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峻
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人民法院少年家事审判庭法官
《家事如天》播出时,我正靠着妈妈坐在沙发上,看到执行部分,八十多岁的妈妈拍了拍我的手心疼地说:“我闺女的工作,这要操多少心!”我心头一热,眼前有些模糊,这有多长时间了?细细算来从事家事审判工作已整整十个年头了。
当初因“亲和力强”“耐心细致”“善于调解”的优点,我被领导安排专门从事家事审判工作,内心确实有些许无奈——家事案件看似简单,实则琐碎、复杂。大家笑称家事案件是民事案件的“筐底”工作,因为这类案件只用法律技术根本无法圆满完成,就算是审判结果合法合理,也无法完全体现法官的水平。
不过,有难度就有挑战,既来之则安之。虽然离婚、继承、赡养、抚养等家事案件各有不同的特点,但它们都出自“家庭”。我们总结出了“亲情弥合八步法”工作方法,尽可能地引导和帮助当事人修补、改善原有的家庭、婚姻关系。由于工作方法得当,家事案件的判决率很快下降。年在各级领导的支持和帮助下,我们成立了家事审判庭。这一年多的拼搏,虽然辛苦,但每当看到夫妻和好、兄弟相拥、父子和睦、家庭团圆,特别有成就感!慢慢的,我喜欢上了家事审判工作!
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离婚案件也快速的增加,看着一对对起诉到法院的夫妻,我几乎每天都在思考怎样才能促使还有重归于好可能性的夫妻和好。通过对自己亲手审理过的离婚案件和真实案例的研究,我发现夫妻闹离婚,主要是遇事不冷静,没有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渠道,法官若能助他们平静情绪、疏通渠道,很多夫妻是能够和好的,至少也会好合好散。通过案件的适用、调研,我摸索出离婚案件的调解法,在院领导的支持下,经过实践,已在全市法院推广使用。这些年来,我们还积极延伸家事审判的社会辐射职能,为了防患于未然,成立了“幸福家庭学校”,制作了“王峻法官说家事”,通过网络以案说法;为了进一步拉近与群众的距离,我们走进乡村、厂矿、学校进行法律宣讲;为了解决因情绪问题给家庭带来的困扰,成立了“旺大姐”心灵驿站心理咨询团队等,力求运用多种方式维护家庭和谐。
家事案件同民生息息相关。想妥善处理好家事纠纷,需要具备扎实的法学功底,更需要洞悉人心,通达事理。这给家事法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用特有的深情与责任感,倡导创建符合新时代新风尚的文明家庭,让群众的生活更加和谐美满,让社会更加安定团结!
赵妍爽
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人民法院少年家事审判庭法官
年近不惑,不知不觉中已成长为家事审判的骨干力量。近几年来,家事相关案件调撤率保持在90%以上,而我的工作也从“清官难断家务事”转变为“清官善断家务事”。在这期间我经历过初遭挫折的痛楚,也有过浅尝甘霖的欣喜,更有日趋成熟的自信。
五年来,每天面对的都是一桩桩“剪不断理还乱”的家庭矛盾,破碎的感情、撕裂的亲情、无助的老人、无辜的孩子……家事如天,看似鸡毛蒜皮的家事案件,背后往往隐藏着当事人爱恨情仇的交织。案件审理中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重大社会矛盾,想要合法合理审判家事案件,法官的爱心、细心和耐心三者缺一不可。办理家事案件的每一天,我都投入百分之百的专注,努力办好每个案件,走好脚下每一步。
身披法袍,就要努力寻找案件背后的真相;肩扛天平,更要把握法理与情理在个案中的平衡。家事法官不仅需要扎实的法学理论功底,更需要具备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生活经验。有些当事人的诉求合情合理但不合法,有些虽然合法但有失情理,这就要求法官在日常工作中不能就案办案,要多在案外下功夫,走进网格社区,走进田间地头,走进当事人心坎里,让老百姓听得懂法,能够放下心中的芥蒂、绕过心中的那道坎。一名合格的家事法官,追求的绝不能仅仅只是案结事了,更重要的是追求人和。提前沟通、懂得尊重、获得信任、设身着想才是化解矛盾的良方。
《家事如天》栏目作为家事审判工作的一个缩影,向观众原汁原味的展现了人间百态,我作为家事法官中的一员也在办案中尝尽了生活的各种滋味。
酸,无力挽回的心酸。办理案件中遇到很多苦苦挽留父母无果的孩子,我能做的,就是在案后尽可能地对孩子进行安抚疏导,希望他们能尽快走出心理阴影,健康、快乐地成长。
甜,修复亲情的甘甜。拉家常、套近乎,调解是个慢功夫,看到有的兄弟相拥而泣,有的姑嫂握手言和,有的夫妻重归于好……“说烂嘴,跑断腿”也甘之如饴。
苦,误解好意的苦涩。家事案件的第一关就是送达,这是个大难题——个别当事人对家事法官怀有太深的误解,被拒之门外是常态。更难的是遇到故意撒泼耍赖的当事人,好言相劝也是油盐不进,甚至恶语相向,更有以死相逼的威胁……各种委屈只能咽回肚里。
