为王夫人的亲侄女,凤姐穿戴使用的每样东西都是光彩照人的,绝对不会有半旧的东西出现。

凤姐出场时,“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下戴着赤金盘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鱼比目玫瑰珮;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罩翡翠撒花洋裙。”

凤姐日常在家里,“门外铜钩上悬着大红撒花软帘,南窗下是炕,炕上大红毡条;靠东边板壁立着一个锁子锦靠背与一个引枕,铺着金心闪缎大坐褥,有银唾盒。那凤姐儿家常带着紫貂昭君套,围着攒珠勒子,穿着桃红撒花袄、石青刻丝灰鼠披风、大红洋银鼠皮裙,粉光脂艳,端端正正坐在那里,手内拿着小铜火箸儿拨手炉内的灰。”

除了年轻爱美爱享乐的心态之外,还因为,凤姐小时候,王子腾已经得势,使得王家在经济上也跟着发家致富了。所以,凤姐自幼养成了奢侈的生活习惯,虽然嫁到了贾家,用的都是带来的王家嫁妆。

可是凤姐这样的奢靡,根本没被王夫人放在眼里。王夫人气定神闲对凤姐说:“我虽没受过大荣华富贵,比你们是强的。”

就是说,王夫人年轻时的生活享受,比凤姐要奢华得多。那么,如今到了这种一概半旧的级别,说明她真的是相当节俭了。

但是节俭的人偏总遇到花钱的事。

贾母是爱奢靡的,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吃的是把天下蔬菜写成水牌转着吃。穿的又从不肯穿外人赠送的。但是送来的礼物都被贾母珍藏密敛舍不得拿出来。她还要听戏、捐款给庙观,还要时常送礼物给亲戚。今天送个丫鬟,明天送件皮裘。

王夫人的女儿元春封了妃,要建造大观园省亲,要买花木、雇工匠、配古董,养戏子尼姑。

然而贾家的地产投资失败,农田收成不好。同样这年,刘姥姥家多打了两石粮食,瓜果蔬菜丰盛。可是贾家的田庄上就是三月下雨到八月,九月有碗大的雹子。可见连老天爷都不照顾贾家。

除此之外,还有各种例行的社交活动,也需要花钱。

于是,王夫人想方设法地省钱。

这份儿吝啬持家的风格,黛玉也感应到了。

我因身上不好了,每年犯这个病,也没什么要紧的去处,请大夫,熬药,人参肉桂已经闹了个天翻地覆;这会子我又出新闻来,熬什么燕窝粥。老太太太太凤姐姐这三个人便没话说,那些底下的婆子丫头们未免不嫌我太多事了。你看这里这些人,因见老太太多疼了宝玉和凤丫头两个,他们尚虎视眈眈,背地里言三语四的;何况于我,又不是他们这里正经主子,原是无依无靠,投奔了来的,他们已经多嫌着我了,如今我还不知进退,何苦叫他们咒我。

这话,主要是说婆子丫头们见黛玉在贾家受供养,感到不服气。其实黛玉真正忌惮的并不是他们。毕竟黛玉是主子,他们不能把黛玉怎样,而且贾母对黛玉待遇颇丰,所以黛玉赏赐下人也很大方。但是,没话说的舅妈,可就不好说了。没话说,是指嘴上,人家心里可不定是怎么想的。

第二十八回里,王夫人派人来叫宝黛二人吃饭。

王夫人见了林黛玉就问:“大姑娘,你吃那鲍太医的药可好些?”

有人说这里表现了王夫人对黛玉的关心。不过这称呼有点突兀,贾府上下,叫林黛玉有“林姑娘,林丫头,玉儿,颦儿”等等。唯独只有王夫人,管黛玉叫“大姑娘”。当然,王夫人对黛玉还是以礼相待的,只是,这礼上透着生分。可毕竟只是舅妈而已,还能怎样?王夫人问起了鲍太医的药效,黛玉说:

“也不过这么着。老太太还叫我吃王大夫的药呢。”

