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针线 >> 针线发展 >> 朱元璋铁腕肃贪

朱元璋铁腕肃贪

如今,人们一提起明朝皇帝朱元璋,往往会想起这位大明朝的开国君主要饭当和尚、诛功臣、兴文字狱、豢养锦衣卫等等许多不光彩的事来。其实,了解明史的人都知道,朱元璋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帝王。这里且不论他自蓬蒿间起兵造反,削张士诚,除陈友谅,征方国珍,荡平群雄,励精图治,创建大明朝,把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推上顶峰,单说他察古今之吏治,以帝王之身廉洁自律,雷厉风行铁腕肃贪的故事,就令今人感叹不已。

廉洁自律,禁止奢侈铺张

朱元璋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从小吃了不少苦,虽然后来做了皇帝,他却深知奢侈之风不可开,对自己要求一直很严格。他一生谨言慎行,很少接近娱乐歌舞,不看戏听曲,更无夜饮耽酒的习惯。惟一的嗜好就是下棋,以此修心养神调节过重的脑力劳动。他很少设宴款待群臣,就是设宴也极尽简朴。年,朱元璋经过17年征战,登上皇帝宝座时,设宴款待开国元勋。这是多么高规格的酒宴啊,但每人席上也只有一碟炒猪肉、一碗炖山羊、几样蔬菜、一壶水酒而已。

他平时生活简朴,皇宫没有雕梁画栋,也从不种植奇花异草,倒是在空闲之地种瓜点豆。这大概跟他出自农家有很大关系。他一日三餐十分平常,大多是一碗玉米粥、几个窝窝头或米饭,再加上点辛辣荤菜(一碟生大蒜是每餐必备的),一般没有大鱼大肉,也从不上山珍海味。一直到年老身体不行时,这种简朴生活才稍有改变。

一次,浙江金华府向他上供一袋香米。他觉得十分好吃,但怕扰民,仅吃一餐,便将剩下的如数退还,并申斥不得再上供。但后来他念念不忘这顿香米饭,就叫人从金华弄来稻种,让内臣在皇家林苑开出几十亩水田,春播秋收。这样才算解决了馋香米饭的问题。

朱元璋对嫔妃、子女要求也很严格,他说:“珠玉不是宝,节俭才是宝。”要求他们饮食要粗茶淡饭,可口即行;衣服未穿破不得丢弃,制衣剩下的布料也不准丢弃,要将其拼接成百衲被或百衲衣,施舍给老弱孤寡……因此,朱元璋在世时,他的亲属没人敢铺张浪费,骄横奢侈。

修订律条,坚决惩治贪吏

朱元璋登基不久,官吏腐败之风渐起,到洪武六年(年),官吏贪赃枉法、官逼民反之事时有发生。朱元璋知道,如果不严惩贪吏,大明江山就会动摇。因此,他亲自主持修订《大明律》、制《大诰》,加大对贪官污吏的惩治力度,其手段之严酷,态度之坚决,可谓前无古人。

如《大明律》规定,受财枉法者,一贯以下杖七十,每五贯加一等,八十贯则处以绞刑。受财不枉法,一贯以下杖六十,每五贯加一等,至一百二十贯杖一百,流放三千里,后改为受四十贯就流放。贪赃银六十两以上官吏,均处以枭首示众,并剥皮食草等等。

在他的严厉打击下,一颗颗贪官人头落地,一个个污吏被流放。当时,仅发往朱元璋老家凤阳屯田的官吏就达上万人。

为对付官场腐败,朱元璋可谓挖空心思,用刑之残忍,令人发指。兹举几例,略加说明:

剥皮食草:在每座府衙的左首土地庙前立一根木柱,名曰“剥皮场”。贪官触法,就将其绑在木柱上,活活地剥下皮来,然后在土地庙上晾晒干,再塞进干稻草,用针线将刀口一一缝好,制成一个人皮囊,摆在府衙座前,以随时警醒官吏。

凌迟:用利刀将活人割刀,刽子手每十刀一吆喝,至肉削完,犯人心脏尚在跳动。

刷洗:将犯人剥光衣服置一铁床上,用沸腾的开水淋浇,然后用铁刷刷皮肉,直至刷得只剩一副森森白骨。

枭令:用铁钩钩住犯人的脊梁骨,挂在木杆上示众。片刻,犯人脊椎骨渐渐脱落。

还有什么“秤竿”、“抽肠”、“断舌”、“挑筋”等等酷刑,让人毛骨悚然,惨不忍睹。朱元璋就是想用严酷的刑罚来吓退官吏的贪婪。

重教育,亲手编写《醒贪简要录》

朱元璋并非不教而诛,他也一直重视对官吏的廉洁教育。登基伊始,他就谆谆告诫官吏:今天下刚定,百姓财力乏困,比如初飞之鸟不能拔其羽毛,关键是要让百姓休养生息。只有廉洁的人才能约束自己让利他人,贪婪之人必剥削他人而肥自己。尔等千万警惕啊!

