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刺绣一方色彩斑斓的宇宙

“在新婚之夜即将来临之际,一个姑娘为了赶自己的嫁妆不小心在衣服上戳了个洞,为了掩盖这个洞,她急中生智,在上面绣了一朵小花,并且起到了锦上添花的效果。”这是流传民间的一个关于刺绣起源的小故事,其真实性我们尚且不知,不过如此美丽的传说也为刺绣增添了稍许趣味。那么刺绣起源是怎样的呢?

关于刺绣的起源,有一种说法是古代原始人类为了美化自身的需要,于是用色彩来装饰自己,开始时将颜色涂在身上,称“彰身”;再进一步刺在身上,称“文身”。这可以理解为原始的部落图腾崇拜承载了上古先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追求,在文化的大熔炉里,这种图纹开始融合与演变到,后来就画在衣服上,以这种别具一格的艺术形式呈现出来,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的穿戴之中,当时这种简单的图案纹理与修饰,没有高超的技法,但是他是最初的美术基础,再发展成绣在服装上,慢慢传承发展成了后来的刺绣工艺。

古时,刺绣作为一种衣着穿戴上的装饰,其实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从生活的美化及民间刺绣的普及到展现了艺术之美,还是有一段时光距离的。目前传世最早的刺绣,为湖南长沙楚墓中出土的战国时期的两件绣品。其针脚整齐,配色清雅,线条流畅,将图案龙游凤舞,猛虎瑞兽,表现得自然生动,活泼有力,充分显示出古代时刺绣就已经有了很大成就。

云南这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大家庭中,刺绣也承载了浓浓的民族文化气息,其中尤为著名的是彝族手工刺绣。彝族刺绣,古称针绣,是用绣针引彩线,按设计的花纹在纺织品上刺绣运针,以绣迹构成花纹图案的一种工艺。据考证,彝族刺绣可以追溯到三国以前,其中的服饰纹理与原始美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彝族手工刺绣讲究韵律和节奏,色彩或强烈或淡雅,充分展示出彝族刺绣的魅力,内容有图腾、传说、植物、动物、符号和文字等等,是彝族文化艺术的重要载体和文化表述。

彝族中有这么一个说法:“不长树的山不算山,不会绣花的女子不算彝家女。”每个彝家女子都是出色的服装设计师,她们用灵巧的双手,白天劳作,晚上刺绣。她们有一个绣制精巧的针线包,用以放花线、花边,刺绣时一般先用纸剪出漂亮的花样,然后缝在布料上,或者直接在布料上画出纹理图案,再依图案配线配色进行刺绣。

弗兰西斯·培根在随笔中写道:“最美的刺绣都是以暗淡的背景来衬托明亮的图案,而绝不是以暗淡的花朵镶嵌于明亮的背景之上。”彝家祖先早就知道了这点,彝族尚黑,认为黑色是大地的象征,是孕育各种动物和植物的母体,属于雌性物质,承载了母系文化的一种内涵。服装的主色是黑色的,花样的笔画线条在黑布料上以贴花刺绣,含有成熟、庄重、威严、主体、主宰之意。彝族服饰的领边袖口、头帕、飘带、围腰和鞋子等都绣上各种花纹图案,刺绣的各种色彩搭配也是精心琢磨过的,一般都采用白、红、黄、绿、蓝颜色为主,绣在黑布上别具一格、醒目耀眼,她们把民间剪纸、刺绣、制作等工艺柔为一体,铸就了精湛的刺绣技艺,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技法,在彝家人中世代传承。这一剪一画,这一针一线,充分展示了彝族女子的聪明才智和心灵手巧,蕴含着她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未来的向往。

年6月7日,彝族刺绣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显示出彝族刺绣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性。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彝族刺绣不断彰显新的时代内涵,彝家女子手工制作的刺绣工艺品也颇受人们喜爱,市场空间的也不断扩大,在云南的各地彝州都兴起了手工刺绣的制作,不断发展成为了一种文化产业,不仅为当地彝家女人带来了收入,还弘扬了特色的彝家民族文化。

彝族刺绣是彝族人民在历史长河中传承先辈文化的一种形式,有着丰富的内涵,源于生活与文化,在世代传承的基础上,并且不断赋予新的时代特色,流露着一代代彝家人的风俗人情,是彝家文化最直观的载体。彝家女子用自己的智慧,把自己的文化融入刺绣,用独到的见解和思维设计和色彩搭配,千针万线,不断在世代相传的基础上做新的尝试与创新,把平时的生活所见绣到布上,在传承中慢慢积淀,蜕变出更多样精美的图案,让漂亮的花朵在她们的手中渐渐开放。是她们用勤劳的双手绣出的这么一方色彩斑斓的“宇宙”,使得彝族刺绣历久弥新、斑斓流芳。

走过有深度的路

拍下有态度的图

文:sven

图:网络提供

如有转载,请联系授权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520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