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在普陀山下有一个樵夫,整日早出晚归,辛勤地劳作,仍然不能温饱,家里经常揭不开锅。他的老婆每天都到佛前虔诚地烧香,祈求佛祖慈悲,能让他们的日子好过一点。她的祈祷果然感动了佛祖。一天,樵夫外出打柴时,在一棵大树下挖到一尊金罗汉像。
一文不名的樵夫一下成了富翁,买田置地,日子好过起来。按说,樵夫从穷光蛋变成百万富翁,应该高兴才是。可是,樵夫才高兴了几天就茶饭不思、坐立不安了。
他老婆就问:“我们现在吃喝不愁,又有良田美宅,你还唉声叹气的做什么?难道你是怕小偷来偷吗?小偷可偷不走这些房屋和良田,有什么可怕的。你真是个天生受穷的命!”
樵夫听完老婆这一番话,却发起了脾气:“女人头发长、见识短,你懂什么!偷不偷倒在其次,让我烦恼的是那十八尊金罗汉我才得了一尊,那十七尊还不知道埋在哪里,我怎么能安心?”就这样,樵夫终日为那没能得到的十七尊罗汉失魂落魄,没多久就病死了。
《人生没什么不可放下》一书里说:“知止”是一个人最高级的活法。樵夫之所以感到不幸福,是因为他不懂得知止。
我们常说“知足常乐”。知足是别人给你多少,你就满足多少,欣然快乐。知止比知足更高一步,知止是知道自己要什么,超过自己限度的就断然舍弃的一种生活态度。
知足常足,知止常止年,弘一法师送给好友夏丐尊一幅字,上书“知止”二字。那是,他在杭州虎跑寺出家已一年零一个月了。
在弘一法师看来,人之所以不快乐、不幸福,不是因为他拥有的太少,而是因为他不懂得知足、知止。
无独有偶,商人李嘉诚的办公室中也悬挂着“知止”二字的条幅,以此来警策自己凡事适可而止。
在李嘉诚看来,世上之事,都遵循着“物极必反”的原理,过度的行为只能导致失败的结局。
日本作家翡翠小太郎有个朋友叫岛田洋七。他是日本著名的搞笑艺人。在岛田洋七小的时候,曾经因为穷的每天吃白米饭而发愁。
有一天他对奶奶说:“奶奶,我都连续吃了两三天白米饭了,一口菜都没有。”他的奶奶是这么对他说的:“明天可能就连白米饭都没有了。”
奶奶说完,两人面面相觑,随后哈哈大笑。功成名就后的岛田洋七经常接到来自朋友们的宴请,朋友总是热情洋溢地问岛田洋七:“山珍海味随便点!你喜欢吃什么管够!”而岛田洋七总是笑眯眯地说:“我怎么觉得白米饭最管饱!”
或许你也听说过“半瓶水”的故事——有两个人在沙漠里迷路了,他们口渴的厉害,于是翻开背包找水喝,碰巧两个人的瓶子里都剩下半瓶水,其中一个人表示很绝望:“只剩下半瓶水了!”而另一个却高兴地说:“太好了!还剩下半瓶水!”最后,只有那个高兴的人走出了沙漠,并过上了富足的生活。
《人生没什么不可放下》一书中说:知足常足,知止常止。如果当下只有一个馒头,我觉得知足,真好,我今天没有饿肚子,有多么幸福;如果当下有一桌山珍海味,我也知足,真好,人生可以有这么大的幸福,我还有什么不开心的?
幸福就是“知止”现在的人们可谓“什么也不缺”。但为什么人人都过的不幸福?
想要了解这个问题,我们就要先要了解一下什么是“幸福”。
什么是幸福?古人在造字时,就已告诉我们答案了。“幸”字上方是“土”,下方是钱的符号“”;“福”字,左边是“衣”,右上是“一口”,右下是“田”。也就是说,有地、有钱、有衣、有食,而且全家团团圆圆,这就是幸福。
从这个标准上来说,我们大部分人都是幸福的。当然,月有阴晴圆圈,不可能每个人都能在现阶段达到这个标准。那人就不幸福了吗?
