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禁忌什么食物 http://baidianfeng.39.net/a_xcyy/150129/4568473.html
年授衔,吴克华被授予中将军衔,可年之后,他却失踪了七年,没有一人知道他的下落。
昔日撮合许世友与田明兰的吴克华去了哪?
许世友与田明兰
没有人知道,但有人关心。
那个人便是周总理。
在意义非凡的年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周总理环视一周问出了这句话,没有人回答,但没过多久,周总理就获知了吴克华的下落,并赶忙在年的4月就给他安排了工作。
这吴克华究竟什么来头竟惹得周总理如此重视?消失的七年吴克华又究竟去了那?
颠倒的社会能颠倒过来吗
“别打我,别打我…”
眼看重重扬起的鞭子就要落在自己的身上,吴克华尖叫一声,猛地坐起,反应过来不过是一场梦的时候,后背的衣襟早已被汗水浸湿,他自嘲的说出一句“白日里受欺负就算了,晚上做梦也没有好日子过,我这过的是什么日子”。
吴克华
不怪吴克华自怨自艾,自打父亲年去世之后,他原本尚算可观的日子就彻底到了头,毕竟他肩上扛着的可是全家的生活重担。
白日里,吴克华要去给地主家放牛,等到晚上还要去纸坊做杂工,母亲也给人家做针线活,母子如此努力地生活,可当家中族长勒令每家拿出两块大洋修族谱的时候,吴克华却依旧拿不出。
本是一族亲戚,理应相互照拂,可窘迫的吴克华收到的不是关怀,而是“烂泥扶不上墙”的谩骂,他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但为了不再被讥笑为“穷鬼”,吴克华就多方求人终于在县城找到了一家杂货店学徒的工作。
图片源自网络
原以为跳出了讥讽的泥潭,可没想跌入的却是另一个深渊,因为杂货店的老板和老板娘根本就不把学徒当人看。
稍有不如意,男老板就会辱骂吴克华,而老板娘更为过分,她竟时常让吴克华给自己端洗脚水。
进城的时候,吴克华没想别的,只想着凭力气给自己和母亲挣一口饭吃,可无由地欺辱虐待还是让他气不过,分文未取的卷起铺盖一走了之。
图片源自网络
彼时的他不过是个尚未成年的孩子,可生活的毒打却并未分毫因此对吴克华留情,他很难过,但难过不顶用,因此吴克华开始思考:为什么地主们不用劳作就可衣食无忧、家财万贯?为什么老百姓当牛做马,却依旧没有自尊可言?这个社会为什么颠倒?这个颠倒的社会又是否能够颠倒回来?
吴克华想不到答案,但在年他却看到了正解的希望。
因为共产党来了。
年底的时候,党员方志敏和邵式平到吴克华的家乡领导农民暴动,面对汹涌的革命浪潮,吴克华在年的时候撂下了皮匠挑子,成为了信江军政学校的一员。
邵式平
在这里,吴克华的未来明朗了起来。
方志敏说“我们所做的工作不是为了个人,而是为了阶级”,吴克华记在了心里,他觉得自己跟对了组织,心中的疑问也有了答案。
方志敏
颠倒的社会还可以颠倒过来!
