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一老妇参观博物馆时,指着文物说这是我

常见白癜风的治疗方法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nzhm/141114/4517319.html

年,山东省菏泽市博物馆内,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妇站在一件文物展柜前,久久不忍离去。

“老伙计,终于又见到你了,说起来你离开我也有好些个年头了吧。”老人用手轻轻抚摸着展柜的玻璃,心中无限感慨。

由于老人并没有刻意压低声音,刚才那句话被周围不少人都听了去,顿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老太太,你说这是你的?”

“这是文物,这是国家的。”

周围的工作人员见状,赶紧过来打圆场:“请大家保持安静,我给大家讲讲这件文物的由来。”

顿时所有人都重新看向了展示柜,只见一个破破烂烂的针线包安安静静地躺在那里,与其他文物比起来,显得十分渺小。

“这个针线包外观看起来并不显眼,甚至可以说十分破旧,不过在抗战时期,咱们的女英雄朱文起就是用它吓退了一众小日本。”工作人员与有荣焉的说道。

“这么厉害?”

“好了不起。”

就在所有人都在震惊这个针线包是如何吓跑小日本之时,刚刚那位老妇人点点头继续说道:“姑娘,的确有这么个事,不过你说错了一件事,吓退柜子的不是针线包,而是里面纳鞋底的钢针!”

“您是朱文起?国家特等功臣朱文起?”

就在所有人都还没从震惊中回过神来之时,朱文起已经被工作人员请到办公室,详细讲述了有关针线包的来历,而这些细节就连博物馆都没有记录在册。

于是就这样,朱文起老人的特等功身份以及一段被尘封了许久的抗日往事,才再一次进入大众视野。

年的时候,朱文起出生在山东省定陶县仿山镇的一个小山村中,由于父母都是土生土长的农民,打小朱文起的家里就不是很富裕,所以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年幼的朱文起早早的就学会了上山打猪草、砍柴等活计,甚至在稍微大点后,就要下地干农活。

这样的日子虽然苦点,但也能勉强维持温饱。

直到朱文起二十岁的时候,经媒人介绍嫁给了一个名叫游兰馨的同村村民,婚后二人有了三个孩子,一家五口仅仅依靠两亩薄田来维持生计。为了不饿着妻儿老小,丈夫游兰馨经常外出打长工,勉强也能养活一家人。

然而这样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年日寇的“爪牙”肆无忌惮的在山东菏泽境内烧、杀、抢、掠,以至于很多无辜老百姓都没了家,甚至没了性命。

而朱文起的丈夫游兰馨也没能从日军大扫荡的钢刀下逃脱,惨死在了日军的手中。

没了丈夫,对于朱文起来说仿若晴天霹雳,她只能一个人带着年幼的三个孩子在这动荡不安的环境下靠乞讨生活,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

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一件事彻底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

“咚咚——”年的一个晚上,门外寒风呼啸,几声急切的敲门声打破了夜晚的宁静,朱文起赶紧起身。

“谁呀?”

“婶子,我是文斋。”

听出是熟人的声音,朱文起忙开了门。这文斋全名游文斋,是她过世的丈夫游兰馨的亲侄子。

其实游文斋还有另一层身份,那就是定陶县中共地下情报人员。

此时正值中共与日寇激战焦灼之时,但中共在定陶县的地下情报组织频繁遭到严重破坏,很多情报人员都被逮捕或者杀害,组织内部急需情报传递人员。

一番深思熟虑之后,游文斋想到了自己的婶子朱文起,朱文起不仅对周围环境十分熟悉,而且还十分能吃苦,虽然此时的朱文起仅仅四十多岁,但由于长年累月的风吹日晒,再加上连年乞讨,有这个身份作掩护,料想日本鬼子是怎么也想不到一个看起来五十多岁的老妇人,竟然会传递情报。

当朱文起得知游文斋的想法后,非常震惊:“我不识字啊。”

“这不打紧,只要把消息传递出去就行,到时候有人接应,只不过途中非常危险,一旦被发现……”

“我不怕,能早点把这些日本鬼子赶跑,咱们才能有好日子过,文斋你说咋办,都听你的。”

至此,朱文起就担负起了传递情报的重任。

也多亏了朱文起,鲁西南地区的情报网才得以慢慢恢复,这么多年来朱文起用“乞讨老太婆”的身份作掩护,加上其自身的胆大心细,数次在敌人的盘问下成功脱身,得到了组织上的一致认同。

而朱文起之所以能多次侥幸脱险顺利传递情报,不得不从她的小小针线包说起。

当时她就是把情报放在这个随身携带的针线包里。

年的一天,朱文起将情报藏到针线包里后,像往常一样出门“乞讨”,眼看着没几步就到鬼子查岗的地方了,朱文起在心里默默暗示自己:一定不要慌,要装作若无其事。

没想到平时不怎么理会她们这些人的日军突然拦住了朱文起的路,追问她要去哪里,去干什么,还发现了朱文起的针线包:“这是什么?”

