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成就事业,必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

释迦牟尼有一个弟子,眼睛看不见,但还是自己缝衣服。有一天他穿不起针线,便大声呼喊请求帮助。但是别的罗汉都在打坐入定,没有人过来帮忙。

释迦牟尼见状,就自己下来帮他穿好针线,交到他手上,并教他怎样缝。这个学生听到声音才知道是释迦牟尼,便说:“老师怎么亲自来帮我穿针呢?”“这是我应该做的。”

释迦摩尼说完对所有的弟子说,“人应该做的,就是这种事,为什么不肯帮助残疾的人、穷苦的人呢?罗汉们身为佛陀的得道弟子,一心想着普度众生,却忽略了身边这位需要帮助的盲人同学;

他们以慈悲为怀,想着教化大事,却没有把穿针引线这种小活看在眼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经常这样,怀揣着自以为远大的理想,不切实际地追求着过高、过远的目标,却不肯脚踏实地地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

“地低成海,人低成土”。成功的合作从来都不需要个人英雄,事业无贵贱之分,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才是真正的处世智慧。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苏联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曾经说过,人要想成就一件大事,就得从小事做起。心中有大局观念、志存高远是好事,然而任何做大事的能力都是从一件件小事上历练而成的,

如果一味地好高骛远、眼高手低,不肯从小事做起,就算真的有做大事的机会,也不一定能做好。东汉时期有一个名叫陈蕃的年轻人,他狂妄自大,自命不凡,认为自己是块做大事的料,于是每天都幻想着有生之年能成就一番惊天伟业。

有一天,他的好朋友薛勤前来拜访,见他屋里、院里肮脏不堪,无法忍受,就很疑惑地问:“你为什么不打扫打扫院子,洒洒水来招待客人呢?”

他却不以为然地回答道:“身为男子汉大丈夫,我的志向是治理天下,岂能将才能浪费在打扫一间小小的屋子上?”薛勤听了很好笑,当即反问道:“你连一间屋子都不能打扫干净,能治理好天下吗?”

陈蕃听了薛勤的话,羞愧得无言以对。陈蕃胸怀“扫天下”的远大志向并没有什么不对,但他没有意识到“扫天下”正是从“扫一屋”开始的,不能“扫一屋”的人是断然不能实现“扫天下”的理想的。

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无论何时,要想做成一件大事,都要先做好身边的小事。

脚踏实地才能有所作为,三国时期蜀汉的皇帝刘备临终时对儿了刘禅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就是在告诉刘禅:小恶经过积累终究会变成大恶,因此不要因为恶小就去做;

而小善经过积累终究会变成大善,因此也不要因为善小而不去做。可见,很多事情都有一个由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古往今来,没有什么大事是可以一蹴而就的,心存远大志向,但不付诸行动,不愿意从点滴小事做起,很难有所作为。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画家和文学家,从小就喜欢画画,立志要成为一个在绘画方面造诣很高的人,于是他拜在了当时的大画家沈周的门下。

沈周见他在绘画方面确实颇有天赋,又勤奋好学,就收下了他。刚开始的时候,唐伯虎十分谦虚刻苦,很快便掌握了许多绘画技巧,

沈周称赞他:“水墨画墨韵明净,格调秀逸洒脱而富于真实感;人物画写实功力较强,形象准确而神韵独具;山水画布局严谨整饬,造型真实生动,山势雄峻,石质坚峭,皴法斧劈,笔法劲健,墨色淋漓。”

听了沈周的称赞,一向虚心的唐伯虎产生了自满的情绪,不再踏实地作画。沈周虽然没有明确地说出来,但是全都看在眼里。

一次吃饭,沈周让唐伯虎去开窗户,唐伯虎发现窗户竟然是老师的一幅画,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同时也很羞愧,他终于明白,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自己的作画技术和老师还相差甚远,如果不好好求教,永远也成不了大画家从此往后,他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地跟老师学习作画技巧,终于成了声名远扬的大画家。

唐伯虎从小立下高远的志向,再加上后天的勤奋刻苦,从作画技巧一点点地学起,才能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大画家。可见,无论做什么事,脚踏实地才是成功的前提。

古往今来,许多的英雄、豪杰莫不是从小立下了宏远的志向,然后向着目标一步步地迈进。如果志存高远但不付诸行动,那么志向也只是空中楼阁水中明月而已。

只有脚踏实地地在梦想与现实之间架上桥梁,才能一步一步地走向那个承载着我们梦想的殿堂。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390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