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的特效药 http://m.39.net/pf/a_4322212.html
记者王文彬通讯员赵昱
近期,惠民县桑落墅镇创新实施“邻聚里、邻居礼、零距离”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持续深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家庭站建设,激发了基层“柔性治理”新活力。
新时代文明实践家庭站设置上坚持“阵地到家、辐射联户、贴近群众”的原则,根据居住情况,将全村划分为2至3个片区,每个片区以党员干部、乡贤能人、星级文明户、热心人士、美丽庭院示范户等家庭为骨干,选树一批家庭站,作为“民嘴乡音百姓宣讲”微阵地、“模范引领德韵桑梓”好人评选点、志愿美德先锋存折积分兑换处、农业技术推广微阵地、志愿服务点单处、邻里说事讲理室、“学习强国”线下践学点、儿童图书角、便民设施服务点、文化活动微站点,形成了基层文明实践新格局。
在桑落墅镇前闫村新时代文明实践闫龙家庭站,10余名群众聚集在此,共同听取“民嘴乡音百姓宣讲”团成员彭涛宣讲党的光辉历程和奋斗历史。在堤口杨村杨志恒家庭站,来自附近的学龄前儿童正在“小二郎读诗班”读报看书,据孩子家长介绍,以往孩子们看书大多去镇文化站和农家书屋,现在走几步去家庭站就可以看书了,省下了来回跑路的时间,真正把“图书角”搬到了家门口。除宣讲读书以外,定期开展的文化展演活动、象棋比赛、农业技术推广,让家庭站成为了群众常去的学习微讲堂、娱乐微阵地。
“邻聚里”聚的不只是群众听宣讲办活动的人气,更是邻里之间反映诉求、说事拉理、化解矛盾的“聚合力”。知心大姐王春英时常组织有邻里纠纷的群众到她家的家庭站聊聊坐坐,叫上几个“和事老”说事讲理,围坐一张小方桌,把不愉快的事说开、把心结打开、把矛盾解开,有效解决邻里纠纷8起,做到了把矛盾诉求带进家庭站,把邻里团结带出家庭站。
倡树崇德向善积极向上基层治理新风尚。“你好,我来换取志愿积分。”作为疫情防控志愿者,闫东连续12小时在村口参与疫情防控值班,完成志愿服务活动后,他拿着“志愿存折”到家庭站完成积分登记。
桑落墅镇将精神文明建设和家庭站有机结合,在家庭站办起了“邻居礼”新时代文明实践银行,村民通过身份证领取志愿、美德、先锋“三张存折”。志愿存折主要记录了志愿服务时长,每参与一场服务活动,即可兑换相应的志愿积分。美德存折通过定期开展邻里互评,评选出好媳妇、好婆婆、移风易俗践行者,获得美德积分。先锋存折根据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创建美丽庭院、带头发展地方产业等情况,获得先锋积分。大家根据积分情况,到家庭站兑换礼品。
通过“邻居礼”家庭站文明实践银行的带动,大家比分亮分,进一步调动起群众参加志愿服务、参与美德建设、参与村级事务的积极性,在村民们之间形成了彬彬有礼、崇德向善的和谐友好关系,更是通过积分兑换礼品,让实干有价值,家庭站成为了乡村治理的重要抓手,弘扬了真善美,凝聚起了正能量。
打造5分钟便民为民服务圈。新时代文明实践家庭站设置了便民服务点,放置了老花镜、雨伞、志愿红马甲、针线盒、水杯等日常用品,有需求的群众可以自动领取,为群众提供了便利条件。
“零距离”为民服务,不仅体现在便民服务点上,更体现在零距离听民声民意、零距离帮民忧解民困中。“大哥,今天我来给您理发……”前闫村一片区家庭站负责人王春英定期到联系群众家中为行动不便的老人理发,“零距离”上门服务赢得了群众的点赞。家庭站作为“五为”志愿服务的根据地,开设了“胡同里·爱心餐”志愿服务项目,志愿者在此包饺子、做汤圆,煮熟后送到困难群众家中,让困难老人吃上热乎的爱心餐。
除此之外,新时代文明实践家庭站定期组织调解委员会、法律顾问、司法所工作人员定期值班坐班,由专业人士面对面为群众开展家庭矛盾调解和妇女维权服务,真正打通了矛盾调处的“最后一公里”,成为了群众身边的法律服务驿站,实现了便民为民帮民解忧“零距离”。
一个农家院,一处家庭站,一场微活动,一份情意暖。新时代文明实践家庭站不仅聚集了人气,还凝聚了人心,更促进了邻里关系和谐,实现乡村有效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