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青衣《中庸》有言:慎独自修、忠恕宽容、至诚尽性。简单点就是要懂得自我修炼,学会宽容和待人真诚。一个人一生的运气,都藏在自己的修为中。一生的颠沛流离,都跟自己的言行有关,凡事切忌太满,懂得适可而止。若修为不合格,求满求全,反而很难获得理想的生活。求缺,方得圆满月圆则缺,盛极则衰、过犹不及的道理都懂,但是要做到却很难。话不能说绝,要有给自己和他人,留一个转身的退步。凡事,要留三分余地,不要奢望太过完满。在刻意追求完满的同时,也一定要考虑到其中的危险,不要等到无法回头的地步,悔之晚矣。我们都在课本中读过“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故事。其中的两个重要人物,范蠡和文种,都是智慧超长的人物,然而结局却迥然不同。越王勾践大功告成之日,范蠡选择了放弃高官厚禄,隐退江湖,带着心爱的人,过起了他想要的生活。临行前,他留下一封书信给好友文种,其中写过一段发人深省的话: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文种舍不下荣华富贵,不久死在越王的剑下,悔不当初一走了之。本心是求取完满,却忘记了“大名之下难久居”的危险,成了他人生无解的千古遗恨。世人往往力图荣华不尽,富贵永存,在享受面前看不清未来。功名加身的荣耀,富贵荣华的魅力,让人失去抵抗的能力。所有外在惹人艳羡的繁华,职位的高低更迭,人情的纷繁复杂,人心的变幻莫测,情感际遇的难以捉摸。我们往往想要的太多,力求各方面都完美无缺。欲望是一条填不满的沟壑,无论哪个阶层和身份,都有自己无法获得十分的满足。《论语》中有言:“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凡事都要适可而止,过则失度,是一种危害。在人生路上,有很多选择,不要迷失本性,别企图完满。在能力范围内选择你想要的,看清眼前路,还要想到身后身,凡事都要留下一个转身的余地。言行,不可太过《了凡四训》中有言:“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与人交往,难免遇到一些被人伤害的事,难免会感觉气愤或者伤心。你不仁我不义的以牙还牙,无疑是最痛快的报复。但是,在换位思考和将心比心之后,做到谅解,以宽容心看待的互不伤害,不仅原谅了他人,更是给自己修福。苏轼在杭州上任不久,税务官抓到一个逃税的人,那人携带两大卷物品,上面写着:送京师苏侍郎宅。逃税人竟然明目张胆打着苏轼的名号,借着给苏澈送东西的理由,达到逃税的目的。那人被带到苏轼面前,吓得两腿打颤,连连求饶。苏轼心中虽然气愤,但是看看对方像一个书生,并不像一个买卖人,心想:对方肯定有什么难言之隐。于是让他慢慢讲。那人名字叫吴味道,是南剑州的一位贡生,因为家里穷,乡里人给他凑齐了路费,帮他进京赶考。吴味道害怕路费不够,买了两百匹建阳小纱,打算贩到京城变卖,为了躲避层层被盘剥的税款,才想出这样的方法逃税。在宋代冒名官差,会被送监问罪,一旦罪名成立,不仅毁了大好的前程,他的一生也就再也没有翻盘的机会了。吴味道连连求饶,请求宽恕。苏轼走上前去,把吴味道货物上的封条撕掉,亲手写了一张真正的封条,并且写了一封书信,请弟弟对他多加关照。第二年,传来吴味道高中的好消息,他写了一封信,表达了无比感激的心情。遇事要为人多考虑,怀着善心待人。眦睚必报不是本事,能做到宽容,才是真气度。《大学》中言:“德者,本也;财者,末也。”时刻提醒自己以心换心做人,凡事不可做绝,得饶人处且饶人,能帮人处,尽力帮忙,是在为自己修福。人做好了,一切好的事物,也就跟着来了。所有的福分不是外求来的,而是修自己的善心福田。心态,不可太盛《菜根谭》上有句话:事穷势蹙之人,当原其初心;功成行满之士,要观其末路。人生的开始,不是自己能决定的,比如出生地,父母,家境,都是人必须被动接受的事。但是,人的后半生,都是自己前半生行为的结果。能不能给人生交一份满意的答卷,上半生靠运气,下半生全靠一个人的修为。往往那些心态平和的人,更能经得住风浪的侵袭。《红楼梦》中王熙凤,在贾府荣华富贵的鼎盛时期,她谈笑风生,调度有方,诺大的贾府,一切吃穿用度,全凭她一手掌控。上至贾母、王夫人,下至丫鬟、仆妇,无一人不服。然而,到了贾府被抄家,王熙凤全然失去往日的风采,终日郁郁寡欢,思虑成疾。李纨却与她截然不同,荣华富贵时,她静守自持,教育儿子贾兰勤奋读书,平时做些针线,偶尔与黛玉、宝钗等人作诗怡情。等到贾家落难,她仍然一副淡然自若的神态。王熙凤最终惨死在狱中,草草掩埋;李纨被封诰命夫人,享受荣华富贵,结局一个大悲,一个大喜。我们很多人,总抱怨命运无常,时运不济。殊不知,命由心造,全然是自己行为的结果,心态的内因。不要只求美好的结果,而忽略了过程的重要。你每说过的话,每做出的事,每动一个念头,每一种心态,都影响着你的命运。正如诸葛亮的《诫子书》中的那句名言: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走得远的人,必定是谨言慎行的人。走得好的人,必定具有沉稳淡泊的心态。很喜欢苏岑的一句话:凡是有人的江湖里,完美就是最大缺点!没有短板的人,也就没人敢倾心与你相交。凡事不要苛求完满,缺憾是生命的缝隙,是纳福的凹处。与人相处,忌言行太过,本着善心行事,留三分余地。心态不可太盛,平平淡淡才是生活的本真,耐得住寂寞,方能守得住本性。丰子恺在《自然》中提到:“只要是顺其自然的天性而动,都是美的姿态的所有者,都可以礼赞。”走过半生,做个适度的人,恰到好处的言行和态度里,藏着一个人的福分。做到克制有礼,有度,在不完美中不断修为,活出最好的模样。END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10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