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美莫司治白癜风效果如何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321518.html
袭人本是贾母身边的八个一等丫鬟之一,只因贾母疼爱宝玉这才让袭人去照顾宝玉。袭人忠心细心,对宝玉体贴入微,是贾宝玉的首席大丫鬟。晴雯也是贾母身边的丫鬟,因为生得漂亮针线活又好,也赐给宝玉使用。其余还有麝月、秋纹和碧痕等几个大丫鬟都是宝玉身边地位比较高的丫鬟,这些丫鬟各司其职,伺候宝玉的饮食起居。
虽然同为宝玉身边的大丫鬟,但是袭人和晴雯最终的结局却天差地别,根据判词和书中的线索袭人最后嫁给了蒋玉菡,而晴雯却被撵出大观园最终惨死,宝玉还专门做了一篇《芙蓉女儿诔》来祭奠晴雯。因为袭人的名字有“背后袭击人”之意,所以很多人认为晴雯被撵是因为袭人告的状。那么,晴雯被撵的原因到底是什么?真的是因为袭人的告状吗?
首先,晴为黛影,由于王夫人不喜欢黛玉,所以也不喜欢晴雯
《红楼梦》第七十七回中,贾府刚刚经历了抄检大观园的风波,王夫人就以雷霆万钧之势带人来到怡红院,把尚在病中的晴雯撵出了大观园,导致晴雯没过几天就病死在了家中。一同被撵出的还有芳官和四儿,宝玉着实为此烦恼了些日子。
王夫人给的理由是“生得太好了”,还说“通共就一个宝玉,就白放心,凭们你勾引坏了不成?”晴雯是生得比别人强一些,但是并也没有妨碍什么,女孩子漂亮一点不好吗?而且也并没有勾引宝玉什么的,王夫人为什么这么生气,这么防备呢?
我认为王夫人如此反感晴雯是因为林黛玉的原因,王夫人和薛姨妈是亲姐妹,薛姨妈故意制造出“金玉良缘”,而王夫人是“金玉良缘”的忠实拥护者。所以王夫人不喜欢林黛玉,而“晴为黛影”,晴雯当然也不被王夫人喜欢。她赶不走林黛玉,却能赶走晴雯,也算是给“宝黛派”一个打击。
其次,晴雯脾气太火爆,容易得罪人
晴雯的性子太急,脾气又太火爆,沾火就着,这是人尽皆知的事情。丫鬟婆子们吵架都不敢让晴雯上场,怕她控制不住收不了场。底下的小丫头们有了错处也不敢让晴雯知道,怕她伤肝动气,嚷嚷得满城风雨。比如在第五十二回中小丫头坠儿偷了平儿的镯子,平儿却嘱咐不让宝玉和晴雯知道。
平儿道:“究竟这镯子能多少重,原是二奶奶说的,这叫做‘虾须镯’,倒是这颗珠子还罢了.晴雯那蹄子是块爆炭,要告诉了他,他是忍不住的.一时气了,或打或骂,依旧嚷出来不好,所以单告诉你留心就是了。”
这固然有平儿的体贴之处,也有怕晴雯生气的缘故。果然晴雯知道后立刻“气的蛾眉倒蹙,凤眼圆睁”,不顾自己还在生病,马上就要就来坠儿把她赶走。晴雯的这火爆脾气虽然是真性情的表现,但是时间长了非常容易得罪人。俗话说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晴雯老是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背后不知道得罪了多少人。
其实小丫头犯了错,自有管家的媳妇来惩治,晴雯明明可以让管家的媳妇来干这得罪人的差事,但是她却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非要亲自动手。虽然当时不会怎样,但是难免有小人怀恨在心。撵坠儿只是一件小事,像这样的事情应该还有不少,所以在第七十四回中,王善保家的才会趁机在王夫人面前告晴雯的黑状。
这王善保家正因素日进园去那些丫鬟们不大趋奉他,他心里大不自在,要寻他们的故事又寻不着,恰好生出这事来,以为得了把柄.又听王夫人委托,正撞在心坎上……“别的都还罢了.太太不知道,一个宝玉屋里的晴雯,那丫头仗着他生的模样儿比别人标致些.又生了一张巧嘴,天天打扮的象个西施的样子,在人跟前能说惯道,掐尖要强.一句话不投机,他就立起两个骚眼睛来骂人,妖妖乔乔,大不成个体统。”
