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美国生活杂志记者凯瑟尔来到通州(当时属于河北)的一座小村庄,用相机记录下村民生活的大量影像。小编通过整理,将分数期与大家分享。
之前,大家已经通过这些珍贵的老照片,了解了当时儿童的生活和游戏情况。今天,我们再次一起看看村内一户普通人家的生活日常。
小村庄这是小村庄位于两条道路的交叉处,和当时无数个普普通通的村庄一样,村子的四周环绕着树木。整个村庄只有几十口人,十多户人家的样子。在之后我们会看到全村百姓的全体合影。
农家院落这是村内的一户人家的庭院全景,一条砖石砌成的甬道通往三间主屋,甬道两边摆放着铁锅、水缸等杂物,几只鸡正在院子里悠闲地觅食。
窗台上木格窗下,是用长条木板铺设的窗台,窗台上晾晒着鞋子和一些形状奇怪的东西,倚墙放着一只柳编的大簸箩。
老两口从照片呈现的情况看,这个院落里居住着祖孙三代,共五口人。这两位是家庭的长辈,老爷子戴着眼镜,精神矍铄。引入注目的是条几案上摆放的很多葫芦,不知老爷子是个收藏葫芦的发烧友还是一位擅长葫芦烙画的手艺人。
老人卧室老两口的卧室,房间四壁贴着白纸,靠墙堆放着木箱及柳条箱,在炕头的躺箱上放着香炉、灯盏及茶壶等物品。
读书老爷子是村里不多几个识字的老人之一,闲暇的时候,他会坐在炕头,依着窗户,打开一本书看看,打发一下时光。
小两口小两口站在主房前,儿子个子很高,穿长衫,是村里的小学老师。身后门框上写着“帘外有天垂杨柳,堂前留地种芝兰”的字样,通过这一幅文雅的对联,便可知这是一户耕读人家了。
检查背诵儿子在给村子里的孩子上课时检查背诵的情景。看过上期的朋友一定对这个穿着破烂又努力背书的小男孩印象深刻,从攥着的拳头能看出他内心的紧张。
夫妻合影摄影师让小两口再靠近一些,儿媳妇神色坦然,儿子似乎有些不好意思。严厉的教书先生在老婆面前温顺得像只猫。
抽烟儿媳妇精明强干,穿着整洁,她很讲究自己的形象,头发梳得纹丝不乱。她有抽烟袋的癖好,从她坐在门口抽烟的姿势看,感觉儿媳妇在家里是一个很强势的人。
做针线拿着烟袋像爷们,放下烟袋便成了家庭主妇。此时的她正在神情专注地做着手里的针线活。从这里可以看到庭院的一角,为了美观,围墙的顶部是用砖瓦砌成的一圈花墙,墙上涂着的白灰已剥落殆尽。
做饭家中来了客人,儿媳妇便忙着在灶间做饭。不知为啥要把案板安置得这么低,干活的时候必须弯腰低头才可以。图片的背景墙上挂着这户人家的先人画像。
磨粮食过去的人讲究男主外女主内,而这名儿媳妇可谓是里里外外一把手。这是她家大门外的景象,在靠西边的位置,是一堵土矮墙,矮墙前安着一口石磨,这是旧时家庭所必备的粮食加工设备。
筛面儿媳妇的确能干,离开石磨,便马不停蹄地坐在簸箩前筛面粉。她手里使用的工具叫箩,将磨好的面粉通过箩过细,细面粉落在下面的大簸箩里,粗糙的麸皮就留着箩里。
卧房这是小两口的卧室,炕边有一条古色古香的条几,上面摆放着镜子和花瓶等各种物品,在实用的同时,也取“平静”的寓意。炕头摞着盛放衣服的箱子,儿媳妇正盘坐在炕上整理鞋样。
母女情深儿媳妇坐在门前的砖头台阶上正在哄怀里的女儿睡觉。女儿额头点着红点,穿着干净的肚兜,模样非常可爱。
含饴弄孙爷孙俩坐在门口的台阶上,小孙女粉嫩的脸蛋紧贴着爷爷,闭着眼睛,感受爷爷的亲吻,老爷子也非常享受这一段温馨时光。
供台从前面图中可以了解,画面中的供台位置是在厨房内,这很吻合中国人“民以食为天”的理念。这里是家庭祭祖的地方,先祖的画像下摆放着先人的牌位以及祭祀的贡品。
拜祖每当清明、春节等重大节日或者先人的忌日时,这户人家都要在这里进行祭祀仪式。尽管老爷子年事已高,手脚不便,依旧要在先人的牌位前行跪叩礼。注意看,在牌位旁边还摆放着观音菩萨的神龛。
跪拜的儿子老爷子叩拜之后,教书的儿子和儿媳依次跪拜。祭祖是一个家族的传承和凝聚力所在,也是尊崇先祖神灵的一种表达方式。
打盹人老了瞌睡就多,老爷子坐在温暖的阳光下,也不知不觉地打起了盹。看过之前图集的朋友一定认得这个地方,这是村内孩子们玩耍的乐园,位于村口的五圣神祠。
往期分享:年,美国人镜头里的河北通县(今北京通州区)乡村旧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