“你们这群人竟然欺负我这个讨饭的老婆子,我就是靠给人家纳鞋底才能有口饭吃,”说着朱文起还从针线包里拿出了三根纳鞋底用的大钢针,在这些日本人眼前晃来晃去。

“你干什么?快走快走。”猛地一下被吓退了好几步的日本人不耐烦的摆摆手,催促着她赶紧离开。

就这样经过朱文起两天一夜的长途跋涉后,情报顺利的传递到了组织内部。

这也是朱文起第一次成功完成任务,自从丈夫去世后,朱文起从未像此时一般,这是发自内心的喜悦,回去的路上,竟不自觉地哼起了小曲。

之后朱文起更是尽心尽力完成情报工作,在年的时候,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整个抗战期间,朱文起利用自身优势,时时刻刻都在发挥她的作用,为党和国家贡献出她自己的一份力量。组织内部更是建立起了一个以朱文起为中心的情报网络体系。

但无疑地下情报工作是和危险相伴,而朱文起也不例外。

在朱文起老人的回忆中,有两次传递情报是令她至今都记忆深刻的。

第一次是在年的时候,朱文起接到的任务是将一批革命传单运到定陶县城内,而此时的定陶县城早已被日伪军占领,每次进出城门口都要经过严查,不仅如此还要手持“良民证”方可放行。

尽管任务艰难,朱文起还是义无反顾的接下了这个任务。

临出门前,朱文起特地将革命传单都藏在了菜篮子的最下面,上面又放了许多野菜作掩护,等日伪军盘查的时候,就装作要进城卖菜。

眼看那些日伪军要查菜篮子,朱文起急中生智,对着搜查她的日伪军直套近乎:“呀,大兄弟,你不认识我啦,我是你堂婶子呀,你奶奶家的亲戚,现在你可当官了,真有出息。以后可要多帮衬帮衬婶子呀。”

日伪军见她说的头头是道,手里还有良民证,真以为这是自己的穷酸亲戚,翻了两下就让她过去了。

晚上等革命传单贴遍大街小巷的时候,他们怎么也不会想到,整日打雁也有被雁啄眼的一天,就是这么一个平常到不能再平常的老婆子,却将这么重要的情报送了进来,这在一定程度上极大的挫败了敌人的士气,鼓舞了军心。

然而第二次却是险象环生。

年6月,朱文起接到任务必须按时将情报送到鲁西南中共地委,让他们提前做好准备。

由于情报的特殊性,朱文起特意将这些都缝在了衣服里面,一般看不出来。像往常一样,朱文起拿着针线包早早的就出门了,但与往常相比,今天的日伪军特别多,不仅人数增加,就连关卡也在成倍增加。朱文起意识到情况不妙,但她并没有慌张,依旧像往常一样穿梭在各个关卡中。

但她没有想到的是,由于频繁往来菏泽和定陶,她的行踪早已被人盯上,苦于一直找不到证据。日伪军这次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将朱文起拖进了炮楼里,言语上多次威胁要她说实话。

朱文起再次“发挥”讨饭老婆子“疯言疯语”的本色,对着他们就是一通哭喊:“你们就知道为难我一个老婆子,有本事你们上战场打鬼子去。”

被她说的脸火辣辣的日伪军,迫于压力只好再次放了她。

无数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只会让朱文起变得愈加坚韧。

年,抗日战争即将胜利前夕,大汉奸王子杰依旧逍遥法外,当时他被国民党任命为定陶县县长,让人失望的是他不仅消极抗日,处处与中共作对,还与日军为伍到处干着土匪的勾当,甚至为了让日军相信他是铁了心投靠,大肆屠杀定陶县人民,可以说他身上背负了中国人民的滔天血债。

年3月,组织上准备彻底消灭王子杰这个卖国贼,值得庆幸的是他身边的警卫排排长秦锡爵是我党的地下工作人员,可问题在于怎么将情报安全送出来。

由于长年积累起来的经验,毫无疑问朱文起是最适合这个工作的人。

她先是假扮成媒婆来到王子杰的地盘,以介绍对象为由找到了秦锡爵,当时满屋子都是王子杰的人。

“锡爵啊,上次我给你说的那门亲事你到底愿不愿意呀,别让人家姑娘都等着急了呀”朱文起笑着打趣道。

秦锡爵不好意思挠挠头脸一红,拉着朱文起就出了门,周围的人哈哈大笑起来,就这样走出门的秦锡爵将手里的情报成功的交给了朱文起,情报得以顺利送出。

最后为了将情报交到我军指挥部,朱文起又连夜跑了三十多公里地,直到将情报送出整个人已经累的直接昏了过去。

多亏了朱文起的情报及时,王子杰这个卖国贼顺利被我军擒获,战后论功行赏,朱文起同志被评为了特等功臣。

尽管如此,朱文起也没有居功自傲反而是在新中国成立后隐姓埋名,在庄稼地里过上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在这二十七年的务农生涯里,她的日子过得相当清贫。

有人曾问过她,为什么不找政府救助一下?

朱文起则笑着说:“能吃饱饭就已经很满足了,就不给国家添麻烦了。”

在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洪流中,像朱文起老人这样不慕名利、怀着一颗报国之心的人不在少数,他们虽然从事地下工作,但他们心向光明,人民永远不会忘记这些前辈之恩。

向英雄致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395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