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用甲氧沙林液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322639.html
年,在山东省菏泽市的革命纪念博物馆中,有一个年迈的老婆婆站在一个展台前,对着一个小小的针线包发着呆,满眼满含深情,饱含泪水。这个针线包已经变得破旧不堪了,上面缝缝补补满是岁月的痕迹。工作人员见状热心地为老婆婆讲解道,这个看似平凡的针线包其实蕴含着很深刻的故事,当时抗战的时候,一位女英雄就是靠它吓走了日本鬼子的。只见老婆婆缓缓地抬起手,指着这个针线包说:“这是我的!”。这句话顿时震惊了所有人。原来这个老婆婆就是这个针线包的主人,抗日战争的特等功臣朱文起!下面就让我们来一起看看这个老婆婆的故事。
担任情报员
朱文起,年出生在山东菏泽定陶县。那是年的冬天,大雪纷飞,一片银色将菏泽市定陶县的一个小村庄给包裹着。朱文起是一个普通的农妇,她的丈夫被日本人打死了,剩她一个人和孩子一起生活。她像往常一样,做完了一天的农活,哄完孩子睡觉,终于可以上床睡觉休息了。就在她准备关灯的时候,门外传来了急促的敲门声。
朱文起起身去开门,一看是自己的侄子游文斋。游文斋警惕地观察了四周,确定了没有可疑的人之后,才进了门。游文斋是共产党负责定陶县的革命工作者,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一直以来都是他在县里负责宣传革命工作,带领着定陶县的民众同敌人展开斗争的。
但是由于敌人的力量强大,翻三五次的将我党在定陶县的情报工作机构给围剿了。好几个党内部的通讯人员都在传递情报的过程中被敌人发现,因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就导致了定陶县的情报局一时间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人员的稀缺导致很多消息没有办法传递出去。
当前形势十分的严峻,消息的闭塞导致整个定陶县的中共抗日革命工作与中央失去了联系。城内和城外的抗日力量无法联合到一起,这就为定陶县和相邻的县市的抗日工作都造成了巨大的困难。时间紧,任务重,这些消息多耽误一天就会造成更多的损失和人员伤亡。
作为负责人的游文斋十分的焦急,在这个关键时刻,最重要的是让更多的人加入到情报局的工作中。但是很多人都不愿意抛弃家庭,去冒这个风险。思来想去,走投无路的游文斋只能来找自己的家里人了。
自己的婶婶朱文起为人宽厚,心地善良,在村子里人缘也好,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其实朱文起的丈夫去世之后,她们一家人的日子也不是很好过,家里的顶梁柱倒了,生活的重担压到了她的身上。家中更加贫困,很多时候在干完农活之后,朱文起又去路口以乞讨赚点钱。生活的压力让年仅三十多岁的她看起来像五六十岁的老人。
于是游文斋就来和朱文起商量,希望她能担任通讯员。敌人一定不会将这样一个看似朴实老实的农妇和共产党通讯员相联系起来的。知道游文斋的来意之后,朱文起有些许的犹豫。自己既没知识也没文化,她怕自己给他们拖后腿。再者毕竟这是一项危险而又艰巨的任务,随时都有可能付出生命的代价,家中还有个孩子让她很是放心不下。
但是游文斋将朱文起的这些顾虑都一一解决了,朱文起又想到了自己的丈夫就是死在日本人的手下,日本人种种残忍的暴行出现在了她的眼前,她对敌人的恨意油然而生。于是一咬牙一跺脚,她就接受了这个重任。
得心应手的情报员工作
从此之后,朱文起就是一个正式的情报员了。游文斋将县里面的情报工作都交代给了朱文起,并且嘱咐她注意安全,将她的孩子送去好心人家帮忙照顾。从那以后,朱文起就开始了她的情报工作。像往常一样,朱文起还是每天都在路口提着菜篮子讨饭吃,但是如今不同的是,她的篮子里多了一个与众不同的针线包。这个小小的针线包看似普通,但是它就是朱文起用来藏宝贵情报的地方。
一开始做情报工作的时候,朱文起很是紧张,有日军巡逻经过她身边的时候,她连大气都不敢出一声。不过她想到游文斋嘱咐她顺其自然,不要刻意掩饰,她就不断地暗示自己缓和情绪。之后的工作中,朱文起熟能生巧,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朱文起的演技越来越好,也逐渐变得泰然自若了。面对来势汹汹的敌人,朱文起当作视而不见一样,面不改色的直面那些站岗放哨的日军。
在一次例行检查中,看到这个衣衫褴褛、全身破烂不堪甚至还散发臭气的小老太婆,巡逻的官兵懒得搭理并且很是嫌弃。但是为了完成上级的任务,官兵还是按照惯例,做做样子对朱文起进行检查。
搜到朱文起身上的针线包的时候,官兵询问里面装的是什么。面对如此近距离的质问,朱文起丝毫没有慌乱,从容的将包里的几根针举到官兵的眼前说道:“老太太的针线包里能藏啥,还会藏的有金银珠宝吗!”。官兵被朱文起的出其不意吓得连连后退,生气地骂了几句之后,对朱文起依然没有起什么疑心,就离开了。
朱文起的工作越来越得心应手,不仅多次完成了组织交给她的任务,还帮助很多共产党员在危难中解围。定陶县的情报网终于逐渐完善起来,朱文起为共产党事业取得了重大的贡献。后来由于她的表现出色,游文斋又安排朱文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她对抗战的热情更高了。在后续的工作里,朱文起也一直默默奉献着,每天任务艰巨但是朱文起却无一不完美地完成。