《人生没什么不可放下》一书中说:幸福就是知止。
和过去的人们相比,我们现在的每个人都很幸福了——有住的地方,能吃饱喝足,这几乎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到的。那为什么我们却更不快乐了呢?更别提幸福了。
那是因为我们不懂得“知止”。知止是一种智慧。面对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的欲望过剩——见到的,没见到的,都想得到。得不到就很痛苦。别人比你好的,就格外羡慕,抱怨自己为什么得不到。殊不知,自己已经得到的够多。
在《人生没什么不可放下》一书中提到了法师李叔同告诫青年的两个字:“惜福”。什么是惜福呢?就是爱惜自己的福气,就是知止,就是不纵欲过度,量力而行。
法师在给青年们讲经时曾提到:七岁时我练字,拿整张纸瞎写,一点也不知道爱惜。我母亲看到了,就厉声斥责我:“孩子,你要知道哇!你父亲在世时,莫说这大一整张纸都不会糟蹋,就连寸把长的纸,也不肯随便丢掉哩!”母亲的这一番话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出家以后,一直到现在,我一直穿着这双年一位出家人送给我的这双黄鞋子。我的棉被,也是出家人以前用的;又有一把洋伞,也是年买的。这些东西即使有破烂的地方,请人用针线缝缝,仍旧同新的一样了。”
现在的人们一般不会理解李叔同先生的这一番做法。他们习惯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如果不能每天吃饱喝足,就觉得人生实在是痛苦。鞋子被人踩了一脚,就想换新的。看到有新款的手机,就想抛弃旧的。听说哪家高档餐厅很火,宁可刷信用卡也要去拍照打卡吃个够,留下一桌的狼藉……
之前看到有一条新闻,讲的是某位女明星因为不满口红的色号,于是把一管全新的口红折了个两半扔到了垃圾桶里。后来这条消息被删掉了,我记得有一条留言说:太不惜福了!
的确,女明星的浪费行为对于她来说是家常便饭,甚至她还会觉得自己有权利这么做。但这事件的本质,说明了她是一个不懂得知足的人。
人为什么获得不了幸福?是因为“不惜福”。我们每一个人的福气都是有限的,在弘一法师看来,十分福气只消受三分就可以了。而如今的人,即便有十分福气,也要挥霍出那十一分十二分来还不满足。你说,这样的人,怎能获得幸福呢?
《人生没什么不可放下》一书中,提到了“一粥一饭”这个故事:沩山禅师在圆寂前,仰山禅师问他:“师傅,等您圆寂之后,如果有人问起师傅的道法是什么,我该如何回答?”“一粥一饭”沩山禅师说。
为什么说是“一粥一饭”呢?因为在禅宗的寺院,早上吃一顿粥,中午吃一顿饭,晚上不吃东西,所以,僧人每天只吃一粥一饭。沩山禅师这样回答,意思并不是啥也不做每天就两顿饭,而是告诫我们:无论人有多少欲望,其实每天只需要一粥一饭就足够了。
当然,在当今的社会里,我们无法做到如此绝对的“一粥一饭”。但我们需要知道的是“自己什么也不缺”的这一事实。你之所以感到不幸福,是因为你还不懂得惜福,不懂得知止。
世人皆求大而不求小。其实,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这是一句最朴实也最容易让我们忽视的道理。知止则幸福生,惜福则好运来。希望我们今后都过上一种“知止”的幸福生活!
《人生没有什么不可放下》,一本床头必备书,当你有痛苦烦恼无人倾诉时,当你焦灼不安焦虑抑郁时,睡觉前读一读,都会有所收获,仅仅一顿快餐的价格,就能让你在浮躁的时间里找到心灵的平和,收获幸福人生,值了。点击下方即可阅读。Z2人生没什么不可放下弘一法师人生心灵修养书小店¥打开百度APP立即扫码购买购买已下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