看看王善保家的这起小人嘴脸,别人不大“趋奉”她,她就不自在,别说晴雯这样的火爆脾气,一定有口无遮拦之时,这就在无意之中得罪不少人。本来没什么大不了的事,经她添油加醋地一说,就变成了十恶不赦的罪状。偏偏王夫人又最听别人的挑唆,才造成她最终悲惨的结局。
再次,王夫人最不喜欢娇艳轻狂的,她喜欢的是端庄稳重的。
王夫人一共生过三个孩子,大儿子贾珠早夭,元春进宫成为了贵妃娘娘,只有宝玉一直在身边陪伴。所以她对子女的教育问题非常的重视,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宝玉被人带坏。而她所认为的宝玉被带坏的根源就是这些“乔妆艳饰、语薄言轻”的丫鬟。
所以她对生得标志又伶俐的晴雯才会心生厌弃,一心想要让她远离贾宝玉。而其实晴雯也不是第一个被王夫人撵出贾府的丫鬟,早在第三十回中,她的贴身丫鬟金钏就因为和宝玉开了一句玩笑就被王夫人撵了出去,丝毫不顾多年在身边的情分。
“上次我们跟了老太太进园逛去,有一个水蛇腰,削肩膀,眉眼又有些象你林妹妹的,正在那里骂小丫头.我的心里很看不上那狂样子,因同老太太走,我不曾说得.后来要问是谁,又偏忘了.今日对了坎儿,这丫头想必就是他了。”
还是在第七十四回中,王夫人回忆晴雯的样子,说了这样一番话。在她眼里晴雯这样的人一定会把宝玉勾引坏的,所以她不分青红皂白就把晴雯撵走。而晴雯到死也不明白为什么他和宝玉明明没有什么私情,为何一定被人认定是狐狸精。
晴雯虽然脾气急躁了一些,但是她为人正直、敢于说真话其实是难得的品质,是属于真性情的人。这样的人在王夫人那里是不吃香的,反而袭人麝月这样“笨笨”的她却喜欢。可是王夫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与宝玉有私情的恰恰是袭人,晴雯至死都是清白之身。
袭人在王夫人眼里那是相当的贤淑良德,早在第三十四回宝玉挨打后,袭人就曾经向王夫人进言道宝玉需要好好管教,还说最好是搬出大观园居住,以免传出什么风言风语。王夫人听了这话大为感动,还把袭人的月钱提高到姨娘的标准,这是变相地提高和认可了袭人的身份。
虽然让宝玉搬出大观园这件事最后不了了之,但是王夫人却视袭人为自己人,可是她却看不透袭人的虚伪面具。恶人先告状,和宝玉有私情的本来就是袭人,袭人却提醒王夫人小心宝玉被勾引坏。而王夫人也非常信任袭人,这是因为王夫人本身也是这样虚伪的人。
袭为钗副,不只袭人,薛宝钗也是王夫人非常欣赏的人,有好几次薛宝钗的话都能说到王夫人的心坎上。比如金钏跳井王夫人本来有些自责,但是薛宝钗却说金钏是个糊涂人,不值得可惜。还有王夫人遍寻人参却找不到的时候,薛宝钗却开导她说:“这东西虽然值钱,究竟不过是药,原该济众散人才是.咱们比不得那没见世面的人家,得了这个,就珍藏密敛的。”一番话说得王夫人连连点头称是。
所以说从这方面看来王夫人宁可喜欢表面上看起来端庄贤淑的袭人和宝钗,哪怕这端庄贤淑中有着虚伪的成分,也不喜欢聪明伶俐的晴雯和黛玉。所以晴雯的性格决定了她悲惨的命运,包括黛玉最终也是悲剧收场。
第四,晴雯成为王夫人和贾母暗中博弈的牺牲品
别看贾府表面风平浪静,看似人人和睦,其实背后暗流涌动,人人都有自己的小算盘。用探春的话来说“咱们倒是一家子亲骨肉呢,一个个不象乌眼鸡,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贾母作为一家之主,牢牢地掌控着贾府,早就引起人不满了,王夫人就是其中之一。
