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火完了正月,大同人迎来的又一个盛大节日便是龙的节日一一二月二这是一个祭祀祈福的节日,也是一个万象更新、送懒迎勤的节日。二月二是传统的农事节又叫龙头节。俗语云:“一年之计在于春。“据说,三皇之首伏羲氏“重农桑,务耕田”。每年二月二这天,他都要亲自下田耕作。历史上记载:“皇娘送饭,御驾亲耕。”于是他的后代如黄帝,尧帝、夏禹等纷纷效法先王,在这一天亲自下田耕作,到了周武王,这一习俗更被发扬光大。每逢二月二都举行盛大仪式,让文武百官都亲耕一亩三分地。民间有一首诗是这样描述的:“二月二,龙抬头,天子耕地臣赶牛,正宫娘娘来送饭,当朝大臣把种丢。春耕夏耘率天下,五谷丰登太平秋。俗语云:“二月ニ龙抬头大户小户使耕牛。相传很久以前,有个放羊的小子天天赶着羊群上山放牧。秋季的一天小伙子正在山坡上放羊,突然看到成群结队的蛇排着长龙从四面八方向一块石头涌去,它们像是有指挥、有领头一样,到了石头前按顺序用舌头在那块石头上舐一舔,然后向一个洞里去。放羊的小伙子看得发呆了、等蛇走完后,他走到石头前看来看去也没有发现任何迹象。小伙子心想,蛇为什么要舐这块石头呢?定是这石头非同一般,我不妨也舐它一舐。想毕他真的爬到石头上,学着蛇的样子伸出舌头在石头上舐了一舔。这一舔不要紧,意外的情况发生了。这小子回家后就不省人事,不会说话了,整天躺在炕上昏昏欲睡。他的父母急坏了又是寻医,又是问药。办法几乎使尽了就是不见效果。冬去春来、眼见到了二月二。小子整整睡了一个冬天不吃不喝也不动。就在二月二这天清晨,随着晴天一声霹雳,倾盆大雨从天而降而那小伙子也像做了一场梦,突然醒了过来。他的父母看见儿子的病奇迹般地好了、不胜欢喜,儿子到底是怎么回事。小子把经过一五一十地说了一遍、并带父亲来到那块石头前。此时。成群结队的蛇正从洞里往外窜,父子两都惊得目瞪口果。这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很快在村子里传开,从那以后,人们便说二月二是龙抬头的日子。
二月二龙抬头,这话是妇孺皆知。所以,二月二是祭龙的子,又逢早春,这天也叫“春龙节”。二月二春龙节,既是过年的结尾,也是新春的开头。大同民间素有“二月初一龙睁眼,二月初二龙头,二月初三出汗”的传说。自打春节前后,“春打六九头”的那会儿,老人们总会念叨着二月二”这个日子,念叨着“二月二”这个日子的味儿、礼儿和令儿。
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是怎么来的呢?原来这种民俗与节令有关。二月初一前后为“惊蛰”。青蛙、蛇、蚯蚓等许多动物,在冬天进入冬眠状态,这便是“入蛰”。到眼了转年农历二月前后,天气回暖,一些昆虫陆续结束冬眠状态,似乎是被高照的春阳或震耳的春雷从睡梦中惊了一般,因此这个节令名日“惊蛰”。据说,龙的形象就是我们祖先在蛇的基础上想象出来的,因而民间又将蛇叫“小龙”。二月初三前后,蛇、蚯等结束冬眠,开始活动。民间认为,龙是祥瑞之物,更是风雨的主宰,而“二月二”则是龙欲升天开始活动的日子,同时因为我们的民俗比较喜欢双数的缘故,所以称为二月二,龙抬头”。
