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社会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各个方面、各个领域。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基层党员干部必须苦练社会治理的“针线活”,做到“针针扎准、线线理顺、结结相扣”,努力绣出社会善治“新图景”。
坚定理想信念,穿好信仰之“针”。穿针的关键在于集中精神,保持十足定力。唯有头脑清醒,站稳脚跟,才能找准治理“针孔”,确保方向正确。作为组织部门,需要把提升政治素质贯穿于干部教育培训的全过程、各方面,要不断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确保党员干部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党员干部要把严格落实党内政治生活作为修身之本,把学习党章作为终身践行的必修课,强化政治意识、坚定政治立场。
掌握工作规律,引顺方法之“线”。优秀的绣花“匠人”不仅具有高超的技艺,更掌握其中的规律。同样,丰富治理经验不会从天而降,需要在实践中一步步积累。要增强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能力,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坚持创新思维和问题导向,紧盯工作中的主要矛盾和薄弱环节,找到啃得下的“硬骨头”、趟过“激流险滩”的管用对策,让社会治理的“千针万线”走得顺畅、精美。
增强综合本领,扣实治理之“结”。绣好善治“新图景”,需要基层干部成长为复合型人才。组织部门要跟进培养基层党员干部的战略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防止出现“一罐不满、半罐咣当”的“乱针杂线”情况。党员干部自身要自觉培养严谨细致的作风,做到干一行、钻一行、爱一行,确保“针针精准,丝丝到位”,努力编织出巧夺天工的“治理锦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