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上海客人专程到海宁村里来买,90岁奶

北京白癜风医院排名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五月五,是端阳

门插艾草满堂香”

端午佳节

除了吃粽子

还有很多与端午相关的习俗

比如挂艾叶菖蒲、佩戴香包等

今天报姐带大家

去认识一位90岁的老奶奶

她有一项手艺坚持了整整70多年

是不是挺厉害~

在许村镇新益村沈家漾,有一位90岁高龄的老奶奶,名叫陈惠仙。70年来,陈奶奶始终坚持手工制作香囊,用手里的一针一线,为许多人缝制儿时的记忆。

为大儿子做第一个历本袋

这种香囊、香包,许村当地人称之为历本袋。据说在海宁,孩童百日、周岁或者端午出门时,都有佩戴历本袋的传统,寓意辟邪保平安。

一个竹篮装着颜色鲜艳、粗细不一的绣花线,几根绣花针,还有几块已经裁剪拼接好的布料……这些都是陈惠仙制作历本袋所要用到的材料。

她制作的历本袋,绝对是纯手工打造。每个历本袋一针一线都很精致,而且各具特色。你很难想象它们是出自一位90岁、有点耳背的老人之手。

“我从9岁就跟着妈妈学针线活,12岁那年母亲去世,我是家中的长女,除了负责两个弟弟的饮食起居,还承包了家里所有人的衣服缝补。”

久而久之,陈惠仙的针线活越来越好,连家里人拖鞋的鞋面都是绣花的。

上世纪50年代,陈惠仙的大儿子出生。“当时我看到别家刚出生的孩子脖子里都挂着一个挂件,他们告诉我这个是历本袋,孩子出生、百日、出门几乎都要戴。我觉得很漂亮,还有大人对孩子的祝福在里面,我想省点钱,就试着自己动手做了。”

说起年轻时家境的贫困,陈惠仙十分淡然。从她为大儿子亲手做的第一个历本袋起,此后70年,她便与此结下了不解之缘。

把祝福一针一线缝进历本袋

陈惠仙所做的历本袋,取材日常不用的“废弃物”,比如一些边角布料,还有一些常年收藏下来的珠串。

“不光是我们家人,左邻右舍、亲戚朋友,谁家孩子需要历本袋,只要说一声,我都会做。”陈惠仙说,她把祝福一针一线地缝进历本袋中,希望能给孩子们带来平安。

这样的一只看似只有手掌大小的历本袋,做法十分讲究,由四片颜色鲜艳的布料组成,布料要有里衬,里衬用自制的米糊糊好成型,再加上精致的绣花,配上流苏、珠串。

每绣一个图案前,她会在脑海中先形成图案的雏形和色彩的搭配。尽管省了打图样的时间,但是一个简单的历本袋,也要花上至少两三天时间。

“急了容易出错,绣出来也不好看,所以一针一线都很讲究。”陈惠仙笑着告诉报姐。

一年天,只要有空,陈惠仙都会坚持制作历本袋。“夏天会做得更多,为了防止蚊虫叮咬,她会在脚上套一个塑料袋。有时候睡不着,凌晨3点就起来做了。”在二儿媳言金英眼中,婆婆是一个特别勤劳的人。

70年手工艺成网红产品

色彩鲜艳、手工考究,又带有美好的祝愿,历本袋常常被当做车子挂饰、小孩百日、周岁的挂件等等。如今,陈惠仙做的历本袋,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产品。

“手工做的只卖30元一个,上海、山东、杭州等地的顾客都会专程来买。我们许村新居民也很多,他们有人特意骑着摩托车、开着汽车过来买的。”大儿媳濮爱英说。

看到老人做的历本袋这么受欢迎,家里人都十分支持她。这些年,陈惠仙早已记不清楚自己到底做了多少个历本袋了。

陈奶奶告诉报姐,只要自己的眼睛还能看见,她会一直坚持做下去。如果有人愿意学,她也很乐意教,不为别的,只为这项传统技艺能够一直传承下去。

小小的历本袋

包含着美好的祝福和心愿

你小时候戴过吗

你们家端午节都会做什么

欢迎留言分享哦~

祝大家端午安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652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