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女这首唐诗仍有其现实意义,为他人

有这样一首唐诗,题为“贫女”,作者秦韬玉,字仲明,陕西西安人,唐僖宗中和二年()特赐进士。《全唐诗》录其诗一卷,而他最广为传诵的就是这首“贫女”: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最后一句我们比较熟悉,这首诗以一位贫穷女子的视角,独白的形式,透露出作者内心的不满,或怀才不遇,或寄人篱下,或社会其他不公不合理现象。

这首诗意思完整,叙述流畅,很明显另这首诗发光的是最后两句“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使得全诗有生活哲理,且有社会意义,时至今天也如此。先简单看一下全诗的意思。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从这位贫家女的衣着谈起,“蓬门”代指穷苦人家,这里就是指这位女主人公。“绮罗”,华贵的丝织品或丝绸制品,这里指富贵人家女子们的华丽衣裳。意为她自幼粗布衣裳没穿过什么好衣服,到了该出嫁的年龄,本打算找媒人,但是想想自己的状况,不免伤心起来。

自己的状况除了贫穷之外,还有“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客观上看,人们都在追求喜欢时髦流行装扮,“俭梳妆”,应是当时女子的一种时尚打扮。没人喜欢我这贫家女,尽管格调高雅,情操不俗。

主观上这位女子给以自己的巧手为傲,针线活做得好,不去描眉画眼跟别人争妍斗丽。“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这一联对得很是清巧,尤其“敢将”、“不把”几字,表现出贫女的孤芳自赏,不流俗的傲气。

这样的世态,这样的格调操守,纵使有好的媒人,就能找到佳偶吗!想到这些所以“拟托良媒益自伤。还是算了。那现在的情况是怎样,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种种感慨不满呼之欲出。个人的亲事茫茫无望,却还要不停地做针线活儿,做衣裳,因为要做工生活,可惜自己辛苦做出来的都是别人的嫁衣。

独白到此戛然而止,贫女忧郁神伤的形象呈现在我们面前。说这首诗有生活哲理,有社会现实意义,在于这个贫女,可以是很多人的代表。一是那种怀才不遇,虽博学多才,但没有机遇,久居人下,所付出的辛劳,只是为他人作嫁。

如今社会上,普通的打工者不也如此吗?不停的“压金线”,却是为别人创造了利益,怎能不“苦恨”。这是一首寄兴感怀之作,句句语意双关,情辞哀怨,内涵丰富,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传诵。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1020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