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友,你的军挎包里装过啥天天军情

北京什么雀斑医院好 https://m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_zx/49360/

周末清理衣物,意外地翻出一个绿挎包,如获珍宝,瞬间勾起了我无限的回忆,仿佛一下子打开了情感的闸门……

这个军绿色的挎包和我的军龄相同,至今已有30多年的历史了,经过时光的冲刷,除两条帆布带顶头的铁片和扣槽铁片有些生锈外,包的颜色依然碧绿如初。

搜图

编辑

我清晰记得,这个挎包是33年前的秋天武装部发服装时一并送到我家的。在一堆散发出樟脑丸气味的衣物中,我首先看中的是这只军挎包,急不可耐地挎在了肩上,在家中正屋的大厅里,兴奋地走了好多个来回,才取下来。

儿行千里母担忧。母亲见我如此喜欢这包,又怕到部队和别人的混在一起认不出来,就用红线在上面缝了个“三”字。因我在兄弟中排行老三,或许她用意是这个。到部队睹物思人,感到母亲的这个“三”字犹如三条红线,一条连着故土,一条连着小家,一条连着日夜想儿的娘。无论我走多远,看见这三条红线便会想起娘,记得回家的路,念着生我养我的小山村。

搜图

编辑

白霜如雪,红花耀眼,锣鼓喧天。我背着娘缝上“三”字的绿挎包,踩着山村满地的红叶,一步三回头地挥别家人,从小山村出发,来到了闽南漳州的军营,从此绿挎包陪伴着我在异乡成长的每个日子。

搜图

编辑

图片不够清晰更换图片

连队是直线加方块的生活,物品一律要整齐摆放,挎包挂在墙上成一直线,里面存放的物品也有规定,多余的东西都要拿出来,平时包里多存放雨衣、背包带、针线包和帽子等物品。

搜图

编辑

此时,我轻轻打开这个从山村带出来的绿挎包,翻盖后面娘用红线缝的“三”字依然清晰可见,包正面上方的边沿处还有一个用红线缝的名字。这是班长李驰亲手给我缝的。当时全连的战友都用同样的包,有时搞活动堆在一起经常拿错,连队就要求大家缝上自己的名字,可我在家从未做过针线活,不由得有些犯难。李班长得知后就对我说:小李,不要着急,有空我来帮你缝。

搜图

编辑

如今抚摸着这鲜红的名字,我不由得想起了亲如兄弟的大个子班长,想起了新兵连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那份战友情深经岁月酿造,如陈年美酒,历久弥香。

军人的挎包可以说是万能包。学习时挎包是书包。至今包的前后都有多处蓝墨水浸染的痕迹。当时连队政治学习和文化辅导较多,这些活动都要求统一背上挎包,里面装着钢笔和本子,为的是记录方便。那个年代的钢笔质量一般,有时尽管钢笔帽旋紧了,还是会漏出墨水

搜图

编辑

外出时挎包是购物包。那时我们星期天外出时都会背上绿挎包,部队要求右肩左斜挎,两人成一排,三人要成一列,不符合这要求,路上纠察遇到会及时纠正。

搜图

编辑

拉练时挎包是保障包。挎包后面有个磨破的地方,颜色是黄的。这是在一次拉练中留下的印记。直到拉练回来清洗时,才发现包被磨坏了,我好生心疼,要知道那个年代服装每年发两次,可包就不一样,从入伍到退伍就发一个包,要是坏了或遗失了,可就麻烦了,因为在基层连队想买个新包是很难办到的。

搜图

编辑

这个包是我成长的见证,是我心爱的传家宝,在我青涩懵懂的军旅记忆中,给了我温馨美好的陪伴,里面不仅装着我深深的军旅情怀,还装着我的人生经历,更装着我的美好记忆……

如果你对本期话题有共鸣

记得点赞、再看、转发与更多战友共同回忆军旅岁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349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