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医生 http://www.xxzywj.com/m/
多重教化手段影响下,清代女性在困厄之际选择守节行为的人数急剧上升,整个清代社会呈现出一种尚节守节的风气。
在守节的过程中,节妇表现出的贤良淑德、克己复礼、任劳任怨等优秀品质,为社会、家庭等带来一些正面的影响,但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贞节教化对于女性个体所带来的伤害。
加重女性生存压力、削弱女性自我意识、压抑女性身心需求等等,都给守节女性造成了不可逆的伤害,必须进行深刻反思。
贞节教化作为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管理的一种方式,所含有的社会功能决定了其存在的意义,但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贞节教化给女性本身带来了众多的苦难。
对守节女性进行的精神和身体双重摧残,严重束缚了女性的身心发展,贞节教化本身是具有严重的保守性与落后性的。
加重女性生存压力古代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社会分工使男性在社会家庭中占据了最直接的支配地位,也在经济生活中居于绝对的统治地位,尤其是关于财产的占有。
无论是劳动生产还是财产继承,男性都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女性则一直拘泥于家庭而被排除在社会生活之外,参与社会生产活动的机会微乎其微。
女性生存完全依附于父权制家庭,生活内容主要包括奉养双亲、侍奉丈夫、养育子女。
当作为家庭顶梁柱的男性早逝,对于女性而言不但意味着失去了精神支柱,还意味着失去了生活支柱与经济来源,无疑共同加重女性的生存压力。
从经济因素考虑,守节对女性造成的生存压力也存在轻重之分。
对于出身优渥中上层阶级的女性而言,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如果选择守节,只需要在家中继续恪守为人媳、为人母的本分,不必为生计奔波,生存压力较小。
但是对于当时绝大多数的普通阶层的女性而言,守节便意味着需要独自承担巨大的生存压力。因为她们本身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如果在失去丈夫后坚持选择守节,首当其冲面临的就是生存所需的经济来源问题。
守节女性需要独自承担生存压力,解决生计来源,在漫长的守节生活中,还要保全自我,侍奉双亲,抚育子女。
为了生存下来,她们必须依靠自己的双手谋生,有一技之长的守节女性会养蚕纺织,将纺织品出售换取生活用品,会每日做针线女红,以此贴补家用,会像男性一样下田进行耕作劳动,供给家人衣食。
若没有一技之长,她们只能另谋出路,会向家族寻求接济,会迫于生计受雇于他人,会为奴为婢只为获取微薄收入进行养家糊口,如此等等,守节女性在守节中遇到的物质生活方面的困苦,很多都难以言及。
对普通阶层的守节女性而言,有子嗣和没有子嗣也是有区别的,有子嗣者尚能依靠子嗣继承夫家的部分财产,能以子嗣作为生活下去的精神寄托,面临沉重的生存压力,守节生活尚有一丝希望。
而对于没有子嗣的守节女性而言,选择守节就只能寄居于夫家门下,依靠可怜的接济过活,更有甚者,还要忍受族人的欺侮,精神和生活的双重压力之下,苦难彰显得愈发浓烈。
守节女性在生活的夹缝中努力求生存,不仅要保全自我,还要侍奉双亲,抚育子女,一切的压力都要女性来承担,生活状况艰难,生存压力极大。
守节使女性在家庭中处于没有保障的地位,沉重的生活压力造成守节女性对生活和现实充满绝望与无奈。
恶劣的生存环境、艰难的生活状况,日益加剧的生活压力,一切都压在守节女性柔弱的肩膀上,她们心力交瘁,形神俱疲。
削弱女性自我意识中国传统社会一直处于稳定的带有封建色彩的以宗法制度为依据建立起来的父权社会,女性几乎没有地位可言,男性处于这一传统社会结构的核心位置,在社会的各个领域都享有绝对的话语权,女性强烈地依附于男性,成为男性的附属品。
传统社会中的男性按照自己的意志将女性塑造为理想的形象,如柔顺温恭、三从四德等,之后这种性别特征不断社会化,性别角色也逐渐刻板化,夫妻关系被纳入进纲常伦理中,传统社会被深刻地打上性别烙印。
贞节教化本身就是从男性视角出发,带有鲜明的男权本位意识,是对女性自我意识的一种削弱与压制。
古代女性以夫为天,丈夫在世时,女性身心完全依附于丈夫,丈夫去世后,受“烈女不更二夫”的贞节教化思想影响,要么选择殉节,要么选择守节,否则就会受到道德舆论的谴责。
传统女性本身缺乏一定的独立性,比较容易受到贞节教化影响,加之社会的舆论压力与道德观念的约束,以及强烈的对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的承担意识,往往会选择坚志守节。
但无论是社会的引导,还是家族的要求,抑或女性自身对贞节礼法的内化,其根本都是符合男权社会利益的体现,削弱了女性的自我意识。
贞节教化忽略女性的自我意识和精神需求,完全将女性作为男性的附庸品,使本身处于弱势的女性更加没有地位可言。
即便是在守节的过程中,女性的自我意识也是处于被忽略的地位,舅姑和子女构成了守节女性的生活重心,辛勤持家、孝养舅姑、抚育子女是守节女性生活的全部。
当然,孝养舅姑是古代女性为人子媳义不容辞的责任,圣人教导子女尽孝,文人学者提倡孝行,传统文化要求传承孝道,清代女性自身也将“孝养舅姑”作为己责,尤其是对于那些失去丈夫的守节女性来说更是要代夫行孝。
抚育子女是古代女性义不容辞的义务,本身为人母就决定了她们会对子女付出一切,丈夫的去世使家庭变得残缺不全,守节女性将精神寄托在子女身上,身兼父职,含辛茹苦地教育子女,将其抚养长大。
守节生活何其艰辛,守节女性独自以自己脆弱的身躯担负起家庭前行的重担,在这样的活动范围内,她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同样的生活劳动,没有自我,视野狭隘,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10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