他还屡次召集群臣说道:朕过去在民间,曾见到县令儒生们多因阔而废事,当胥吏的多因奸诈而弄法,导致百姓无法生存。贪官枉法之不除,要想成善政,那是万万不能的。卿等要体察朕言:诺守己廉而奉公洁,如有人行坦途,从容自在,如贪赃枉法,有如在荆棘丛中穿行,寸步难行,纵使能侥幸逃出,也会体无完肤,卿等切切牢记。

为唤醒官吏的良心,他还把农民的痛苦编成一本书,叫《醒贪简要录》,赐给官吏,人手一册。书中记载大小文武官员的品级、俸禄,折合稻谷多少,再折合成平均亩产多少,农民需种多少亩田才能产出,以及农民种田的种种辛苦状,令所有官吏熟读。他在序中写道:“四民之中士最贵,民最苦,最苦者是什么?每当春耕之时,鸡鸣而起,驱牛秉犁而耕。禾苗既种,又要耕耨,炎天赤日,形体憔悴。等到秋收,交官之外,所剩无几,要是遇上水灾虫灾,则全家惶惶,毫无希望。今居官者不念民苦,甚至有刻剥而虐待他们的人,真是太没有心肝了。今颁书于中外,望做官的要懂得体恤吾民!”其言词切切,用心良苦,可见一斑。

亲廉吏,对清官恩赏有加

朱元璋肃贪亲廉,对廉吏他是不吝赏赐的。一次,他着便服到弘文馆学士罗复仁家去私访,恰值罗复仁站在一张折了一条腿的木梯上填补一块剥落的粉壁。罗见皇上驾到,腿一哆嗦,从梯子上摔了下来。朱元璋素知罗为人清廉,刚直不阿,再环视一下他寻破破烂烂的房子,没有一件像样的家俱,再见他老妻身上补丁打补丁的衣服,连忙扶起他,感慨地说:“罗爱卿啊,你不用再修房子了,朕封赏你一套新住宅吧。”回宫即赐给他一套大宅院,另加黄金百两。

洪武三年,河南嵩县刘典史入京朝觐。朱元璋见他衣服破旧,掀起朝袍一看,里面衣服补丁打补丁,甚为感动,赐他坐在自己身边说话。待他人一走,朱元璋立即派官员去调查他的廉洁情况。经查,此人为官十分清廉,家中负担很重,故入不敷出。朱元璋立即赏他银两布帛,并加官晋级。

对于廉吏,朱元璋不仅恩赐,还传命鼓乐为他们开道,在家乡为他们建牌立碑,使他们光宗耀祖,远近驰名。廉吏即使在其他方面犯了罪,他也往往因此网开一面,从轻或免于处罚,以励他人。

秉公执法,皇亲国戚不徇私

朱元璋惟一的亲侄、义子朱文正,官至大都督,跟随他南征北战数十载,并为其建国登基建立了盖世功勋,但在镇守江西期间,因骄侈淫佚,强聘民间未婚女子陪睡,被人告发。朱元璋闻讯后大怒,立即将他召回问罪。虽然马皇后亲自求情,朱元璋仍然将其一撒到底,放黜凤阳守陵。后因逃跑,朱元璋下令将其抓回处死。

驸马都尉欧阳伦娶朱元璋和马皇后所生女儿安庄公主,很得他和皇后的喜爱。后驸马违法私贩茶叶,并纵使家奴周保横行霸道,凌辱地方官吏。朱元璋闻知后,立即将驸马及其家奴一并处死,毫不手软,并下旨慰问告发者。

广开言路,支持百姓“民告官”

朱元璋深知官场官官相护的黑暗,为了使下言能上达,民苦能尽知,他广开言路,在午门外设立“鸣冤鼓”。民间若有冤屈,在地方无法讨公道,就可在此击鼓鸣冤,向他直接申诉,由他亲自审理案情。

朱元璋打破只有大员才能上早朝的规矩,规定朝廷官员不论大小,品级、隶属,均可参加早朝,上殿言事,有隐情还可单独召见。

为打消老百姓怕举报遭报复的心态,他破天荒地准许百姓密封奏事,直接向他上奏。

朱元璋还对各级握有实权的官吏进行监视。校检一旦发现官员有贪赃枉法等问题,可随时上奏,哪怕是深更半夜,朱元璋闻讯也立即起来接见。因此,有的贪官晚上受贿,第二天早晨就被查办,作风神速,让人咋舌。连远离京师万里的穷山绝塞之地,郡县之官也惊心震胆,不敢稍有放肆,以免被人举报而遭制裁。

朱元璋在位31年,由于始终把官吏廉洁当作头等大事来抓,铁腕肃贪,雷厉风行,一抓到底,故明朝初期官场风气为之一新,百姓乐业,河清海晏,官扰民事件十分罕见。就是那些被诛或流放的官吏,大多赃数也不过百十贯钞而已,没有什么“巨贪”,也少见“窝鼠”,倒是廉吏清官随处可见。清廉之风一直延续到明朝仁宗宣德年间,吏治清明达百余年。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493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