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不要阻止孩子的好奇心当小民长到能够着桌子的时候,他就对妈妈经常使用的漂亮的针线盒起了头趣。那天他踮起脚尖,涨红了脸,伸长肉乎乎的小胳臂去拿针线盒,才数了三下就够着了。小民兴奋极了,把盒子放在地上,自己也蹲下来,双手掰着盒子盖,想把它打开。这时,妈妈走过来见到小民在玩针线盒,马上大惊失色:“宝贝,那样太危险了!快给我放下!”就这样,小民还没见到针长得什么样儿,就被妈妈领到了安全地带。现在的父母特别关心子女的一切。这个不让动,那个不让碰,生怕孩子有个闪失,但是,若处处顾虑到子女的“安全”,反而不易培养起孩子的独立精神,这样,遇到事情,孩子就无法自己处理周围的事物。当我们观察幼儿学步时,发现学走路的最初必然是一连串的跌倒,经过数次痛苦的体验,孩子才能逐渐掌握平衡的要诀,从而能够跨步而行。如果父母在孩子即将跌倒时,就伸出手扶持,反而让孩子须花费更多的时间才能学会走路。甚至,不慎跌倒之后也不敢自行站起,而伸手等待旁人的帮助。其实孩子天性好动,碰这碰那完全是正常的举动,只要在旁确保他不会伤害到他自己就可以了。而且,即使偶尔受点小伤,出点小意外也是必要的,这样他才会累积生活点滴,形成自己的经验。我们小时候经常爬树,在现代父母眼里,是非常危险的,然而对于小孩子而言,却是一件极富冒险价值的事件。首先,先观察整株树,以判断自己是否有能力攀爬,如果认为可行,接着就设想下一个步骤,譬如哪个部位可以作为踏脚点,那个枝干可以支撑自己体重。一旦有把握攀登此树,就会决心行动。当然也可能有跌落之虞,而此举正是因自己疏忽所致,在下一次攀爬树木时,就自然轻车熟路。如果孩子稍有冒险的举动,大人们就大惊失色地喊“那样太危险了”,使孩子远离经验,那么他们如何才能长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