医院正堂王君效的侄孙,贾家世交,名医世家的优秀人才。贾母很信任王医生,一开始就让他给黛玉看病,但是药效并不明显。于是后来王夫人又换了鲍太医。结果效果似乎还不如王太医。黛玉讲话很小心,只说老太太还叫她吃王太医的药。其实她自己肯定也觉得王大夫的药更好。但是毕竟这是在人家家里,换医生换药毕竟也是个麻烦人的事情。人家帮你换,本来就是一片好心,你直接说新换的还不如原先那个,未免伤人好心。所以黛玉把老太太搬了出来。宝玉插嘴说:

“太太不知道,林妹妹是内症,先天生的弱,所以禁不住一点风寒,不过吃两剂煎药就好了,散了风寒,还是吃丸药的好。”

宝玉分享对黛玉的病情的研究心得,意在暗示,谁都不如他跟林妹妹熟。

这种口气,有点离间舅妈和外甥女之嫌。就算王夫人不是宝玉的亲妈,她也不可能会很喜欢他这种口气。于是王夫人也说原来听医生说了个丸药名字,只是又忘记了。也许是她真的记性不好,也许是前边被黛玉和宝玉的话泼了冷水,所以现在对黛玉的治病问题也不想多置喙了。

可是宝玉似乎热情越来越高,接连说了人参养荣丸、八珍益母丸、左归、右归、麦味地黄丸五个丸药名字。

王夫人道:“都不是。我只记得有个‘金刚’两个字的。”宝玉扎手笑道:“从来没听见有个什么金刚丸。若有了金刚丸,自然有菩萨散了。”说的满屋里人都笑了。宝钗抿嘴笑道:“想是天王补心丹。”王夫人笑道:“是这个名儿。如今我也糊涂了。”宝玉道:“太太倒不糊涂,都是叫金刚菩萨支使糊涂了。”

菩萨二字都是草头。王夫人记成了金,宝玉偏以草相对,真是绝妙!后文宝钗提点出正确答案是天王补心丹,与金刚菩萨皆无瓜葛,宝玉还意犹未尽,打趣母亲被金刚菩萨指使糊涂了,此语也许预示王夫人本不糊涂,只因金草之争而做出了糊涂事。王夫人此时有点恼羞成怒,毕竟当着钗黛两个表亲晚辈被儿子这样没大没小抢白可不是体面事,于是说道:

“扯你娘的臊!又欠你老子捶你了。”

王夫人虽然受教育程度不高,但人前大家闺秀的气派十足,很少有失身份的言行出现,这里要算一次。此言一出,前边那种诙谐轻松的气氛便有些淡了。所以后边钗黛都不再言语。只有宝玉在慈母跟前放肆惯了,没有意识到母亲的不满,继续由着性子胡扯。王夫人骂了儿子一句,就希望转移话题,说以后照这个药名买来给黛玉吃就好了。宝玉还没说够,又插嘴说这个药没用。

“太太给我三百六十两银子,我替妹妹配一料丸药,包管一料不完就好了。”

王夫人对这句话的第一反应是:

“放屁!什么药就这么贵?”

这话较前一句更为失态。毕竟这是在说给外甥女配药,当舅妈的第一反应就是嫌贵,舍不得,即便如此,也该委婉些表达嘛。好在不是在贾母跟前,否则这种天真烂漫的直白表现必定会令婆婆不满。

由此推测,王夫人为什么要换掉王太医的药,转为鲍太医呢?八成是嫌王太医的药太贵了吧?面对黛玉这样一个每年需要消耗大量金钱配药还不见好的外甥女,王夫人可怎么省钱呢?

黛玉明白王夫人的心思,所以尽量不麻烦人家。自己纱窗旧了,也不急于更换。她知道,王夫人为了钱,是可以骂街的。

所以,当贾母发现此事,她马上向王夫人提议换窗纱,而不是凤姐。因为她知道,这些细节上,做主的是王夫人。

我们在书里看到赏赐人东西的,主要是贾母,而王夫人很少赏人。偶尔赏赐的,主要是衣服,确切说,是她自己的旧衣服。旧社会有钱人的衣服材质金贵、工艺复杂,那些丝、锦缎、织金的衣服,哪怕样式旧了,也都价值不菲。而且,主子太太赏赐的东西,好歹也是个体面。

王夫人曾经赏赐自己的旧衣给袭人和秋纹。一来,这些鲜亮颜色的衣服已经不再适合她的年纪,赏赐丫鬟,属于废物利用;二来,可以收买人心,还不用另外花钱,真是惠而不费!

