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评丨海男词根下的漫记

白癜风植皮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210625/9105105.html

词根下的漫记

文/海男

时间以《人间论》划破地平线,面对这部诗集,我竟然怀着好奇和耐心读了许多遍,这对于我的阅读是一个考验。叶德庆精选出了从年到年夏天的诗歌,两年多的时间,汇集了如此厚重的作品。在这之前,叶德庆告诉我,他已经中断了十几年的写作,为生存而奔波于各种版图。两年多以前,他突然回到了诗歌中,让我惊叹的是当他回来以后,写下的这本《人间论》,就像时间之舟,让我们去观看他回头远眺的历史以及远行的征途。

何谓诗人?就是在人世苍茫的宇宙之下看见了时空的转换之人,叶德庆的《人间论》就是一幕幕世态回首录,很难想象一个身材高大的男子,当他回过头去时,看见的就是从童年开始的时态。诗学的渊源就是我们的词根,每一个人的出生或成长史注定了我们要与此相遇。诗人回头时,首先要回到从家出发的地方。从诗学的意义上来说,家,从出生到成长的那个家,就是一个诗人最初的摇篮。那只荡于尘世之上的摇篮,看似微不足道,却让坐在摇篮中的孩子在前后左右的晃动中,感受到了不稳定中的惊奇和雀跃。这或许就是一只产生了诗歌的摇篮,在无数个春夏秋冬的四季变换中,这只摇晃过时空一一从旧时影像中呈现的摇篮,像一只气球,又像一只燕窝,它们相互转换,终将成为诗人回忆的美学。

叶德庆回眸而返回了在那只摇篮中的生活,从这本诗集中的第一首诗歌开始,我读到了他细腻的描述,这本诗集所产生的美学格调,就像张开了翅膀的一次生命的飞翔。所谓图腾,就是找到了自己的羽毛,长出了自己的翅膀。《人间论》,就是敛集眼眸之下,驻守在诗人身体中的那些记忆。这些短诗,就像一架旧时的缝纫机,它需要针孔、脚踏板、剪刀……时间之诗是由无数沉积于过去时的细节构成的。

构图般的结构,让我们重新回到老家。对于诗人叶德庆来说,老家是由父或母的存在绘制的日常生活录。这本诗集的老家是《人间论》的第一主题,三分之一的诗歌记录了诗人与父母的关系,人出生以后,就面临着与日月星辰、大地万物建立层出不穷的关系,这是形而上的体系,而在另一个形而下的体系中,则是我们与芸芸众生的关系和厮守。叶德庆的诗歌看似随意,却是一个用心绘制的小世界,它更像木刻版画,有一种经过潮湿的热带雨林而沁人的味道,尽管叶德庆生于长江边,离热带雨林很遥远。而诗人的精神体系决定了他们会怎样去使用词语。返回老家的诗人,重温幼年的社会风尚,在每一首诗歌中都能触及生活的本质。所以,在这本书中,我看到了将近半个世纪的风物世态。诗人回到诗歌写作中以后,像是在整理老照片,又像是打开了一只黑檀香木的抽屉,我听见了诗人拉开抽屉的声音,里面有信笺、钢笔、针线盒……又像是让我们在夜幕之下看一场场露天电影。

叶德庆的诗歌都不长,他每天黎明早起,在窗外曙色未降临之前,写下一首诗。这已经是他近些年的日常生活方式之一。每天完成一首诗的习惯是他创造的一种生活的仪式。之后,他才让身心落地,去做另外的事情。那首诗或许是献给自己的礼物,或许是打开窗户,邮寄到云穹星际间的一封诗笺。只有完成一首诗以后,他的身体才能落她,这个习惯使他不间断地开始了诗歌创作,汇集成了这本像青砖一样厚重的作品。

词根,是一个诗人的立足之地,也是永久的家园。加斯东﹒巴什拉在《梦想的诗学》中说过:“对宇宙的梦想使我们离开有谋划的梦想。对宇宙的梦想将我们放在一个天地中而不是一个社会里。对宇宙的梦想具有一种稳定性,一种宁静性。它有助于我们逃离时间。这样的梦想是一种状态。”叶德庆的诗歌由此开始了词根下的漫记,他喜欢独自驱车寻找地理和诗学融为一体的版图,这也是诗集《人间论》的第二个主题。诗人历经的每一片寸土都会成为被使用的词根,在这本诗歌集的大量语境之下,诗人是往前走的,人间烟火的局部却像一群迎风寻找花蕊的蜜蜂,当它们一旦发现了迎着翅膀而来的花地山冈,就会为之驻留。诗人是前行和驻留的神秘主义者,叶德庆的诗歌中有大片的未植入的旷野,面对辽阔无涯的内陆版图,他更愿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457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