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花是中国古老的手工技艺之一,据《尚书》记载,远在多年前,就规定“衣画而裳绣”;至周代,有“绣缋共职”的记载。新中国成立后的十多年中,还能看到坐在花窗前专事的绣女,以承接单位外包绣件换取工钱贴补家用。
刺绣匠多出自农村妇女,无专业绣花者,尤以姑娘多穿绣花鞋,儿童多戴绣花帽,绣花风气盛行。清朝妇女均以裤腿蒙裹脚面,裤腿挑制有各式各样的图案花边,花边之精巧、式样之繁多是罕见的。它是用绣针引彩线,按设计的花纹在纺织品上刺绣运针,以绣迹构成花纹图案的一种工艺。因刺绣多为妇女所作,故又名“女红”。
刺绣匠先将剪好的底样粘在要绣的鞋、帽、钱褡、荷包的绸缎上,粘好后,背面衬以厚纸,用针线将绸缎与衬纸简略地缝合在一起后即可绣制,绣好后撕去厚纸,拆去缝合线,再将所绣花的背面用糨糊刮平,以防开线。所绣花鸟虫鱼也相当精致,花卉多用深浅色线绣出层次,花叶虽不分深浅,但也得绣出脉络。
刺绣匠的工艺要求是:顺、齐、平、匀、洁。顺是指直线挺直,曲线圆顺;齐是指针迹整齐,边缘无参差现象;平是指手势准确,绣面平服,丝缕不歪斜;匀是指针距一致,不露底,不重叠;洁是指绣面光洁,无墨迹等污渍。绣花的针法极其丰富而变化无穷,共有9大类43种,主要有齐针、抡针、套针、施针、乱针、滚针、切针、平金、打点、打子、结子、网绣、冰纹针、挑花、纳锦、刻鳞针、施毛针、穿珠针等等,采用不同的针法或多种针法结合会产生独特的手工刺绣艺术效果。
刺绣匠的作品不但是美的艺术,且寓意深刻。如绣花枕头“鱼戏莲花”,鱼象征男性,莲花象征女性,暗喻男女婚配结合;绣出的鞋垫、枕顶、门帘、虎头鞋帽,美观大方,既有剪纸效果,又有绣礼特点,深得人们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