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着悠久历史底蕴的泱泱大国——东方巨龙中国。传承五千载,数之不尽的特色文化。
以前段文字作为开篇,是因为婆与媳之间的关系是自古以来就存在的难题,也成为了一种特色。可以说婆媳关系是一种比较特殊、比较难处理的人际关系。
图片来源百度搜索在古代这种关系虽然同样存在矛盾,但处理起来总归要比现代简单多了。
为何这么说呢?因为从宋朝开始婆婆的地位对儿媳的地位就已经形成了碾压之势。早晨请安晚上跪安之类的规矩甚严,儿媳从小到大的生长环境,受到的教育,都造成了其思想固守。虽心有不满也不敢反抗,唯一的出路就是熬成婆婆。
图片来源百家号.思念正长现如今新中国成立后,女性地位得到提高,再加上受外来思想的冲击,使婆媳之间更难相与,各有各的意见,各有各的想法。
真的难处理吗?不尽其然。缺少的是理解,缺少的是沟通,缺少的是换位思考。
举个例子:
一、本村的邻居,嫁到我们村将近30年,按村里的辈分,我见面要叫大嫂。
我这位嫂子有点不同,作为一个在农村土生土长的70后,她不会做饭,不会针线活,打理家务也是马马虎虎。但是打扑克、打麻将、下河抓鱼之类的都是一把好手,甚至抓蛇也是毫不害怕。
自从进门起,做饭家务什么的都是她婆婆在做,不过地里的活她都会参与工作,地里不忙时她就会坐在门前打牌。
慢慢的婆婆年纪大了,地里的活也帮不上什么忙了,甚至腿脚不好拄上了拐棍。但是她们下地干活回到家,两个孩子放学回到家总能吃上一顿热乎饭。
有时丈夫下了班回来,看到她在打牌,母亲在做饭,也会生气说她几句时,她婆婆就说“地里活刚忙完,让她歇歇吧,再说了,让她做饭?她做的饭要是有她打牌那么好就好了。”她总是傻笑不说话。
图片来源百度搜索去年正月初五,她婆婆突然说心口疼,她联系其外甥医院。医院一个小时后,检查病因还没完成,婆婆就去世了。
因为疫情,丧事办的很简单。事后有一次跟我妈聊天,说着说着就哭了。她说“我做饭不好吃,从我进这个家门我娘就很少让我做饭,两个孩子也是她老人家照顾的多,都怪我,当时如果打就好了,我娘就是被我耽误死了。她还爱热闹,这疫情又不让大办丧事,最后我都没有让她老热闹的走。”说到最后已经捂脸哭泣,我妈也跟着红了眼眶。
我感觉我这位嫂子和她婆婆之间的关系就很好,因为他们都知道自己的不足,也能理解对方的不足,更能看到对方的长处。
二、我记得原先在网上看到过一个段子,段子内容是已经当上婆婆的两位的对话,就用A和B代表吧。
A:看你脸色这是又跟谁生闷气呢?
B:别提了,我那儿媳妇啥也不干,家务一点不做,还睡懒觉,吃饭都要我儿子把碗给她端到床头上。
A:那确实不像话,我儿媳妇也好不到哪去。听说你女儿嫁的不错?
B:嗯,我女儿嫁的好,在家里什么也不用干,想睡到几点就睡到几点,女婿对她也很好,饭都给她端在脸前。
图片来源百度搜索虽然是个段子,但是能充分体现问题。对于女儿她们就会认为是应该的,而对于儿媳就认为是好吃懒做。很多女同志这时会附和一声说的对,她们就是对儿媳有成见,见面聊天没事就是数落儿媳。
可存在同样的问题,认为A和B不会换位思考?那儿媳会换位思考吗?不尽然。你不是一个未长大的孩子,成年人的世界里容不下儿时的天真。
三、前几天的文章《北漂》里有一位长辈的回复,我复制粘贴在这里,你们也可以翻回去验证一下。
“难啊!实在难!我家儿媳挺着大肚子每天来回60公里的公交车,没休息一天就生了。后来我和老伴专乘此趟公交车体验,加上两头步行路程,回想孩子的艰难,我们流泪了。”
有多少婆婆能做到这点?我相信这位婆婆的儿媳也是一位通情达理的人,才能促使两位长辈为了体验儿媳的辛苦走这一趟。
图片来源百度搜索绝大部分婆婆不会把儿媳当做女儿一般疼爱,绝大部分儿媳也不会把婆婆当做自己的亲妈一般孝敬,话虽然“残酷”但这是事实。
既然明知自己不会,又为何要求儿媳像女儿一般知心?又为何要求婆婆给与你母亲般的包容?
图片来源百度搜索图片来源百度
如果遇到分歧时能多沟通,能多换位思考,能多互相体谅,不好的婆媳关系终会改善。
家庭和睦才是家旺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个人愚见,欢迎大家各抒己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