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饭大婶一身馊味,出入县城伪军瞧不起,胜

年冬天,山东定陶县一个鬼子岗哨前,日伪军正在盘查来往的行人。下一个要被盘查的是一个讨饭的中年妇女,衣衫褴褛,面带菜色。这个讨饭妇女日伪军看着都面熟,因为她在这一带讨饭一年多了。

一名伪军为了耍威风,狠狠地瞪了妇女一眼。可他没想到的是,妇女竟然狠狠地瞪了回来。

这老娘们挺横呀!伪军心里嘀咕着,把手伸进了妇女随身携带的破包里。破包里空空荡荡,只有一个针线包。

“这是什么?”伪军用手捏着针线包说。

妇女一把抢回针线包,从里面摸出几根纳鞋底的大针,在伪军面前晃了几下,说:“针你不认识么?针线包你家没有么?”

伪军被妇女手中的针晃得眼晕,接连后退几步,摆手让妇女过去了。等妇女走远了,伪军才对着她的背影骂了一句:“臭要饭的!”

可日伪军没想到的是,这个被他们看不起的“臭要饭的”,其真实身份就是赫赫有名的“讨饭大婶”——定陶县地下党的交通员朱文起。当时,一份重要的情报就藏在她的针线包里。

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讨饭大婶”朱文起的传奇故事。

讨饭大婶成为游击队交通员

朱文起生于年,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村妇女,生在农村长在农村。

朱文起小时,当时农村还有不少封建陋习,盛行裹小脚。朱文起从小没有缠足,所以找婆家都困难,一直拖到20岁才找到婆家,丈夫是定陶县游集村人,名唤游兰馨。结婚后,两人生了两子一女。年,游兰馨因病去世,朱文起一个弱女子不得不在乱世中独自养育三个孩子。

朱文起家当时穷得连一粒米都没有,不得不带着孩子们四处讨饭,一年三百六十五天起码有两百天都是在外奔波。穷苦加速了她的衰老,明明四十岁都不到的朱文起,脸色看起来像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太婆。

年冬,朱文起迎来人生的重大转变。一天傍晚,天正下着雪,外面忽然响起了敲门声。

“谁呀?”朱文起隔门问道。

“四婶子,开门啊,我是文斋!”大门外的人低声说。

朱文起眼睛一亮,赶忙打开门把来人让进屋里。这个“文斋”是朱文起丈夫的侄子,全名叫游文斋,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当时是定陶县的抗日游击大队的政委。

因为游文斋的特殊身份,当地日伪军对他恨得咬牙切齿,抓不到本人,就经常骚扰游家族人,所以不少亲戚对游文斋都有怨言,敬而远之。但朱文起知道,侄子干的事儿是对的,是为了让穷人们能过上好日子,所以非常支持他。而游文斋对四婶印象也很好,经常给她讲一些共产党和游击队的故事。

游文斋这次冒雪来访朱文起,正和抗日游击队的事情有关。原来,从年下半年起,日军疯狂破坏定陶县地下党活动,不少交通员因此牺牲了,最后一个交通员叫杜克敏,竟然被丧心病狂的鬼子给活埋了。

杜克敏牺牲后,定陶县地下工作因为缺少交通员陷入了僵局。游文斋苦思了许久,最后决定说服四婶朱文起当地下交通员。

游文斋选择朱文起有三个理由:一是朱文起政治觉悟高,乐于帮游击队做事;二是朱文起常年以乞丐形象示人,出门在外不会引起旁人过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280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