红军为民族而战,为人民流血牺牲,吴克华想要成为这样的人,因此入学不久他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吴克华在年7月攻克景德镇和乐平的大捷中开始幻想未来的好日子,可是蒋介石的第一次“围剿”却带走了他的母亲,这位他在世上唯一的亲人。
吴克华(左)
知晓母亲遇害的时候,吴克华哭了,可当知道母亲遇害的经过之后,吴克华的哭成却比之前更为悲怆,因为母亲是为了他,为了他的信仰。
因着坏人的告密,身为红军干部家属的母亲很快就遭到了敌人的扣押,他们逼着吴克华的母亲给儿子修书劝他带队投降,否则就杀了她的头,母亲拒绝了。
她说“我的儿子是在为穷人打天下,你们这群坏人想都不要想”,这句话是吴克华母亲的深明大义,可却是敌人的不爱听,他们当夜就杀害了吴克华的母亲。
没有了亲人,但吴克华的脚步却没有停下。他在母亲的坟头跪下说“等我把敌人赶尽杀绝,再回来陪您老人家”。
吴克华(后排右一)
年14月,第四次反“围剿”正式打响,吴克华担任大队长,战场之上手起刀落,可在八角亭敌强我弱的战斗之中,吴克华的面部却不幸被弹片击中,数颗牙齿被打落。
即便这样,吴克华依旧没有退却,取而代之的是无尽的怒火。
塔山恶战他却屡建奇功
万里长征,从金沙江到大渡河,从如坠冰窟的雪山到满目荒凉的草地,在恶劣的条件下,吴克华多次率部狙击,掩护中央机关和红军主力的突围转移,让其所在的军队荣获了中央红军“铁屁股”的称号。
年,山东根据地遭到日、伪、顽的联合攻击,条件如此不利,但7月2日吴克华奉命率部转移的时候却与赵保原与张金铭迎面碰了个正着。
赵保原
条件是敌强我弱,但看着背叛人民,与侵略者沆瀣一气的叛徒,吴克华实在是气不打一处来,决定狠狠教训二者一番。
但硬拼肯定是不行的。
为了巧胜,吴克华仔细勘查周围地形,发现是适宜伏击的有利地势,因此他迅速命令部下部署,等到敌人进入伏击圈之后,直接猛烈攻击,逼得敌军落荒而逃,击毙了张金铭副团长以下的官兵近百人。
吴克华
与顽军交手的旗开得胜,并没有让吴克华忘记真正的敌人,在9月9日的时候,他更是亲率警卫营采取“围点打援”的方式,奇袭日军,毙敌60余人,缴枪20多杆。
至于敌人自称的“扫荡”和“讨伐”,吴克华也是率领部下打出了中国共产党的态度,成功做到百人来,无人回。
抗日战场上吴克华的表现也算突出,可真正让他扬名的地点却是塔山。
身为僭越者的日军在年的8月15日宣布退出中国战场,而没有了“助手”的蒋介石,迅速将援助目标投在美国的身上,妄想凭借美国的支持,一举歼灭共产党的武装力量。
蒋介石
只可惜,这只是蒋介石一人的妄念。
针对蒋介石的妄为,我党中央迅速制定“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吴克华成为了首批挺进东北部队的其中之一。
而在辽沈战役期间,吴克华的任务就是配合野战军攻打锦州,在塔山狙击国民党的“东进集团”。
论说占地,塔山不过是一个仅有百余户村民的村子,地势平坦,根本无险可守,可为何就这一个平平小地,国共双方却都势在必得呢?
其实,重要的不是塔山的规模,而是塔山的作用,因为它是锦西国民党军支援锦州的必经之路,赢下了塔山,就相当于切断了锦州与国民党大本营的联合。
林彪与罗荣恒直接对战亲自部署的蒋介石与卫立煌,而领命参与争夺的便是吴克华所在的四纵。
林彪与罗荣桓
“不惜一切代价,坚决阻敌于塔山之外”的口号熟稔在了吴克华的嘴里,更是铭刻在了他的心间。
为了不负重望,吴克华根据地形及敌我态势,迅速制定“缩小正面,加大纵深”的原则,当年10月10日,塔山狙击站正式打响的时候,战士们高声喊着“我与塔山共存亡”,对扑面而来的敌人予之炮火突击和猛烈冲击交替运用的策略。
虽然战前已经做好周密的部署,但是吴克华却始终没有掉以轻心,也正是因为注意力一直锁在塔山前沿阵地,所以当觉察到鱼山岛重要性的时候,吴克华迅速遣将,夺回了阵地。
严密的军防造成了塔山敌军的横尸遍野,即便蒋介石有百万个不情愿,甚至在14日的时候下达“黄昏到达锦州”的孤注一掷,动用了视为王牌的第95师,但依旧是徒劳。
图片源自网络
蒋介石拼的有多狠,输的就有多惨烈,等到我军顺利攻克锦州,面对8万的牺牲,蒋介石直接气的一口老血喷了出来。
在写给毛主席的电报中,林彪与罗荣桓给塔山狙击予之高度评价,而它也在日后走进了学堂,成为了防御战教学的经典案例。
毛主席
论是这么说,吴克华的功劳是不可言说的大,因此在授衔的时候,他才荣获中将军衔,可在本应大有作为的年纪,吴克华为何沉匿了七年毫无影踪呢?