可是,当她撵走金钏,导致其投井致死时,她除了抚恤金,也想赏赐一些衣服。但这一次,她不想赏赐自己的衣服,或许是觉得应该给金钏穿新衣服才对得起她;又或许,她觉得用自己的衣服给死人装裹未免太丧气?

但是现做新衣服,一来怕大热天来不及做好尸体就要下葬,二来,还要另外花一笔钱……于是王夫人想到了经常助人为乐的宝钗。

王夫人道:“刚才我赏了他娘五十两银子,原要还把你妹妹们的新衣服拿两套给他妆裹。谁知凤丫头说可巧都没什么新做的衣服,只有你林妹妹作生日的两套。我想你林妹妹那个孩子素日是个有心的,况且他也三灾八难的,既说了给他过生日,这会子又给人妆,岂不忌讳。因为这么样,我现叫裁缝赶两套给他。要是别的丫头,赏他几两银子就完了,只是金钏儿虽然是个丫头,素日在我跟前比我的女儿也差不多。”口里说着,不觉泪下。宝钗忙道:“姨娘这会子又何用叫裁缝赶去,我前儿倒做了两套,拿来给他岂不省事。况且他活着的时候也穿过我的旧衣服,身量又相对。”王夫人道:“虽然这样,难道你不忌讳?”宝钗笑道:“姨娘放心,我从来不计较这些。”一面说,一面起身就走。王夫人忙叫了两个人来跟宝姑娘去。

王夫人计划拿黛玉的生日衣服给金钏装裹,可黛玉生日在二月十二,金钏死在五月,哪有那么早就预备生日衣服的呢?探春生日在三月,迎春和惜春生日在四月到腊月之间,哪个都比金钏的死期更近吧?怎么就惦记上黛玉的衣服了呢?

所以,王夫人对宝钗这番话,八成是虚张声势,她唯一的目标就是宝钗。故意说黛玉,是因为黛玉宝钗都是客家小姐,具有可比性,以黛玉的“有心”对比,把宝钗架到了一个道德制高点。暗示宝钗,你比黛玉懂事,她不能为我分忧,你不会令我失望的。

宝钗只得捐出了她的衣服,当然她也看穿了二姨的套路,嘴上说着客气话,心里是厌恶的,所以没等把话说完,“起身就走”。王夫人生怕她反悔,“忙叫了两个人”跟去拿衣服。

所以,有关王夫人蛇蝎心肠杀人不眨眼的说法是完全错误的。她并不想逼死金钏,她只想裁员,逼死了她,还要另外给抚恤和装裹,真是太费钱了!所以,金钏之死,是她的“过失杀人”,绝非谋杀。

金钏死后,王夫人把金钏的工资补给了她妹妹玉钏,让她吃双份儿,其实还是完成了一次顺利的裁员。虽然工资成本没有减少,但是以后赏赐之类的福利,完全可以省下一人份了。此外,王夫人从自己的月钱里拿出二两银子一吊钱给袭人作月钱,这只是为了收买袭人,给她画饼,让她以为自己有希望成为宝玉姨娘,从而更加忠于王夫人。毕竟袭人是贾母的人,王夫人并不完全信任。他更愿意从自己的丫鬟里选拔姨娘给宝玉。起先她选的是金钏,可惜金钏触了她逆鳞,于是她看中了更沉稳的玉钏。而且,玉钏这二两银子,走的是官中的账目和银子,她要转正成姨娘,比袭人将更加顺理成章。

所以,王夫人的钱,没有一分是白花的。

王夫人少有的一次大方是对待刘姥姥。刘姥姥第一次来荣国府,王夫人授意凤姐给了二十两银子。第二次来,贾母等人送的是衣食药品等,王夫人给了一百两银子。

一方面,刘姥姥算是王家亲戚,王夫人有义务照顾她。另一方面,刘姥姥这样的穷亲戚三番两次上门来打秋风,于王夫人并不光彩,而且,二十年前,狗儿家与金陵王家联过宗,知道王家不少底细。后来周瑞曾经争买田地,“其中多得狗儿之力”——田地购买,有何可争?八成是仗势欺人巧取豪夺平民资产。这些不光彩的事情如果抖漏出来,于王家声誉也大为不利。所以,王夫人宁可花钱买心安,打发刘姥姥远走少来。

