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期白癜风怎么用药 http://m.39.net/news/a_5727247.html
河南商报记者陈薇
要不要趁这次装修,把这缝纫机卖掉?今年春节,母亲终于动了这样的心思。
缝纫机,曾经是50后一代人结婚时的必备品。现在年轻人结婚要车子、房子和票子三大样,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则流行三转一响,也就是收音机、自行车、缝纫机及手表。如果说收音机没有可以不听,手表没有可以看座钟,自行车没有可以步行,在我母亲心目中,缝纫机没有,一家人可能就要面临衣不蔽体的困境。
当时洛阳的商场无论小孩还是大人都鲜有成衣出售,偶尔她有机会去上海逛一逛,还能买到成衣。但我母亲清晰地记得,一条蚕丝裙子当时要20多元,几乎是一个月收入的三分之二。因此,在那个买布要凭票购买的时代,穿自家做的衣服还是主流,缝纫机在家庭中的地位就格外重要。
大约我七八岁的时候,每年夏天的时候,母亲还要找裁缝将我的冬天的棉袄裁好,拿回来趁着晚上我写作业的时候,她用缝纫机做好,续上棉花,将一些需要手工完成的部分缝好,在夏天的阳光下晒出满满的阳光味道。
现在不做好,冬天你就等着披被子出门吧。母亲闲时和我讲过她的朋友的笑话,因为没有及时给孩子准备好冬衣,那年秋天突然降温,她就在家忙乱乱赶制,在没有成衣出售的年代,孩子只好坐在被窝里面等着。
不只是全家人的新衣服要靠缝纫机做,平时缝纫机还要承担修补旧衣服、做鞋垫等功能,甚至家里的蒸笼布、被单、窗帘等,也要靠缝纫机自己做出来。
正因如此,母亲对于缝纫机也格外爱惜,平时我在缝纫机上写作业,她都会交待不要乱踩把缝纫机搞坏了。一方面是因为缝纫机的重要的功能,另一方面也是这台机器不菲的价格,多元,在当时月工资只有30多元的年代,相当于半年多工资。
母亲的手很巧,除了缝纫机做各种家用品,家里的门帘、床围也是她手绣的,一家人的毛衣、毛裤、围巾、手套也都是她用毛线一针针织成。
我针线活的水平却相当平常,只会缝袜子,钉扣子,缝纫机不会开,织毛衣更是不行。母亲曾经忧心忡忡地和我说,什么针线都不会做,看你以后衣服和家用品怎么办?
但是,我还没来得及焦虑该怎么办,上世纪90年代,各种各样的商场开始进入我们的生活,不知不觉中,身上换上了羽绒服,自制的棉袄不再穿了;脚上换了运动鞋,自制的鞋子不用在穿了;被罩用上了成品,布店渐渐淡出了我们的生活……缝纫机也就渐渐的闲下来了,偶尔母亲会想起来它修补个衣物,发现因为长久不用,缝纫机上传动的皮带已经老化断了,跑到商场配一根,却发现这东西已经相当稀罕,很难买到了。
大约,和我们家一样,曾经家家必备的缝纫机,已经随着这些年流通商品的丰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悄悄地退休了。
年,我的女儿出生,母亲帮忙准备孩子的衣物。本来她还想打开缝纫机,给孩子提前做点儿棉袄棉裤,却被我父亲制止了。他拉着母亲到了商场的孕婴用品店,发现各种婴儿衣服、包被、隔尿垫都有卖成品,比她自制的还要便宜,更重要的是漂亮、实用。母亲立刻打消了用缝纫机自己做的念头,采购了一堆回来。拿回来给孩子穿上非常合适,比自制的还好穿。母亲自己也感叹,现在她已经不担心我不会做针线活了,现在大约没有什么成品不能买,我会钉扣子就够了,即使不会,也可以找裁缝店解决。
今年春节,母亲准备把老房子装修一下,更新一下家具,她和父亲讨论,要不要把占地方缝纫机卖掉。
我觉得,你可以和缝纫机再见了。父亲说,历史不会倒流,生活水平也会越来越高,商品越来越丰富,缝纫机应该真的可以退休了。
(首席编辑徐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