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骑马女骑牛纸人不画眼,民间扎纸匠的

北京中科皮肤医院好不好 http://www.bdfyy999.com/guanyuzhongke/zhongkejianjie/

你知道什么是四小阴门吗?

民间有段专门传唱“四小阴门”的顺口溜

“刽子手的刀,墙上悬

扎纸匠的手艺,活又现

二皮匠的针线,走皮面

仵作的眼睛,看得见”

可要说四阴门里边儿最诡秘的一行,那当属扎纸匠了,这门手艺现在不多见了。

01

纸作为中国四大发明之首,不仅被活人用来写字、作画,也会被死人用来当作生活用品,扎彩匠这一行早些年很常见,每个镇甚至每个村,谁家有人去世,都会挑那么一个扎彩的铺子,请扎彩匠师傅给扎一套纸人纸马,在葬礼上烧了。

有的大户人家都会请里边儿专门的师父,定做一套扎车、轿、马、牛等,无非是封建时期那一套说法。

当年慈禧为了给自己准备后事,也是前前后后足足花了两年时间,才凑够十万个真人大小的纸人给自己送葬,说起来纸人在部分地区的丧葬习俗中,跟烧纸钱一个道理。

古代的活人总担心死人找不到去阴间的路,就把纸人携带到城隍庙或者土地庙,给已故之人烧了去,想尽一切办法帮死人引路。

作为一个完美的情感表达载体,同时兼具实用功能,可以让死者的亡魂坐着纸人抬的轿子去阴间,一路平平安安,热热闹闹,就算到了阴曹地府好有人伺候不受累。

扎彩的师父在早些年那更是身怀绝技,由于纸人承担了阴间引路人的角色,所以活人对此非常忌讳,那些对死亡、尸体生发自内心的恐惧的人,往往怕死又迷信。

出于对尸体上病原体的厌恶和恐惧,生怕纸人顺便把自己“带走”,毕竟做工精湛的纸人,除了和“阴间”、死亡沾边,看起来就像仿真机器人,就连扎彩匠自己也害怕,“活又现”中带着一丝僵硬死板。

虽然这是一个专门赚死人钱的行当,但是纸人纸马扎的好不好,全凭着扎彩匠的手艺高不高,过去常说“死者为大”,这扎纸人的师傅手艺要是高到一定地步,可不仅仅是赚钱这么简单。

民间传说,手艺高超的扎纸人扎的纸人纸马,会在没有人看着的时候活过来,或是令死者借助纸人纸马回魂,当然以上这些都是民间传言,与此同时,这行的独门秘规也是相当神秘。

老话讲的好,钱压奴婢手,艺压当行人,从业者必须守规矩,因为这四小阴门中的每一门手艺都是祖传的,至少得经过太祖玄孙四代人,一旦破戒,轻则断子绝孙,重则丢失性命!

扎纸是中国历史上古老的传统艺术之一,最早出现在多年前的南北朝时期,是综合塑、扎、绘为一体的民间艺术,有糊纸、扎纸、扎纸马、扎罩子等.

扎纸的师傅作为靠手艺活吃饭的艺人,且不说上通天文下晓地理,却也是阴阳八卦、五行风水有所涉及,个个都是大隐于市的奇人。

用剪刀、麻绳、浆糊做细致而难度大的活儿,全凭心灵手巧,画上生动的车马、人物不算什么,难的是骨架接头处须将很硬的篾条在火上烘烤,这就讲究一个聚精会神,掌握火候,因为嫩了不能弯曲,老了容易断。

02

每个行当都有每个行当的规矩,如果坏了规矩就只能害人害己,扎纸匠的行业里大体上来说分为,一大忌、两不乱、四不扎。

其中所谓一忌则是说,忌讳烧前开眼,也就是说在出殡拿去烧纸的时候,一定要在其四窍耳、目、口、鼻,都要用针扎眼,但是这纸人不能随便给它画上眼点上睛。

一方面是让纸人能听能看,另一方面则是让纸人听话,而一旦给纸人画上了眼睛,据说很容易招来孤魂野鬼附在上面,大有些叶公好龙的意思在。

也许有人会问了纸人怎么可能会活过来,其实这是因为师傅的手艺太好了,能将纸人扎成活灵活现的样子,但是再怎么栩栩如生,假的终究是假的,不点眼睛也是为了避免活人觉得太过晦气。

两不乱则是说,扎纸人的童男童女上的颜色,必须得是红男绿女。

因为穿上最高级别的红色官服,是古代男人的最高理想,封建时代人们对于礼仪规矩非常看重,“朱”是正色,“红”是间色,用来搭配男人可代表地位和身份;

而女人则以青衣黛眉为美,绿色是女子地位的象征,在尊卑嫡庶的差别上则是,当家主母都穿绿色,出嫁穿绿色嫁衣显示位份。

而与之相配的纸马纸牛,则是男烧白马、女烧黄牛。这一习俗起源自周易,因为男为阳,对应的是乾卦,乾卦所代表的动物为马,而女性为阴,对应的是坤卦,坤卦所代表的动物为牛。