辣,仗义执言的火辣。优良家风和传统美德是家庭幸福的基石,在办案中遇到出轨、家庭暴力等违背人伦道德的过错方,我会当面毫不留情地批评教育,并会加快案件审理进度,且在财产分割上对无过错方予以倾斜,全面维护无过错方的合法权益。
品尽人间百味,方知真情可贵。做一名称职的家事法官,我感到无比荣光。我愿化作针线,去缝补“家事”的缺憾;我愿化作良药,去抚平“家事”的创伤;我愿化作春风,去吹散“家事”的纷争;我愿化作明灯,去照亮“家事”的前程。
吴美慧
江苏省徐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少年家事庭法官助理
“朝是暮还非,人情冷暖移。”视频还未打开,标题已给心中带来一片苍凉。每一桩家事纠纷背后都藏着无数心酸和无奈,谁人不知家和万事兴,谁人不想和睦一家亲,怎奈面对利益亲人也能变仇人,怎奈面对大难夫妻也能各自飞……
视频中的案件,在旁观者看来,扑朔迷离,甚至家庭和美的观众会对主人公的行为感到不可思议,却不知这类案件每天都会在现实的家事法庭上演。法官们并不是大家心目中遥不可及、高高在上的裁判者,而是和视频中一样,充当着裁判者、调解者、教育者、心理咨询师等多种多样的角色,不遗余力地帮助矛盾双方化解纠纷,设身处地为当事人着想,挽救破碎的婚姻、保护弱势家庭成员、维护未成年人利益……
“一家人为什么要闹到这一步?”视频开头姑娘哽咽着的话语重重敲击在亲人的心上,在座者纷纷落泪。这句话同样道出了我们家事法庭每一位成员心中的疑问,我们也在为了消灭这样的疑问不断付诸努力。视频中的案件正是现实的缩影,展现了法官的工作不是机械的审判,而是情与法的交融,情与理的博弈,是让法律在家事案件的审判中注入温度的过程。
智力障碍老人监护权争夺一案中,舅舅与外甥女对簿公堂,争夺的竟是智力障碍妹妹的监护权。原以为是一场监护亲人的爱的纠葛,没想到不过是房产争夺的利益纠纷。正因人心凉薄,法官更应将温暖带给利益漩涡中懵懂的老人。主审法官从开庭听取当事人双方意见到和当事人一起去养老院看望老人,从去赵某昌村里走访村民到去赵某昌家中查看老人曾经的房间,从去村委会调查出监护权争夺背后争夺老人房产的隐情到去权台村了解女儿徐某的生活状况,每一步的付出和努力都考验着家事法官的智慧和耐心,没有多年的经验不会洞悉背后的真相,没有以人为本的信念坚守也不能真正保障被监护人的利益。
法庭的判决具有权威性,判决的执行是法院公信力的体现。但是,执行的若是孩子该怎么办?孩子不是可以被分割的财产。面对父母的纷争,强制执行可能会带给孩子无可挽回的伤害。所以,即使父亲申请强制执行,贾汪法院的法官也没有采取强制手段,而是通过与父母双方的调解,采取孩子能够接受的方式不断尝试与之交流,从而呵护未成年孩子的心灵,减少父母纷争给孩子的伤害。案件中孩子爷爷一句“没有什么伤害,过会就好了”让我记忆犹新,看似简单的一句话折射出了千千万万人心中根深蒂固的思想,表现了他们未成年人保护意识的缺失。“怎么能没有伤害?伤害太大了,不能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法官及时的纠正,对孩子的一生来说,可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案件的结尾是法官一行去孩子家中探望,确认孩子心情开朗后才放下心来,作为观众的我也松了一口气。但是孩子被爸爸抱走时,法官欲语还休的无奈背影还在我脑海中久久回荡。涉及抚养权争夺的离婚案件,法官往往秉持着“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原则,然而当事人的不配合会给法院的工作造成阻碍,给未成年人的心理造成伤害。运用以案释法说理教育当事人,做好广泛的法律宣传,让未成年保护的理念深入人心,我们依然在路上。
作为一名新上任的家事庭法官助理,我对于家事案件审判还处于摸索和适应的阶段。《家事如天》节目对于广大观众来说是看了一个宣传法治的纪录片,对于我来说更是上了一堂生动的实践课。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家事法官们却从未放弃努力,合理运用“切实保护好妇女、儿童等家庭弱势成员利益”等原则,实施调解前置、心理咨询、被监护人观护期等各项工作机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进去裁判文书中释法说理……一项项举措都让家事审判工作不再“难断”。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庭和谐关乎社会和谐,家庭稳定关乎社会稳定。化解家庭纠纷,维护家庭和谐,是家事法官义不容辞的责任,更是我们终身奋斗的目标!
来源: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
编辑:何雨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