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台史话丨北方的红星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

2.《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下)》.mp:52来自西部文明播报

但是,工人们并不是一开始就接受了学生。何长工回忆说,“我们的车间主任,是个有二十年工龄的老工人,高个子,麻脸。他的挫工很好,闭着眼睛也挫得很平。但他的个性很强,不要人说他。进厂后他嫌我们这些‘洋学生’碍手脚,不爱搭理。东西消耗了,问他要,他说没有了。我们感到如果不搞好关系,就学不到本事。于是主动去接近他,到他家去玩,替他跑腿,给他讲天下大事。大概他觉得我们并不是来‘玩票’,对我们温和多了”。学生们在预备班学习期间既经受了劳动锻炼,又直接了解工人们的生活状况,这是长辛店预备班比起其他预备学校具有的无法比拟的优势,也为我国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长辛店勤工俭学预备班最大的特色在于实习时间最长,长辛店预备班的学生们每天要做六小时的工,上四小时的课,几乎是语言学习时间的两倍,生活十分艰苦。不过,学生们也有着自己的乐趣,特别是互助精神让大家倍感集体主义的温暖。何长工回忆:“有人病了,大家赶快请医生,煎药,还有人看护他。经济困难,互助捐助。至于日常杂务,都是自己做;洗衣、缝补、做饭、打扫卫生等等,各有专责。罗喜闻看起来像个书生,戴个眼镜,斯斯文文,可是却能跑路,钱用光了,多半是他进城去想办法,他成了我们的‘外交官’,又是‘财政总长’。戴盖三又高又大,针线活做得比谁都好,他还负责煮饭,而且煮得很好。一个姓段的同学管炒菜,周爱资管采购。何长工负责杂活,打扫房间、擦洋油灯、上灯油、糊窗子。”这样的生活虽说穷苦,大家一起想办法还是能够度过去的,最大的困难还是缺钱。何长工说:“记得有一次,天上已经飞着雪花了,大家还穿着夹衣。我们的‘外交官’不得不进城去想办法。当时,我们吃的烧饼、菜、饭,都是赊来的,穷得连买火车票的钱也凑不起来,他只得步行到北京。但是大风大雪穿夹衣走路时会受冻的,于是我们有三四人就睡在床上,把衣服都脱给他,一重重穿上。就这样,他一步一步地走到北京,借了钱回来,给我们每人缝了一套棉衣。”

长辛店勤工俭学预备班最重大的意义在于开拓了知识分子与劳动人民相结合的途径,打破了“工学界限”,学生们在铁路工厂半工半读,脱下知识分子的长衫,穿起了工人的衣服,和工人共同劳动,共同生活,朝夕相处,学生们在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影响的同时,也受到了近代工业的劳动锻炼和工人阶级思想感情的熏陶,学生们在思想感情上逐渐和工人接近了,大家都感到劳动的伟大,厌恶游手好闲。学生们除了教工人识字、算术、常识之外,也讲些爱国救国的道理。除此之外,他们还在长辛店做了一些公益事业。原来从火车站往北没有马路,学生们课余时间就组织起来去修马路。年流行鼠,传染得很厉害,死的人很多。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去抢救病人,用石灰帮老百姓消毒等,老百姓都欢迎这些学生。

在学习和实习的过程中,预备班的学生和长辛店的铁路工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学生们临走的时候,工友们和家属们像送别亲人一样,依依不舍地送到长辛店车站,看着他们走上了追求民族独立和自由民主的道路。长辛店预备班的学生们带着探寻救国真理的理想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学习先进的科学和人文知识。

一百年后的今天,长辛店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旧址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纪念地,小楼的二层开辟为展览室,陈列着当年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的部分图片及文章,能让广大党员群众缅怀革命先驱光辉事迹,探寻红色文化轨迹的同时,弘扬爱国精神,激发爱党深情。

长辛店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开创了先进的知识分子与工人阶级密切结合的方式,学生们在长辛店工厂受到了劳动锻炼和工人阶级思想感情的熏陶,工人们在学生那里懂得了什么叫“反帝爱国”。从此,工人阶级的觉悟迅速提高,先进知识分子的世界观也在发生变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条件逐步成熟。

来源:丰台区融媒体中心、丰台区委党史工作办公室

张耘

主播:闫鹏

顾问:张国庆

编辑:柯澜

作者/来源:北京丰台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318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