虽然王夫人是名义上的管家太太,但是管家的权力却在王熙凤的手中,而王熙凤是“那屋”的人,而且真正的实权还是在贾母手中。王夫人卡在中间上不去下不来非常难受,所以她一心想要把真正的实权拿到手中。不止王夫人,贾赦也想通过娶到鸳鸯来控制贾母,达到他控制贾府的目的。
在书中王夫人平时吃斋念佛好像与世无争,其实她的心思也非常活分,和贾母的关系也非常微妙,也有过几次明里暗里的博弈,结果有胜有负,贾母心知肚明有时候不便点破,表面上过得去;有时候也借机发作发作。比如在第四十六回中,贾母就借着鸳鸯拒婚的机会点拨了一下王夫人。
因见王夫人在旁,便向王夫人道:“你们原来都是哄我的!外头孝顺,暗地里盘算我!有好东西也来要,有好人也来要。剩了这个毛丫头,见我待他好了,你们自然气不过,弄开了他,好摆弄我!”王夫人忙站起来,不敢还一言。
明明是贾赦想要娶鸳鸯,贾母却骂王夫人,这是贾母老糊涂了吗?我认为并不是,而是贾母借机在点醒王夫人:“我还没死呢,趁早打消你那鬼念头。”王夫人明着不敢反抗,背地里也在削弱贾母的势力。因为晴雯是贾母赐给宝玉的唯一“还要得”的丫鬟,王夫人就偏偏把她撵走,只可惜晴雯成为了王夫人和贾母博弈的牺牲品。
最后,到底是不是袭人告的状?我认为有可能,但是不排除还有别人。
袭人很虚伪,又很会溜须拍马,这是大家公认的事情,怡红院的丫头们都会嘲笑她是“西洋花点子哈巴狗”。而且她嫉妒心强,见不得比她好的人,她一心想要留在贾府,留在宝玉身边,所以早早地和宝玉“偷试云雨情”。被晴雯发现嘲讽了几句还恼羞成怒,怀恨在心也说不定。
宝玉最信任的其实是晴雯,对袭人是有戒心的,书里描写过多次和黛玉传递情话或者什么亲密之物的时候都是用的晴雯而不是袭人。而且袭人还挨过宝玉的“窝心脚”,虽然是无心之失,但是也不排除宝玉是故意为之。所以袭人嫉妒晴雯、在背后弄鬼告状撵走晴雯也是非常有可能的事情,连宝玉也怀疑过袭人,只是没有证据不敢给她定罪。
除了袭人非常有嫌疑,其实还有一个人的嫌疑也非常大,那就是秋纹。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别看秋纹在书中出场不多,但是她表现出来的嫉妒之心比袭人还要强,在第二十四回中小红被凤姐使唤取些东西,秋纹遇到后就大骂了小红一顿。
秋纹听了,兜脸啐了一口,骂道:“没脸的下流东西!正经叫你去催水去,你说有事故,倒叫我们去,你可等着做这个巧宗儿.一里一里的,这不上来了.难道我们倒跟不上你了?你也拿镜子照照,配递茶递水不配!
丫头们之间为了争宠彼此之间争风吃醋是很正常的事情,晴雯生得又好又能干,还有一手针线活的手艺,所以秋纹也嫉妒她在背后告状也是有可能的。而且宝玉自己都疑心:“怎么人人的不是太太都知道,单不挑出你和麝月秋纹来?”可见秋纹也在宝玉的怀疑之列,只是和袭人一样苦于没有证据,不敢下定论罢了。
结论:
晴雯被撵不排除是袭人或者其他人告的黑状,但是究其根源,还是因为她生得太好,性格太强,不入王夫人的眼。古语讲: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因为太优秀被人妒嫉是常有的事。而且晴雯眉眼长得有些像林黛玉,也是王夫人不喜欢她的原因之一,再有晴雯也成为了王夫人和贾母明争暗斗的牺牲品,十分的可惜。
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晴雯作为金陵十二钗又副册第一人,可见作者是十分看重她的,只可惜身为薄命司里的人物,难逃“万艳同悲”的下场。对于读者来说,晴雯的死在前八十回之中,我们有幸看到宝玉祭奠晴雯还写了洋洋洒洒一大篇《芙蓉诔》,也算是对心中遗憾的补偿。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