被敌人抓获,险些被发现
但是这期间也未免会出现一些危险的时候,但是朱文起仍然临危不乱。一天,游文斋带着重要情报找到朱文起,让她务必在第二天中午前,将情报交给中共地委。她将情报缝到衣服的内衬,出发走上了送情报的道路。尽管这条路她已经走了无数次,但是朱文起每一次都不敢有丝毫的松懈。
然而朱文起却发现今天的这条路格外的不对劲。这天日方官兵的人数特别多,搜查的也特别仔细,局势看似紧张了起来。朱文起由于频繁地往返于城里城外,与相邻城市的反日斗争一直都在密切的联系,日军早就已经对她产生了疑心。但是每次对朱文起的搜查却也没也从来没有发现什么奇怪的地方。但是敌人抱着宁可错杀一百不可放过一个的心态,还是在这一次将朱文起抓了起来。
他们开始全面搜查朱文起,这次将她的菜篮子给翻了个遍,甚至连针线包也被打开了,但是幸亏这次情报不在针线包里。眼看什么信息也获取不到,他们还将朱文起关押了起来,朱文起并没有屈打成招。
面对敌人的威胁和审问,朱文起用上了农村老婆婆撒泼的方法哭着喊着,演上了苦情剧,无论问她什么她都拒不承认,最终没有证据的日军只得将她放了。此后朱文起也没有害怕退缩,在情报员的路上越走越远。
缴获高庄据点
还有一次,也是让朱文起上演了出生入死一般的戏剧性一幕。当时日军的高庄据点一直以来迫害了很多无辜的人民,干扰了我军大量的工作,是游击队员的主要攻击对象。但是这个据点不仅地方隐蔽而且那里的工作人员侦查能力极强,游击队员们多次尝试将他们铲除,不是没有抓住机会就是让他们提前转移阵地给逃走了。
年的某一天,朱文起偷偷带来情报,说此时据点的日军出去扫荡了,据点内部的军力薄弱,防御能力差,此时若是来一个偷袭,那定能将他们一举抓获。游击队员得到消息后马上出动,最终成功的歼灭了18名日军并且将顽固的高装据点一举铲除。这场行动大获全胜,朱文起提供的情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出去扫荡的日军回来只能看到一片废墟。
捉拿王子杰
还有一次是在歼灭当地的土匪头子王子杰的战斗中,朱文起提供了更大的情报。王子杰是定陶县远近闻名的大土匪,县里面的人没几个不认识他的。他带着一堆土匪们每天在县里的各个村子中游荡,烧杀抢掠,简直是无恶不作。
不仅如此,日本人来了之后他非但没有和当地党组织一起联合抗日,反而屈服于日本人当汉奸,杀害了我们不少抗日的同胞。有了日本人壮胆,他的行为更加残暴,作恶更是频繁,人民苦不堪言,对他恨之入骨却又无可奈何。
王子杰的手下有三千多个小土匪跟随,再加上跟着的日本人给他们提供了大量十分强大的军火武器,让王子杰的实力越来越强大。不管是人数还是军力方面,我方军队都处于劣势的一方,要想除掉他可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没有好的策略说不定还会弄巧成拙。正面硬碰硬肯定不行,那就要特殊手段。
正当大家都对王子杰无可奈何地时候,他们想起来王子杰的警卫排长秦锡爵是我党曾经安插在王子杰身边的卧底。可以让他将王子杰的兵力部署情况告诉我们,知己知彼,这样一来攻击王子杰就不在话下了。
但是问题来了,当前这个严峻的形势,双方都有无数双眼睛相互盯着,情报根本传递不过来。这个时候朱文起就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她假扮成了媒婆来到了王子杰军队的驻扎地,她的相貌也没有引起怀疑,就这样成功的和秦锡爵接头,获得了情报。我军获得情报后,成功的将王子杰的两千人大部队给歼灭,但是王子杰还是趁乱带着剩下一千余人的队伍逃走了。
日军好在秦锡爵也在其中,他又一次将情报交给了朱文起,让她迅速送回。接到任务后,刻不容缓,朱文起立刻启程连夜跑了四五十公里的路,昼夜不停歇的这才将情报交给我军指挥部。正是这如此及时的消息,我军最终顺利的将王子杰的全部军队捕获。
跑了几十里路的朱文起一下子累得瘫倒了地上,许久没有缓过来。这次的成功,朱文起简直功不可没,如果没有她,王子杰还不知道会祸害人民不知道多久。在后来的庆功会上,朱文起的出色表现被记上了特等功,这个奖项她当之无愧!
解放之后,新中国成立后,朱文起并没有邀功,反而隐姓埋名,在当地过着平静的生活,并且从事了妇女工作。她的事迹曝光后,有人问她:怎么不去找政府要奖励呢?朱文起淡淡地说:我没有文化,也没法为国家再做什么了。现在能吃饱穿暖就十分满足了,不能为国家添麻烦呀。
就这样,抗日英雄默默无闻地过了后半辈子。年,朱文起从妇女工作中退休。年的时候朱文起因病治疗无效去世了,享年77岁
这又是一个为了国家事业而奉献自己青春的伟大英雄的故事。看完了朱文起的这些英勇事迹,我的内心十分的感动。或许我们生活在当下这个安稳美好的社会,很难体会到年代的人们是经历过怎样艰苦的奋斗。他们愿意放下家庭放下青春放下生命,全心全意地为祖国的事业奋斗,这是我们当代人所没有的品质。如今我们现在的生活越来越好了,但是我们美好生活的每一天都离不开他们的努力。作为新时代的我们,在珍惜先辈为我们带来的这一切的同时,更要向他们学习,为了这个社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本文由历史老炮原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49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