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西南豫东北方言记拉呱

拉呱,地域方言,集中于鲁西南、豫东北一带使用,历史悠久,传承至少五六百年了。听起来很土,但很是一块语言类的活化石。大意就是,闲聊天,讲故事,扯闲篇,偏重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互相聚在一起讲述各种见闻轶事。

《家乡记事之我所知道的铁道游击队》一书中有不少这个词语的使用。在实际使用中会有“拉”和“呱”两个字之间也经常会加一些助词。比如,“来呗,咱俩拉会呱!”或者,不加助词——“他俩在那里拉呱哩!”再或者,“谁和谁正在那里拉着呱!”等等。

这么说吧,拉就类似于“聊、说、扯”等属于动作词语,“呱”指的就是内容了,属于名词范畴。

这个词儿放在现代化城市里,或者其他现代化的生活环境中,很少听见了,即使听见了,也会被人觉着很土,很乡村。因而,基本上还是存在于乡村,尤其是鲁西南、豫东北,甚至冀南、苏北、皖北等五省交界的乡村里。

看似很土,但很有乡村味,一辈人一辈人,口传下来。在此地域长大的孩子,无论走到哪里,听到“拉呱”这个词,都不免顿生亲切,思绪回还。但现在也只是中老年人在用了,很多的新生代儿童、少年,甚至青年都很少用这个词了。而是开始说现代语。“拉呱”也变成了“聊天”,但“聊天”这个词是不能完美的替代、表达“拉呱”那种惬意、自然、乡土的感觉。

七八十八年代的时候,好多村子还没通电,没有手机、没有电视。“拉呱”就成为除了看电影、看戏以外,最常见、最方便的文化生活方式了。常常吃过晚饭的时候,一堆人坐在街边、坐在胡同口,三五成群、七八成堆,开始“拉呱”。闲闻轶事,鬼怪传奇都成为拉呱的主题。所有人听的津津有味,讲述者也是兴奋不已。常常总是有个讲述的主角,他的脑子里故事多、传奇多,他讲完,其他人也跟着凑几个讲讲。也总是有那种一个都不会讲的,大多都是不善沟通,不善交往,或者懒惰的人,肚子里没什么见闻、也没什么记忆,只是干听别人讲,自己一个呱都不会说。

也有下雨天、下雪天,农活不忙的时候,三两个人凑在一起,男的搞点小酒、罐头边吃边拉,女人则端着针线笸箩互相串门,边做活边拉呱,也有那什么都不做的女人只是喜欢串门闲拉呱,不嫌事大,只怨事小,东家长西家短的乱拉一气。更有那因为拉呱,聊到在场的人,现场打闹起来的。然而,不管如何,拉呱成为闲时打发时间最好的方式。众人也在这拉呱中,听到了故事,长得了见识,得到了放松。总归是件有益的事情。

现时代,忙忙碌碌,哪有几个人还有闲心拉呱呢。村头地尾,不是留守老人,就是智力残疾的守村人。正常的青壮年,个个忙着打工,挣钱,三四十年前那种情景很难再现,也很难有那种心境去拉呱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915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