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早期有什么症状 http://m.39.net/pf/a_7282164.html
在学习诗词的过程中,我们总会听到这样一句话:诗如其人,我们也将这句话奉为圭臬。通过一首诗的意境或是抒发的感情,我们总能将诗与作者的生平经历互相联系,从而揣测出诗人生前的心酸与荣辱。但是,“诗如其人”这一说法,就真的没有一点例外和破绽吗?
提起秦韬玉,大多数人会感到十分陌生,但是“为他人做嫁衣裳”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写下这一千古名句正是秦韬玉:
《贫女》唐·秦韬玉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这是一首咏叹贫女身世,对其表达同情之心的诗作。诗的开头从姑娘们的家常琐事谈起:自幼便生在蓬门陋户,没有华丽的锦缎,日日都是粗细布裳,给读者留下一种质朴清贫的感觉。到了嫁娶的年纪,却无人问津,想请人做媒,却不由得暗自伤感。
这时,作者以贫女的口吻发出疑问:为何世人都偏爱奇装异服,却无人欣赏我不同世俗的清贫与情操?在贫女看来,一双巧手宁愿作出世间最完美的针线活,也不愿意曲意逢迎,将蛾眉画得妩媚妖艳。然而,这样的高洁傲岸,却只能不停不息地为他人辛苦缝做嫁衣裳,贫女此刻忧郁痛苦的心情已经活脱脱地跃然于纸上。
读到这里,想必大多数读者已经能读出其中的韵味了。秦韬玉在此诗中运用到了“双关”的手法,贫女正是千千万万知识分子的缩影,她的一言一行都是他们无声的呼唤和控诉。
贫女粗陋的装饰,不正代表着寒士们家世贫贱;贫女不愿涂脂抹粉,不正代表着寒士们的高洁傲岸;贫女代嫁之际却无人问津,不正代表着寒士们得不到重用与赏识,才华只能白白被埋没的悲剧?“为他人做嫁衣裳”,我想,这声感慨就是寒士们不为重用的愤懑与不平吧!
我们常说:“诗如其人”,也许正是因为秦韬玉本人在仕途上处处坎坷,素有怀才不遇之感才激励他写下这一佳作。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在唐朝的诗人群体中,秦韬玉的出身最为特殊。他前期未经历过科考,却获得不小的官职,甚至在后来,又不经过考试,而由皇帝亲自敕命成为进士,再加上宦官的提拔和助力,一下子升迁为工部侍郎,从此官运亨通,尽享荣华富贵。
不难看出,一次次的晋升中隐藏着多少猫腻,这与秦韬玉本人阿谀奉承、结党营私、通晓世故圆滑的能力是分不开的。
也许,不了解秦韬玉经历的读者,极容易被蒙蔽双眼,误以为诗中的“贫女”就是作者本人,认为他也是一个高洁傲岸、视富贵如粪土的清贫之人。可是,事实的真相却有着戏剧般的转折。尽管如此,我们依然不能否定《贫女》的成功,不能否定秦韬玉在创作这首诗时运用到的才学与知识积累。
诗如其人,诗也不一定如人。因此,在品析诗作的过程中,我们不能以偏概全,一定要多留一个心眼。
编辑:张圣平
摇摇晃晃,晃晃摇摇。品味云端,坠入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