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红楼梦才明白,这里藏着中国最早的

作者

梁小小

“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

俊俏的贾宝玉,短短几句就让人喜欢上了这个玉面人儿。

衔玉而生,王夫人的心肝宝贝,全家人的掌上明珠,上面有个哥哥不幸英年早逝,还有一个姐姐进宫做了贵妃——原来,翩翩公子贾宝玉是名副其实的三胎。

明明承载着家族使命,却乖戾任性,温润独特,不爱读书修身,只想在女儿堆里混。

细细想来,纵然有本性的原因,但父母的教养方式和周围全是莺莺燕燕的环境,同样有很大影响。

换个角度看,贾宝玉和今天的某些孩子很相似,拥有着优渥的家庭背景,混乱的父母教养,宠溺的祖辈,所有这些,注定了他很难长成众人期待的样子。

体味贾宝玉的种种经历,就是一部养育三胎的艰辛历程。

图片来源:电视剧《红楼梦》

父母严而不教,孩子必然叛逆

《红楼梦》着笔是从贾宝玉十二三岁开始写。

当时,他刚见到林黛玉和宝钗,又认识了跟他同样俊秀的美男——秦钟。两人年纪相仿,性格相近,一见如故。

于是很快就约定好,要一起到学堂读书。

那天早上,宝玉早起穿戴洗漱完毕,来给父亲请安。听闻贾宝玉要去上学,贾政立马从鼻子里哼了一声:“你休要再提上学这两个字,连我也羞死了。”

说这话时,宝玉在旁边一声不吭。

随后,他把宝玉的跟班李贵叫进来,问宝玉最近读什么书。当得知读的是《诗经》时,贾政直接下命令,还是先把四书背熟最要紧,诗词歌赋那些闲书都是哄人的。

训斥完毕,门外的贾宝玉忙不迭给李贵赔不是,与秦钟一起去上学了。

儿子高高兴兴去上学,父亲不仅没叮嘱,反而冷嘲热讽。不难看出,书香世家出身的父亲贾政对儿子求学这事一点不放在心上。

这种浓厚的大家长气息,唯我独尊的父权思想,冥冥之中注定了贾政为人父的严而不教。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格尔迪说:“父亲是一种奇特的存在,对培养孩子有一种特别的力量。”

然而,很多父亲从未重视这份责任,他们认为,打骂就是管教,棍棒底下出孝子;我的孩子怎么教,我说了算。

实际上,孩子对此无比抗拒,在这种严肃的家庭氛围和扭曲的教育方式下,内心崩溃只是时间问题。

因此,贾宝玉从小叛逆,从来不喜欢读书写字,最爱跟戏子嬉笑打闹。因为宝玉和蒋玉菡走得很近,忠顺王府来人向宝玉索要蒋玉菡,贾政得知后心里窝火。正巧此时贾环又来趁机告状,说宝玉强奸金钏儿未遂,金钏儿为此投井自尽。

听闻此言,贾政震怒,立即下令将宝玉抓来暴打一顿。

宝玉被打之后,贾政其实也很心疼,为此掉泪好几次。但是,他哪怕知道冤枉了宝玉,也未曾向儿子道过一句歉。

贾政早先失去大儿子,女儿也不在身边,宝玉是他唯一的希望。但他绝对不会为了儿子放低身段,露出半点慈爱。

有多少父母,奉行着只要孩子犯错,就暴跳如雷严加管教的原则。实际上,这往往只起到了管的作用,而没有尽到教的责任。

这样的父母用打骂、挖苦、讽刺朝着孩子不断扔石头,却丝毫没有试过走进孩子的内心,也没想过要好好沟通。

心理学家李雪说:“一个身体只能承受一个灵魂,如果父母的控制密不透风,孩子实际上已经精神死亡。

所以说,在严而不教的家庭中,孩子的叛逆总是成长的必经之路。

父母溺爱,孩子只能一天天被毁掉

贾宝玉出生时,王夫人已年近40岁,之后也再没有生育。抱着这个唯一的儿子,王夫人满脸宠溺,再加上贾宝玉出生时不凡,面子上十分光彩,千人捧,万人拥,当母亲的自然疼爱得要命。

有一次宝玉跟凤姐一块到王子腾家吃了酒席回来,一进门便立即脱去鞋子,一头就滚到了王夫人的怀里。

摸着儿子滚烫的脸,王夫人爱怜地吩咐,赶紧拿枕头来,让他睡一觉。

这是一幕极其难得的母子依偎的画面。那时,宝玉还懂得向母亲撒娇。但不久后,即便屁股被打开花,他却宁愿只向黛玉卖乖。

因为挨打这事,袭人偷偷向王夫人建议,应该让宝玉搬出大观园,因为里面的女孩子太多,这对宝玉很不好。

听闻这话,王夫人万分赞同。但是,除了把袭人提拔为准姨娘以外,她并没有真正拿出搬家的行动。

因为,有贾母一直把宝玉捧在手心,那份宠溺比其他所有孙子加起来还要多。宝玉挨打时,贾母又急又痛地扶着丫头赶来,嘴里喊道:“先打死我,再打死他,岂不干净了。”