王夫人对待丈夫的妾,也是相当吝啬的。赵姨娘抱怨“成了样的东西也到不了我手里来”。这其中固然有她自己不擅理财,又盲目贴补娘家的原因,但是作为贾政的宠妾,她的日子确实不够滋润。这其中,自然有凤姐暗地的克扣,但是这种克扣,也必须有王夫人的暗示和授意。

赵姨娘的兄弟死了,吴新登家的向王夫人要钱分配抚恤金,王夫人只说知道了,叫她向探春李纨汇报。其实,王夫人完全可以自己做主审批,然而她非要推给探春。

这样做的目的,一是要检验探春是否秉公执法,是否会偏心生母。二来,也是把一个烫手山芋推了出去。

如果要王夫人自己审批,她直接照章办事,那就只给二十两银子。但是赵姨娘肯定会不爽,八成要去找贾政诉苦。到时候恐怕还是要多给她,不但省不了钱,而且会惹贾政不快。按照平儿后来的说法,多给的也不是没有,二十两银子只是常例。那么,儿女双全一直受宠的赵姨娘,究竟算不算“常例”,就见仁见智了。

所以,王夫人把决策权交给探春,给多了,是众人看探春的笑话;若是给少了呢?那就正好省下这笔钱——赵姨娘亲闺女作的决定,她还能找谁去?所以,王夫人一定要让吴新登家的去找探春。她实在不想给赵姨娘多余的钱,就算给,也不能由她自己手里给出去啊!

金钏被撵走,令王夫人尝到了甜头——用狐媚的理由撵走不顺眼的年轻女仆,可以名正言顺地裁员降低成本。于是王夫人就在寻访狐媚上多花心思,以备裁员。这一点,她与凤姐想到了一处:

不如趁此机会,以后凡年纪大些的,或有些咬牙难缠的,拿个错儿,撵出去了人,一则保得住没有别的事,二则也可省些用度。

但是王夫人不好直接裁减小姐们的丫鬟。

但从公细想,你这几个姊妹也甚可怜了。也不用远比,只说你如今林妹妹的母亲,未出阁时,是何等的娇生惯养,是何等的金尊玉贵,那时像个千金小姐的体统。如今这几个姊妹不过比人家的丫头略强些罢了。通共每人只有两三个丫头像个人样,馀者纵有四五个小丫头子,竟是庙里的小鬼。如今还要裁革了去,不但于我心不忍,只怕老太太未必就依。虽然艰难,难不至此。我虽没受过大荣华富贵,比你们是强的。如今宁可我省些,别委屈了他们。以后要省俭,先从我来倒使得。

所以,抄检大观园这个主意应运而生——抓住错处,就好裁员了呀!王夫人主要从自己人裁起。除了迎春的司棋和惜春的入画,王夫人主要裁减的是宝玉房内的晴雯、芳官、四儿,后来还有跟着芳官一起出家的藕官和蕊官。此外,还有贾兰的奶妈,罪名是妖乔。

被王夫人裁员的人,大多没有实在的罪证。与其说是真为了人品,不如说,就是为了裁而裁。裁别人不好下手,裁自己的儿子孙子才是最容易的。为了裁员,王夫人放下了以往的菩萨身段,变成了阎王。

李纨年轻守寡,贾家敬重寡妇守节,貌似对李纨待遇不错,凤姐算账说:

你一个月十两银子的月钱,比我们多两倍子,老太太太太还说你寡妇失业的,可怜不够用,因有个小子,足的又添了十两,和老太太太太平等;又给你园子地,各人取租子;年终分年例,你又是上上分儿。你娘儿们主子奴才共总没十个人,吃的穿的仍旧是官中的,一年通共算起来,也有四五百银子。

从凤姐叙述来看,这李纨的特别优待,似乎是贾母首先想到和提出的。王夫人主要是附和。如果贾母不提,王夫人能想到吗?很难说。儿子早逝,儿媳自然有照顾不周和克夫的嫌疑。而且李纨娘家不是大富大贵,不能给贾家实际的好处,她本人也不能干,无法持家,如今花这么多钱在她母子身上,是否值得呢?

