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针线 >> 针线发展 >> 村巷的回忆

村巷的回忆

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

记得五六岁时喜欢和同伴们括青砖上的硝酸。地上用纸铺好,用树枝往砖墙上一括。白白的硝酸便落到纸上,大人们说硝酸可做火药的。倘若被大人们发现,一顿骂,被敲“毛栗子”。硝酸用火柴一点就着,容易烧着,不安全。稍大些上学堂了,大人反复讲硝酸的危害,就不再去括硝酸。

詹家的古砖墙有好几处,能括硝酸的只有两幢房子的墙。那是七十年代,问大人们这房子多少年,没人答得岀,连最博学的外公也不知道,外公只是讲老墙是用石灰拌豆浆砌青砖的,代价很高。外公是读过《中庸》的,到衢州府来回坐轿,算见过世面,然这都是解放前的事。好吧!既然外公都不知道,那就等我长大了再研究。

慢慢地知道一点来历,据母亲讲;往年(村里老人都把过去叫往年,不具体指哪一年)遂安葛岭詹家一个年轻妇女在家门口做针线活,那是个和煦的日子,阳光明媚。丈夫在田地耕种,乖乖的黄狗陪伴女主人。突然,黄狗咬起女主人的围裙就跑,这该死的狗不好好看家护院,把我的围裙咬走做什么?女主人一路追,黄狗前面跑。跑着追着,不知跑了多少里,在一座山岭的凉亭岗上追上了。这是横垮淳安常山两县的分水岭,凉亭本为过往行人休息所建。黄狗呀黄狗!你把我带到这里做什么?你今天到底怎么了?你可把我害苦了,黄狗无法回答。朝常山一面看,河流边有一块大空地,背后有小山可靠。莫不是黄狗要我去常山,让我重新在山下起家?顺着山道石阶而下,女子便在此地安了家,这便是詹家的由来。

浙西的村庄开始都是一姓族居,如姜家、曾家、汪家、杨家、吕家等等。邻村姜家的迁始祖就来自西北天水郡,不知哪个朝代,沿溪流而上找到一块空阔地便定居,几百年后,姜家也蔚成大族。

詹家的祖宗是有眼光的,村两头各植大树护村,村头柏树,村尾樟树。如今这两棵树是县保护树,挂牌告示。几百年来,两棵树已垂垂老矣。它见证了詹家的发展,从一户到十八户,到五百多人口。

前不久,查知詹家迁始祖确是大明万历年间从遂安(遂安已并入淳安)詹家迁移过来的,是不是黄狗带来的则无从考证,就当一个美丽的传说吧。小时候括过的青砖墙是第一代詹家人所建。可以推断,万历年间浙西民间是富裕的。清朝的房子最多,少有青砖砌墙,多是石上人砌黄泥。特殊时期的房子最差,全是夯土。改革开放以后的房子又好起来,红砖水泥。

詹家人是比较自豪的,和相邻几村比,詹家人有文化。晚淸岀过一个秀才,是我外公一房的,母亲叫“六爷爷”。母亲讲小时候见过“六爷爷”的秀才帽和长布衫。文化人穿长布衫,做工的穿短衫。“六爷爷”是厉害的。民国年间,詹家另一房被人讹诈,几个头顶礼帽戴眼镜手持文明棍的外人拿张字据讲詹木岭欠银多少两。木岭一房无人读书,吓得六神无主。去请老六,大房的老六出马,拿来字据一瞧,讲你这字据假的,要告官,县里府里随你,来人溜走。只是如今詹家还没一个博士生。据说清朝秀才顶现在硕士生,詹家人要努力,百年过去,怎么向“六爷爷”交代。

从詹家的房子构造变迁也可看出国运和百姓财富发展。

图片来自网络,如侵权删除。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889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