看见宝玉的伤势,立即心疼地抱着他哭起来。

从那时起,贾母一声令下,宝玉的所有功课都被停止。直到养病结束,他还是天天在园子里游荡。

这时,作为母亲的王夫人,不但没有给宝玉安排功课学习,反而是放任他跟姐妹们日日厮混,写诗、喝酒、看戏,整日地玩乐。

有贾母撑腰,所有人都不敢违背宝玉的意愿让他做事。他全凭着自己的喜好赋诗、读书,除了袭人偶尔劝几句,没有人能插上话。

有一年,贾政领命出差,给宝玉布置了很多作业,但他忘得一干二净。后来为应付检查,姐妹们商量每日各写几张,拿给宝玉交差。

这些事,身为母亲的王夫人从未加以干涉,对于宝玉,她只有放纵。可以说,在宝玉的学习和教育上,她始终是缺位的。

虽然王夫人偶尔也会教条式地管教一下,比如不留情面地赶走金钏儿,驱逐晴雯,却丝毫没考虑过宝玉的感受,从而把儿子越推越远。

到后来,宝玉跟王夫人的感情越发淡漠,形同陌路。

图片来源:电视剧《红楼梦》

父严母慈是很多人奉行的养育观念,但是,因爱而丢失立场,也是无数父母走过的弯路。

一旦孩子撒娇或是受外界影响,有的母亲便全然忘记了自己的责任。这样的母亲,很难在孩子面前树立起威严,更不用说教育出懂规矩的孩子了。

你的心软、懦弱、无原则袒护,只会一步步把孩子推向深渊。

诗人约翰雷说:“母亲的溺爱只能毁了孩子。”

让孩子在蜜罐里成长,他必然无法接受一丁点的苦难,到最后,曾经尝过的蜜糖只会化作成长路上的血泪。

用爱陪伴,是治愈孩子一生的力量

《终身成长》里有一句话:“一个人和父母的关系就是他和整个世界关系的投射。”

亲子关系一旦没有得到正向积极的发展,必然形成大片空洞,难以弥补。

在贾宝玉看来,富丽堂皇的贾府,除了与黛玉知心,就再没有人懂得自己了。黛玉病逝以后,他整日神思恍惚,魂不守舍。

因为失去了知音,跟父母的关系也越发冷漠,他根本就找不到振作的理由。

在宝玉的童年和青少年时期,陪伴他最多的就是黛玉,远比跟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多很多,这也间接导致了他与父母的关系越来越疏远。

正如那句话,陪伴才是最好的爱。

在贾府,只有贾兰得到了母亲最好的关爱和陪伴。

他自幼失去父亲,母子两人相依为命。虽然家庭地位不错,但没有实权,李纨也不跟泼辣的凤姐争权夺利,只把全部精力用来好好教育孩子。

在大观园挑分配房屋的时候,李纨不要雅致的庭院,偏偏选了一处有茅屋矮墙的稻香村,那些桑树、榆树和稻田篱笆正好给贾兰用来练功。

有一年春天,贾宝玉闲得发慌,正逗弄金鱼玩玩,却突然看见贾兰拿着一张小弓在上坡上追小鹿。

他批评人家,你淘气什么。贾兰大大方方地回答:“这会子不念书,闲着作什么?所以演习演习骑射。”

可见,贾兰不仅功课很努力,而且十分上进,目标明确。

早几年前,贾兰才几岁,那一次宝玉大闹学堂,对方的砚台扔过来砸翻了水壶等,贾菌想要还击,贾兰连忙按住,劝解道:“不与咱们相干。”

小小年纪,就懂得观察时局,明辨是非,贾兰的能干智慧,离不开母亲李纨的教导。

李纨在贾府,从来不管院子的闲杂事,只做些针线活,偶尔跟姐妹们作诗,剩下全都是陪伴儿子。

所以,贾兰只管安心读书,顺利考中举人,走上了仕途。

家庭教育家史蒂芬说:“有一件实事是所有人都赞同的,那就是母亲的核心作用。”

图片来源:电视剧《红楼梦》

对孩子来说,母亲的陪伴代表温暖,父亲的关爱意味着力量,如果父母教育缺位,爱和关怀都将是一纸空谈,他们感受不到被爱的喜悦和自信,何谈建立理想和目标。

作家林海音说:“每个人生理上的童年终将消逝,但心灵的童年总会伴随终生。”

在孩子年幼时,父母是他唯一的依靠和安全感来源,一旦缺失,那些空洞和无助将积淀在心底,慢慢演变为叛逆、蛮横、自私。

因为,他们都没有感受过爱,哪里有爱流淌在心间。

尤其是多子女家庭,更不能忽视对每一个孩子的关爱。从父母那里得到温暖与公平,将是孩子行走一生的最大力量。

就像培根所言:“幸福的家庭,父母靠慈爱当家,孩子也是出于对父母的爱而顺从大人。”

父母用心教育,将陪伴、关爱、呵护放在真正的行动中,教育的一切意义不过如此。

让孩子切身体会到自己被珍惜,才是成才的根本。

作者:梁小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335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