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爱拆家恭喜你,可能养了个小天才

你家有熊孩子吗?说起熊孩子,我没想到的画风是这样的这样的她们把家改造成大型“派对现场”他们时不时表现出对色彩的“天赋”他们有的热衷“家务”有的非常注意”个人卫生“别紧张,这里不是凶案现场。嗯......我承认这让我联想到了天堂。歪?妖妖灵吗?我想报警抓我家孩砸[酷拽]要想生活过得去,就得来点儿绿连”拆迁队长“哈士奇都甘拜下风,拿孩子没办法。谁家没个熊孩子,他们可能会让你瞬间血压飙升,也可能会让你哑然失笑。有网友风趣的问:这样的孩子还能要吗?小编告诉你,熊孩子惹祸了先别扔,洗干净了还能要。1.“拆家”代表求知欲熊孩子拆家未必是故意想要搞破坏,很可能是他们的求知欲作祟。你看到的是孩子弄翻了面粉,撒的满厨房都是。其实他可能只是想看看这个袋子为什么这么软,踢一下会发生什么变化。你看到的是新买的口红被旋转出来,涂得到处都是。其实他可能很好奇这个东西打开是什么样子,为什么还可以扭动,这个红色怎么这么软。孩子对世界充满好奇,触摸、拍打、闻、舔,都是他们认识世界的方式而已。他们显然不知道这样做的后果。2.“拆家”代表创新力有时候你会觉得熊孩子的淘气方式还挺别出心裁的。比如我同事家的孩子就用水彩笔在墙上画了一扇大门。她说这扇大门通往未来世界,可以提前告诉妈妈她今天想吃什么。又比如,有的孩子很喜欢把东西移位,重新摆放。这代表他们的意识中对这些物品的性状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感受到了其中的关联和规律。很可能他重新摆放的顺序就是按照他自己感受到的规律排列的。3.“拆家”代表协调性拆家可不是一件容易完成的事情。这需要孩子的手脚非常协调,且大脑能够很好的支配控制四肢。比如摔打、旋转、按压,这些动作都是需要身体有一定的协调性来完成的。而拆分、排序、组装,这类复杂的动作,更是依靠大脑的思考之后得出结论才能完成的。正是有了这样的协调性,才会有肢体非常灵活的运动员、双手如同跳舞的演奏家、鬼斧神工的雕刻家等等。这些都是需要一个人有非常很好的肢体协调性。专家说,0-3岁是孩子大脑发育的黄金期。这个时段孩子的智力开发几乎是一生的二分之一。也就是说,人类有一半的脑力是通过0-3岁这个年龄段开发完成的。看上去孩子是在淘气,搞破坏,其实是他们在通过身体的各部分感官来完成和世界的对话和探索。那么如何利用好这个阶段,让孩子的拆家变成更有意义、更高效的智力开发,同时又能家里不被“摧毁”呢?这里几个小建议。1.一定程度上的帮忙。这里不是说“助纣为虐”,他拆家你也跟着拆。而是通过孩子拆家的行为探知他背后的意图,搞清楚孩子究竟想研究什么,然后为他提供更恰当的“试验品”。比如我们小时候都很喜欢在大人包饺子的时候参与进去。这时候大人通常会给我们一小块面,让我们自己玩。这就是一种很好的引导。我们可以通过揉捏这一小块面团感受面粉遇水发生的神奇变化,也可以练习揉捏柔软物体的动作,顺便还可以“借”一点馅儿自己包个饺子,锻炼动手能力。2.多借助工具。比如孩子觉得拧口红这个动作很有趣,这里面其实蕴涵着简单的机械原理。那么我们可以提供一管不要的口红,或者废旧的原子笔等物品,让孩子对旋转的机械原理彻底尝试个够。又比如,孩子喜欢给米面的袋子拆线。那么妈妈就可以找一块布头,用针线在上面多缝几道,让孩子研究不同的走线方法产生的线条交叉是什么样子的,让他们自己尝试去解开,这可以锻炼孩子的空间感,对以后学习立体几何也有帮助。3.向具体兴趣爱好过渡。孩子如今个各种“拆家”尝试,无不透露出他们各方面的天分。父母可以尝试着向一些具体的兴趣爱好上引导。比如孩子喜欢大喊大叫,家长可以尝试让孩子学声乐;孩子如果喜欢唠叨个不停,那也许是写作和口才方面有天分;孩子爱满屋子乱跑,喜欢投掷物品,那可以尝试玩一玩篮球、足球之类的运动。孩子出来这个世界,是一张白纸。他们每一项尝试都不是毫无意义的。家长要抓住这些特殊的机会,找到孩子的闪光点,并帮助他们发扬光大。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1002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