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龙抬头,探寻它的历史由来,网友龙抬

二月二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又称为“春耕节”,“春龙节”。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所以又把二月二叫做龙抬头,全国各地都有庆祝龙抬头的风俗习俗。“龙”作为华夏儿女的精神图腾,不仅是祥瑞的征兆,更是风调雨顺的象征。二月初二前后是24节气的惊蛰时期,这时万物复苏,各种动物结束冬眠。在这时候,龙将升上天空,行云布雨,保护农民一年的收成,二月二是春耕的开始,广大劳动人民都盼望着五谷丰登,风调雨顺。二月二民俗活动二月二龙抬头到底有什么历史起源呢?二月二最早出现在伏羲氏时期,伏羲是三皇之首,每年二月二这天便亲自御驾亲耕,从此各代皇帝纷纷效仿;到周武王时期,不仅沿袭了这一传统,而且还作为重要的国策来实行,那时候便有龙头节的说法。二月二民俗活动传说武则天称帝废了唐朝,自己成立周朝,惹得天庭玉皇大帝震怒,命令龙王三年不准降雨,龙王看到民间干旱,颗粒无收,于心不忍,便违背圣旨偷偷降雨,玉皇大帝发现龙王私自降雨的事情,便将龙王贬落人间,压在大山之下受苦,并在山上立碑:想要重回天庭,除非金豆开花。二月二民俗活动人间百姓无不感恩龙王的大恩大德,便四处想办法让金豆开花解救龙王,到了第二年的二月初二,人们在翻晒豆子的时候想到,把豆子炒一炒不就开花了,于是家家户户炒豆子,把豆子炒开花。玉帝看到民间的做法大为感动,于是传旨赦免龙王,让龙王继续为民间降雨,从此民间形成了习惯,每到二月初二,便要炒豆子吃糖豆。二月二云南彝族祭龙节二月二龙头节在宋朝的时候被称为“花朝节”,这一天被作为百花的生日。到元朝时期称为“踏青节”,百姓在这一天出去踏青郊游,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明清时期把这一天正式称为龙抬头的日子,因为农历二月初二正值惊蛰时节前后,很多动物都被春天的阳光和春蕾惊醒,人们期望借龙抬头之意镇住一切有害的毒虫,期望着五谷丰登。二月初二这天的饮食也多用“龙”来命名,吃饼称为吃龙鳞饼、吃面称为吃龙须面、吃水饺称为吃龙牙、吃馄饨称为吃龙眼、吃炸糕称为吃龙蛋、吃麻花称为吃龙骨、吃米饭称为吃龙子。今年的农历二月初二是3月8日,也是三八妇女节,二月初二也有很多与女性有关的习俗,这一天女性不准动针线,传说怕伤了龙的眼睛;女性不能洗衣服,怕伤了龙的皮肤。二月初二一直流传着“剃龙头”的习俗,这天无论是大人小孩都去剃头,特别是男孩子都要去理发,称之为“剪龙头”。他们希望在这一天理发能够带来一年的好运,也有鸿运当头的寓意。二月二从古至今都是中国的一个重要节日,它预示着五谷丰登、风调雨顺、大地回春,一切都是新的开始,预示着人们一年都有好运。声明: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慎侵权,请告知将立即删除。本文由海默说历史原创,欢迎大家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617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