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皇帝特别喜欢召见一个叫曹振镛的大臣,因为这位大臣很节俭,与道光皇帝兴趣相投。皇帝和曹大臣单独会面时,基本不谈国家大事,谈论的都是一些琐碎的家庭事务。老曹啊,今天你有没有花钱?
有一次,曹振镛和道光在一起又谈节俭之道,道光突然眼前一亮,他看见老曹膝盖处打了两个补丁。于是就问曹打补丁花了多少钱。听到花费三文后,道光陷入了深深的沉思:怎么我打两个补丁内务府给我要五两银子呢?
老曹听到后知道自己捅了娄子,这不是把内务府给得罪了吗?他急忙解释说皇上的补丁太考究,贵一些是有道理的。就这样内务府没事,后宫的娘娘们可就遭罪了。道光随后就下来一道命令:后宫嫔妃都要学做针线活,以后有缝缝补补的活不再找内务府。
其他朝代后宫嫔妃们是涂脂抹粉,道光朝的是争相纳鞋底,这也是一大特色。在你一针我一线的缝补下,道光朝就这样发生了很多这样的故事:
一,皇后的打卤面
道光和她的皇后很恩爱,有一年皇后过生日道光特命御膳房杀了两头猪,皇后很感动“我的光就是好”。因为道光早就规定,除了太后、皇帝、皇后外,非过节不得食肉。
如此看重肉的道光为了皇后竟舍得杀两头猪,整个后宫都投来了羡慕的目光。更让后宫嫔妃高兴的是:今天终于有肉吃。
大臣们带着礼物给皇后拜完寿,留下了吃顿饭是应该的。没想到皇后的寿宴,竟只有一份打卤面,其他的就只剩面汤了。
二,皇太后也来凑热闹
皇后的生日刚过完,皇太后的生日又临近了。媳妇过生日杀两头猪,皇额娘过生日再杀猪,是不是显得很不严肃。道光思来想去,终于得一妙计,我是皇帝我怕谁,于是就下了这样一道旨意:
“天子以天下养,只须国泰民安,便足以尽颐养之道。皇太后节俭垂教,若于万寿大典过事铺张……万寿之期,只须大小臣子,入宫行礼,便足以表孝敬之心……钦此。”
道光的话够直接吧,意思就是只收礼不管饭。给皇太后过寿,礼物放下磕个头就走吧,看来道光这次连两头猪都不舍得杀了。
大臣们对皇上的精神是心领神会,意思就是给你妈过寿,你一毛钱都不舍花呗。于是,大臣们上奏说:
“所有万寿节一切花销,都有臣民孝敬。”
道光听后很高兴,你们懂我!很快官员们以这个为借口开始勒索,当时有一个叫穆阿彰人,借这次机会赚了一千多万两白银。
三,旧衣服太奢侈买不起
道光的节俭之风直接导致旧衣服、旧布料价格的飙升,旧衣服的价格比新衣服贵很多。有钱的官员就花大价钱弄一身旧衣服穿,没钱就只能穿新衣服出门。脑袋灵光的就把新的给弄旧、弄破,然后再补上一个个昂贵的大补丁。
道光上朝一看满朝文物穿的是一个比一个破,顿时深感欣慰。看来自己节俭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于是道光对节俭这个事业是越来越起劲。
四,鸦片与白银外流
年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去广州禁烟,林则徐向道光奏报:
“……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或许真正打动道光的是“无充饷之银”,白花花的银子就这样流失,这还了得必须的禁止这一现象。林则徐到了广州后,承诺一箱鸦片可以兑换五斤茶叶以补偿洋人,最后收缴上来箱,需要兑换的茶叶估价万两,道光听到这个数字后太心疼,一直磨磨唧唧不答复。
皇后过生日时那碗打卤面林则徐大概率是吃过的,他当然明白道光的心思。于是就和邓廷桢商量后,又这样给道光上奏了:
“所需十余万斤茶叶,应由臣等捐办,不敢开销。”
意思很明白就是不会花皇帝的钱,我们自己想办法。道光听后龙心大悦,马上批复到:
“照所议办理”
年6月3日虎门开始销毁第一批鸦片。鸦片战争爆发后,瞬间巨增的军费开支,不知道跟道光急忙妥协有没有关系?
总体来说,道光皇帝的一生无大过也无大功,在盛世时期也可做到王朝的平稳过渡,但道光所处的时代是整个世界都在日新月异而清朝还在原地踏步、甚至是后退。如果道光能选择一个英明的后世之君,或许可以延缓清朝衰败的趋势,但很可惜他又选择了咸丰,放弃了颇具才干的恭亲王。大清朝王朝从此后,只剩苟延残喘!
节俭的道光皇帝作为一国之君怕是不合格的,他的一生正如这样一句评语:……治家有余,治国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