所以,王夫人虽平时对孙子儿媳无甚关照,一到裁员就马上想起要裁贾兰的奶妈。宝玉与袭人云雨之后,奶妈依然能随侍身边进言禁酒,贾兰才十岁出头,已经要撤奶妈了。也难怪李纨母子对贾家态度疏离,“不问你们的废与兴”。王夫人对待长子遗下的独子,未免刻薄了些。

没办法,还不是为了省钱?

这些能自己走出荣国府的被裁者还算幸运的,像晴雯这样生病的,直接只穿着内衣就被扔出去了,所有衣服首饰都被扣下,王夫人说要留给好丫鬟穿。

确实,赏衣服赏了这么多年,王夫人的旧衣箱只怕也快空了吧?所以,当袭人要回娘家时,她只赏了一件不挡风的青缎灰鼠褂,又叫凤姐去安排袭人的省亲。于是凤姐又给了袭人一件石青刻丝八团天马皮褂子,还有一个玉色绸里的哆罗呢的包袱包了一件半旧大红猩猩毡雪褂子。凤姐这样做完全是揣摩了王夫人的心思,故意要给袭人体面,让她风光地回家省亲。

金钏的衣服有宝钗捐,袭人的衣服有凤姐捐。其他丫鬟如果赏衣服不够用,还可以给她们从晴雯那里扣下的衣服。王夫人真会算计!

看遍了这么多王夫人勤俭持家的创意行为,回到你们一直念叨的那个老问题上来吧!

王夫人为什么喜欢宝钗儿媳,而不是黛玉?

当然,原因有很多,但是其中最实际的原因就是,宝钗这样一个儿媳,比黛玉要经济适用得多。

同样穿鹤,黛玉穿的是大红羽纱面白狐皮里;宝钗穿莲青斗纹锦上添花洋线番丝,衣服也是半新不旧。

黛玉吃东西讲究,咽不下玉粒金噎满喉,吃螃蟹还要就烧酒,早起吃燕窝粥,中暑要香饮,平时拿人参养荣丸当日常补品,零食是洁粉梅片雪花洋糖。

而宝钗把家里的螃蟹、进口猪鱼瓜藕都拿给贾家人吃,自己偶尔吃个油盐炒枸杞芽。生病只需要冷香丸即可。就算有朝一日贾家穷到吃不上饭,丰满寡欲的宝钗也必定是最后饿死的那个!

黛玉是除了寒冷季节,都是要熏香的,而宝钗从来不熏香,连花儿朵儿的打扮都不需要。而且宝钗皮肤好,一贯素颜。皮肤也好,如雪莹润,同住的湘云犯了杏斑癣,还得找黛玉借蔷薇硝。总之,宝钗要是做儿媳,首饰和化妆品费用全都省下了。

黛玉的房间精致讲究,像上好的公子书房。而宝钗的房间,装修简朴如同雪洞一般,衾褥十分朴素,连门帘都是半旧的。看到这样的房间,王夫人自然是惊喜交集——真是太好养活了!

黛玉是美人灯,风吹就坏,所以绝对不能给她派活儿,怕她劳碌。她最大兴趣就是写诗,可是这种爱好不能给家务和经济上带来任何好处。

而宝钗善于管家,还勤于女工,到了夏天就主动做活到三更,有这样一个媳妇儿,家里的裁缝和针线嬷嬷都可以裁掉了。黛玉可不行,别人做好的针线活儿可能还会被她剪坏。

宝钗脾气好,能容人,还能施放小恩惠给下人。而黛玉的脾气比较尖刻,周瑞家的被她怼,李嬷嬷被她讥讽,连小红都知道她爱刻薄人,这要是娶了她,以后家里的是非矛盾自然也更多。

宝钗不娇气,没架子,生病时自己描花样,放出小丫鬟去院子里玩。名义上有两个丫鬟,其实只有一个,因为文杏太小,指望不上。而黛玉身边必须随时使奴唤婢。清虚观打醮时,别的小姐都只带两个丫鬟,唯独她带了三个。所以黛玉身边是绝对不能裁员的。

这样综合看下来,娶宝钗这样一个儿媳,确实比娶黛玉要划算得多。

所以,抛开血缘亲疏、正统思想、金玉之说等原因,光是省钱这一项优势,就足以让王夫人支持宝玉娶宝钗了!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贫穷是最大的恶,因为贫穷能迫使人无所不用其极。

为了省钱,王夫人真的也是很拼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573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