此外还有民间传说表示,女人在家常常洗衣做饭,每一项家务劳动似乎都与水相关,而当女人老了之后,黄泉路上有一关是喝下生前用后的脏水。之所以用纸扎一头牛,是为了让这头牛替她饮水洗晦,而男人为了养家糊口一生都在四处奔波,骑着马去往阴间可保他一马平川。

四不扎则是说有四种人不能给扎纸人

其一孕妇死了不扎,因为孕妇一尸两命,怨气强横,多半到了下面也会对生前的事耿耿于怀,如果给其扎了纸人纸马下去,就相当于给孕妇提供了兴风作浪的资本

其二,村里边儿好骂街的泼妇死了不扎,几乎每个村里边儿那些个好事的妇女,尤其是骂起人来那叫一个难听,你想想要是给她配一对童男童女下去,阴曹地府不得热闹得翻了天

其三,同时干捞阴门行业的同行死了不扎,这里说的可不光是扎彩匠,还有刽子手、棺材铺的棺材匠,以及验尸的仵作、缝尸体的二皮匠之类的

其四,清明节死的不扎,因为这类人的怨气比那一尸两命的孕妇还要强

其实除了这些大的规矩和忌讳,扎彩匠给咱们外行人的感觉都是,在一些细节上讲究颇多,极其神秘、诡异、离奇。

03

作为旧社会的一个老行当、老手艺,也并不是说不管什么人死了,都能请扎彩匠扎纸人去,而是有着诸多的讲究和忌讳,扎纸匠这一行的规矩繁多。

丧葬中完备的纸活,除了有纸房纸船、纸人纸马、纸轿纸箱、灵堂座亭,以及卧室的一应家具,陈设玩物外,还有必不可少的8个身着真服装的男女仆从、丫鬟小童。

人生四样大的仪式:生丧嫁娶,其中丧事可谓是最隆重的一项。

中国人讲究厚葬,尤其是年纪大的老寿星升天之后,如果子孙后辈在老人家走的时候,不能把葬礼排场安排的讲究,这是要叫人笑话的。

正所谓,生前不奉,死后尽孝,人死了就什么都没了,不管老人家生前是什么脾气本性,这丧事必须得大操大办,更重要的是不能丢了体面。

孝子远来呜呼哀哉,痛哭流涕,动辄十几人,几十人,除了家族祭祀的果供和些许物资外,必不可少的就是纸活,死后尽孝少不了一套纸房子。

从前要的是亭台楼阁,现在要的是别墅跑车,还得具备车马、院落、童仆、钱粮,要确保老人家在另一个世界也衣食无忧。

长期以来这个行业一直披着一层神秘的面纱,而不论外形多么的五花八门,就算是慈禧太后走的时候,除了八仙、彭祖、七仙女,童男童女、福禄寿三星,二十八罗汉、亭台楼阁、车船用具,这些常见的神仙仆人和生活用具之外,还有带有品级和官衔的文武大臣,以及夷兵和夷使。

就算是这样,扎纸匠用的也无非就是那老几样东西,蔑子,玻璃纸,浆糊,绳子,铁丝,虽然扎纸未在“九流十艺”中并未排上名儿,但是其技艺却涵盖了篾匠、画匠、书法、剪纸,等诸多门类技艺。

心灵手巧的在纸匠把它们又粘又绑,不用工尺,丈量尺寸全凭经验,小件一顿饭的功夫,大件稍费些时辰,全凭口口相传的心法、眼水,和实际操作积累的规范,一套物件花费几天的时间,金银山、摇钱树、衣箱轿子、花圈灵屋等,就脱了胎换了骨,栩栩如生。

当然制作也随客户的爱好、价钱的高低,考验的则是扎匠的广闻博识和造型功力。

等到出殡的那天,从送的纸扎品种就可分辨出亲疏关系,出殡前棺上要盖上一个用纸扎的罩子,纸房子则由人抬着走在前头,等棺材进了墓坑填好土后,纸房子就可以在坟边点着了,若有人私自收藏或者占有,噩运不断,重则家破人亡。

04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大多数中国人都对纸扎敬而远之,可却走进了法国四大国家博物馆之一的埃菲尔铁塔附近一家美术馆,并在年作为手工艺品展出过。

不单单光是老一套扎一些纸人、纸马、轿子什么的,一个个老物件栩栩如生,还有扎手机、电脑、游戏机,宠物、别墅甚至汽车什么都有。

这次活动被巴黎艺文指南评选为“当季巴黎十大必看展览之一”,也被外国人视作“中国式的死亡浪漫”。

话说回来近几年随着社会的进步,在古代这些被称为下九流的手艺人,是越来越少见了,人人都说扎纸匠这一行难登大雅之堂,基本上一个县城才有那么一家扎彩的铺子,但到了今日今时我觉得必须得尊重。

虽然当下已经不时兴这种为死了的人预备灵屋纸马,众多人中哪怕有那么一个两个人,想见识全套的纸房子也是难得,但是这些古旧的仪式,也不该被时代遗忘。

总而言之还是那句话,纸扎既然能发展到了今天,那就恰恰说明了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不管后人怎么看,都必然有其存在的道理。

不管它未来该何去何从怎么发展,咱们后辈儿之人对这些手工艺人和艺术传承,都得心怀敬畏不可亵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985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