建设青藏铁路
没有人知道答案,吴克华自己也不愿说。
只不过,对于国家的有功之臣,周总理并未相忘,因此才会在年命政治部主任李德生帮自己寻找。
周总理与毛主席
“德生,吴克华对国家有功,虽然我不知道他现在在哪,但还是希望你多上心,尽快将他寻回来,我还有任务要交给他”。
既是总理的吩咐,李德生自是不敢耽搁,很快就找到了吴克华,并将消息如实禀告给了周总理。
原本总理是想亲见吴克华一面的,但他的身子骨不好,于是只能嘱托李德生好生招待他,并且在年4月将“铁道兵司令员”的任职书拖人给吴克华送了去。
吴克华
沉匿了多年,吴克华的心早已经“痒痒”,也不歇着了,直接就开工准备干活。
等到年8月,63岁的吴克华更是要沿着海拔米的青藏线走一趟昆仑山,正巧有部队在可可西里进行冻土工程实验,吴克华就要亲自去看一看。
“司令员,这可不行,上面太高了”,考虑到吴克华已经是一位63岁的老人,工作人员婉拒了他的请求,只不过这一下,他就不乐意了。
“昆仑山我不能不去,冻土实验我也不能不看,青藏铁路要是想成功通向拉萨,冻土就是一个大关,我不去看说什么我都不放心”。
吴克华与施工人员在一起
对于自己负责的事情,吴克华讲究的就是一个亲力亲为,眼瞅着劝不动,工作人员在上山之前就交代部队把午饭准备好,势必要让吴克华在生命禁区吃上可口的饭菜。
只不过,可口的饭菜没有吃上,吴克华的泪水却蓬勃而出。
因为那天中午,端上来的饭菜只有海带丝、干菠菜和土豆,零星的猪肉不仔细看根本就看不出,师长因觉着照顾不周而大发雷霆的时候,吴克华已经弯下了自己挺直的脊背,红着眼眶说出一句“是我对不起兄弟们,你们在这么危险的地方卖力,我却连后勤保障都做不好,是我对不起你们”。
吴克华与施工人员在一起
吴克华是兵,他知道解放军是什么样,他也知道党员是什么样。
战场之上,他们会用后背挡在战友的面前,若非不是特殊情况,他们肯定也不会用这样的寒酸招待吴克华。
果不其然,这真的已经是驻扎在此处的连队最能拿得出手的东西,猪肉是整个连全部的猪肉,鸡蛋是整个连全部的鸡蛋。
吴克华(后排右一)
事后的吴克华无比感恩自己跑了这一趟,也在日后加紧了对战士们的补给。
对于人民和战友,吴克华是打心眼里的敬重和爱戴,但是对于自己,他却始终如一地恪守勤俭,为官数十年,从未以权谋私,也从未为自己争取过一分。
岁月证明了英雄的本质,也带走了器宇轩昂的少年,年2月,医生再一次给吴克华下达了病危通知书,知晓自己命不久矣,吴克华心中忧挂的不是权贵,甚至不是自己的家人,而是牺牲在塔山上的战友。
吴克华与妻子张铭
他说“我死后,就将我的骨灰撒在塔山吧,让我和他们做做伴”。
年2月13日,吴克华阖上的双眼没有再睁开,而遵照他的遗嘱,夫人张铭也带着子女在年的8月1日来到塔山,亲手将吴克华的骨灰洒在了这片让他魂牵梦萦多年的地方。
英雄长眠,而一句句“与阵地共存亡”的声音却回荡在所有中国人民的心中,喊出的是他们的信仰,而讴歌的却是所有革命者的舍己为人。
吴克华
英烈选择与阵地共存,吾辈自应做到与历史同在,与所有为国家披荆斩棘的英雄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