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杵磨成针,山西这座千年古镇曾靠绣花针致

北京中科崔永玲 http://ask.bdfyy999.com/
这里是行者老张的旅行和历史研究所。针,对我们现在很多人来说已经很陌生了,在这个科技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都是规模化机械化了,好像人们的生活几乎用不到绣花针这种东西了。不过老张很多年来一直有个习惯,就是不管走到哪里都会随身带一套针线,偶尔缝个扣子或者衣服背包什么的开线了可以自己动手解决。小时候穿的衣服鞋子基本都是母亲一针一线手工做出来的,所以对针是比较熟悉的,那时候家里的针有很多,从最小的绣花针到比较长的缝被子的针,规格不同用途各异。只是老张一直不明白针是怎么做出来的,我们很熟悉的鼓励人的一句话就是”只要有毅力,铁杵磨成针“,其实,真实的情况是针不是铁杵磨出来的,当然现在的针都是机器规模化生产的。没有机器以前针是全靠手工制作的,在我国山西有一座小镇,曾是全国最大的钢针生产地,并且还出口世界。这座不同凡响的小镇就是山西晋城泽州县的大阳镇,大阳镇在太行山下,是一座历史古镇,拥有两千六百多年历史,让大阳镇名扬海内外的就是制针业,曾被誉为”九州针都“,制针从明清时期就开始了,那时候镇上家家户户都制作钢针,工艺精湛,质量领先,全国几乎每个家庭使用的针都有大阳生产的,还曾远销中亚等地区。大阳镇的制针辉煌了几百年,直到解放后我国工业开始发展,大阳镇的制针业就没落了。不过那几百年制作小小的钢针为大阳镇人民带来了无数财富,镇上保存下来的明清古建筑众多,规模宏大,可见古镇在明清时的繁盛程度。那么全国那么多地方,为什么只有大阳镇能做针呢?这个问题得从制针的条件来说,做钢针首先要有铁,大阳镇周围就有铁矿;其次,炼铁需要煤,而山西自古就是产煤大省,所以这两个重要条件大阳镇都满足了。大阳镇不仅有铁矿,而且还是我国的冶铁业发源地之一。丰富的铁矿资源让大阳地区早在战国时期就是北方各诸侯国的兵器原料生产基地。古人的智慧让我们时时感到惊叹,战国时期就在大阳发现铁矿,并且开采、冶炼,制造兵器。大阳镇的指针是开始于明初,据传当时是一位姓裴的年轻人从外地带回了制针手艺,刚好大阳镇具备制作钢针的条件就将技术传授给镇上的居民,从此就开始了大阳镇的辉煌之路,手工制针让这个千年古镇迅速致富,叮叮当当的打铁声应该是古镇以前最悦耳的声音吧!传说大阳古镇的制针工艺有七十二道工序,因此制作的钢针品质优良,很受欢迎。那位将制针技艺带回古镇的裴姓人士后来被人尊称为针翁,他去世后镇上的居民为了纪念他的功绩曾在大阳镇建了两座针翁庙,不过随着手工制针被机械化代替,针翁庙也很快损毁,难寻踪迹。而大阳镇曾经家家户户做针的场景也早就看不到了,裴姓后裔裴向南也已经很多年不做针了,不过他还是继承了先祖们的智慧结晶,裴向南现在是大阳镇最后的手工制针人,古法制针,是将铁板造成针,工序也没有传说的七十二道,而是有二十多道,取火、凿条、滚圆、捶扁、冲孔、锉尖、热淬、冷淬、抛光等等,做成一根合格的针也是要下很大功夫的。如今,古法制针过程已经成了表演性质,让人们认识这个传了千百年的古代技艺。大阳古镇千载悠悠,冶铁制针只是古镇历史文化的一部分。老张将用几期为大家分享大阳古镇的历史遗迹和传奇故事,欢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985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