大同人的二月二过得有滋有味,有情有趣的。这天清晨,乡下的男人们都早早地起来,挑上水桶到井上担水。担水是有讲究的。走时,一般都要在水桶里放几枚铜钱。放钱的数目按当年的治水的龙数而定,是几龙治水的年份,就投放几枚与龙数相等的铜钱。所挑的水还要尽情地抛酒,随走随酒到家门口。到家之后,先要将水供祭于财神牌位前,然后再给家人一人碗地分着喝,剩余部分倒入水缸,直至溢出为止,大同人称之为“引钱龙”,意即财如泉水源源不绝。城里人在这一天也按照黄历指定的几龙治钱,拿上相应的“乾隆制钱”拴放在汲水或铜茶壶里,打满水直接提回家放在财神位前供奉,之后倒入水缸,视为“招财进宝”;另有人排队打满水后路上边走边往外小流,在四合院转一周之后,到家把剩余的清水倒入水缸,日“引进钱龙,必定富足”。一些商行钱庄还要专门派人去龙池或金仓的“七步三元井”的甜水井中取水。
二月二经常在雨水的节今中,人们看见天空云骤雨降,便说龙头活动了。这一天,人们要将在诸神、祖先牌位前供奉的枣山搬掉,分与家人食用。人们喝完了水,便开始搬“枣山”。这天的枣山是用白面做成的,与正月初一的枣山一并蒸熟后众人分着吃,而且还要一边吃,一边念叨:“搬下金银山,年年花不完。”同时吃的还有红豆稀粥,人称之为“安龙眼”。早上吃饺子,称之为安龙饺(角)。中午吃油炸糕,人称之为“添龙鳞”。晚上吃面条,吃羊头肉拌粉条,人称之为“挑龙尾”。油炸糕的糕面必须是去年腊月冻放保存至二月二的,以示今年抬头的龙是延年益寿的龙。所以这顿糕又叫“撑腰糕”。晚上喝扁豆小米稀粥,叫作“安龙眼”。说白了,这一天三顿饭都是为了安抚龙心,使其能好好为民治水。人们认为龙蜷伏了一冬天,尾弯了,须弯了,需人帮助理顺舒展;掉了,需人帮助安上;眼不亮了,亦需人帮助擦亮。扁豆极似眼睛的瞳仁,故喝扁豆稀粥为的是帮龙把眼安好擦亮。另外,男人们还要在这一天剃头、刮脸、绞脸,人称之为“剃龙头”表示人人都要抬头,事业一定能发展,买卖一定会兴隆,工作一定会顺利,身体一定会健康。
在大同人看来,二月二绝对是个吉利的日子。大同民歌《珍珠倒卷帘中说:“二月里来龙抬头,王三姐打彩上绣楼。”晋剧《大登殿》有词:“二月二,三月三,高搭彩楼十字街,王侯公子我不打,绣球专打薛平男。薛家辈辈做皇帝,我不受罪十八载,哪能等得做皇后?”王三姐寒窑受罪十八载在二月二这天抬头做了皇后。你说这一天还不是个好日子?
二月二还有忌动针的习俗。妇女们不论有多么紧要的针线活儿,在二月这天都不做,说这天龙抬头,动针要伤龙的眼睛,为了避免伤龙的眼睛,这天要免做任何针线活儿。也许是因为这一天确与龙有关吧,大同人这一天还要出去耍龙灯。除了串街串巷表演外,还要红火的还要给各大商号“送龙钱”,借娱乐表演之名讨几个赏钱花。
除此之外,二月二这天,大同人家还有炒豆子的习俗。因为这天龙抬头,所以炒的豆子叫龙眼豆。传说武则天改唐为周,自封为周朝皇帝。消息传到玉皇大帝那里后,玉帝非常气愤,便命令太白金星传谕四海龙王,三年不许降雨,以惩罚武则天。事情若果真如此,可就苦了老百姓。四海龙王于心不忍,偷偷给人间降了一场甘霖,使五谷得以收获,帮了百姓。龙王的这一举动,违背了玉皇大帝的圣旨,惹得玉帝发怒,于是玉帝下令将龙王压在一座大山下,并命太白金星看守,还在山顶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玉龙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年罪。若望重登凌霄阁,金豆开花方可归。人们为了拯救给人间降雨的龙王,便在二月二这天炒豆子。那爆开的豆花,优如遍地“金豆开花”。太白金星将此事转奏玉帝,于是玉帝便放回了在山下压着的龙王。以后,二月二炒豆子便相袭成俗。
大同地区的引钱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