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人容易得白癜风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zlff/130708/4206048.html
六七十年代的农村,但凡哪家没生儿子,都会被村里的人诟病,甚至被家族排斥。为了生儿子,村落里的每个家庭都是三男两女的,更有甚者接连生了七个儿子,于是,妈妈的地位在村子里一跃千里。成为村子里最受欢迎的妈妈!
几十年前,苏奶奶生了七个儿子,这在村子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婆婆另眼相待,娘家人也说苏奶奶人命好。连苏奶奶自己也觉得,姐妹几个中,除了她接连生了七个儿子,其他几个姐妹生的都是女儿。每次回娘家,苏奶奶都是上等对待。在那个连吃鸡蛋都算计的年代,苏奶奶却走到哪里都被人热情款待,原因只有一个“儿子多”!
孩子们从小到大,从没有人敢欺负。
小儿子出生那年,大儿子已经14岁了再过几年就到了娶妻生子的年龄。苏奶奶每天忙活着几个小儿子的生活,又要张罗着大儿子的婚事。
那一年,苏奶奶发愁了,那个年代,无论多少,娶媳妇都是要花彩礼的,结了婚生了娃,奶奶也要帮忙照顾孩子的。
像所有婆婆一样,苏奶奶一边照顾小儿子,一边伺候大儿媳月子,还要带没满月的小孙子。
1
农村的日子过的本就紧巴,苏奶奶家七个儿子,老大结了婚,媳妇不愿意和苏奶奶一起过。所以生完孩子就分家了。
老大分出去过,苏奶奶难免要把家里的钱和物一分为二,用来周济大儿子起家用。可是,这么一来,家里就更紧巴了。
其他六个儿子正是半大小子吃死老子的年龄,苏奶奶每天都愁着该给孩子们做点什么吃呢?山上的树叶都被摘干净了,野菜也没有多少了,指望家里的粮食养活他们,更是难上加难。
想着当初生七个儿子时,娘家人一直把苏奶奶当成上宾。苏奶奶想回娘家借点,可是,娘家人都知道,被七个儿子困住的苏奶奶根本没有能力偿还。
每次苏奶奶回娘家,娘家哥哥嫂子们都借故离开,或提前告诉苏奶奶,家里最近又要花销了,米面都没了芸芸。搞的苏奶奶不知道如何张嘴。
让苏奶奶伤心的是,一次娘家一个弟弟娶媳妇,苏奶奶带着六儿子和七儿子回娘家,两个儿子好久没有开荤了,可算吃到像样的饭菜。
满桌的亲戚朋友见苏奶奶的两个小儿子的吃相,早已经没了食欲。换句话说,想吃也吃不到,因为所有的饭菜除了被苏奶奶打包给其他孩子们的,再者全被两个小儿子包场了。
酒足饭饱后,苏奶奶带着两个儿子准备回家。老婶叫住了苏奶奶,老婶说,家里的针线盒丢了,刚才苏奶奶划拉了那么多好吃的东西,是不是顺走了她家的针线盒?
老婶从上到下翻了个遍,也没翻到家里的针线盒。
苏奶奶家穷,孩子多,不过,也看得出眉高眼低。自此,再也不带孩子们回娘家,甚至自己也不再回娘家。
2
眼瞅着二儿子就要结婚了,那年,大儿子已经20岁了,一眨眼,苏奶奶风光的岁月已经过去了20年。可是,10年的变化足以让一个人出生入死,更何况二十年的光景呢?
二儿子结婚时,彩礼钱已经翻倍了,除了彩礼钱,新媳妇还要三间大瓦房。算起来,真的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苏奶奶愁上眉梢,把上高中的四儿子叫了回来,劝儿子不要再读书了,和三儿子一起外出打工,帮二哥存彩礼盖房子。
小四说什么也不愿意,他的志愿是考上最好的医学院,做一名优秀的医生!
苏奶奶劝不动小四,苏爷爷心眼窄。眼看着说媒的人来了又走,走了又来,只因没钱,二儿子的婚事迟迟没定下来。
老二的婚事没着落,小六和小七又到了上小学的年龄。花销虽不大,可是,对于没钱的苏奶奶来说,却愁上眉梢。
看着苏奶奶每天愁眉苦脸的样子,一直以务农为生的苏爷爷坐不住了。
那天,苏爷爷起的很早,羊倌说,一大早就见苏爷爷手里拿根绳子去了后沟的山上。因为那片山是苏奶奶家的,羊倌只当是苏爷爷上山捆柴,打了声招呼,继续放他的羊。
傍晚,苏奶奶叫上儿子们去找苏爷爷,说苏爷爷一整天也没回家,中午饭都没回来吃。
顺着羊倌指的方向,全村人都出动了。终于,在后沟山上的一颗歪脖子树上见到了苏爷爷。村民们见到苏爷爷脖子上的绳子,开始乱了,他们乱的即是这个家的以后生活,也是苏爷爷的无助。
送走苏爷爷那天,七个儿子跪成一排。几个年迈的老人苦着脸:“当年,生下这七个娃时,是何等风光,如今,却落得这样的下场,真是……”
3
苏爷爷走了,剩下六个儿子的生活更成问题了。
苏奶奶心酸,小的还没成家,大的已经面临娶妻生子,孙子还需帮忙照顾,苏奶奶不知道以后的日子如何过法。
回想当初生下七个儿子时的种种,苏奶奶真是后悔没有考虑到他们成年后的种种,都说儿孙自有儿孙福,可是,养大他们也是需要成本的。
他们开始了相依为命的晚年。
老大媳妇又生了二胎,知道苏奶奶为一家人的事发愁,也不想参与到这个家中的所有事务,所以,老二出生不久,就送到娘家去了。
后来,二儿子成了别人家倒插门女婿。
无奈的苏奶奶,想改嫁来养活剩下的几个孩子,可是,村里村外的都知道苏奶奶家曾经的辉煌伟迹,任哪个男人也不愿意娶一个老婆带着一窝的托油瓶。
老三当了兵,每个月往家里寄钱供老四五六七,苏奶奶心里的石头这才落了地。
直到老四考上大学,边打工边上学完成学业,日子也慢慢渐好。
轮到小七上大学时,三哥和四哥已经收入不菲了,按道理,苏奶奶应该放下心里的负担了。
可是,问题又来了。
老三和老四娶媳妇一分钱没花,总要负担点什么吧。至少,带孩子就是最起码的问题。
没想到,老三和老四媳妇同时怀孕,同时坐月子,这可难坏了苏奶奶。去老三家,老四媳妇生气,反过来,同样的道理。
可是,谁家也不去,又会把两个儿子媳妇都得罪!没办法把一碗水端平,也真的端不平。
后来,苏奶奶因为这事还得了一场大病,这倒也是件好事,因为这场病,苏奶奶谁家也没去,谁的月子也没伺候。只是,再后来,老三和老四往家里寄的钱明显少了。
苏奶奶仿佛明白了,要这么多孩子图的到底是什么?是不安,是操劳,是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