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君竟不至,秋雁双双飞

江西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4323380.html

《古意》是南朝诗人王融写给王德元的和诗。两首都是闺怨诗,主要抒写闺中孤寂的情景,表现凄怆的氛围。

知名度:★★★

抒情度:★★★

幽怨度:★★★★

古意

南朝·王融

游禽暮知反,行人独不归。

坐销芳草气,空度明月辉。

嚬容入朝镜,思泪点春衣。

巫山彩云没,淇上绿条稀。

待君竟不至,秋雁双双飞。

霜气下孟津,秋风度函谷。

念君凄已寒,当轩卷罗縠。

纤手废裁缝,曲鬓罢膏沐。

千里不相闻,寸心郁纷蕴。

况复飞萤夜,木叶乱纷纷。

译文

出外觅食的鸟傍晚知道归返,在外奔波的丈夫却迟迟没有归来。

青春像芳草明月一样美好,也同样在不断的期待中空度。

早晨起床梳妆时看到镜子里自己的愁容,因相思而落下的眼泪滴在艳丽的衣服上。

晚上巫山上的云彩都没了,淇水上的绿色的枝条也越来越少。

深秋已至,大雁也已双双飞向南方,但是等待的丈夫始终没有回来。

孟津已经下起来霜气,函谷也刮起了秋风。

对着窗户卷着门帘,思念丈夫的心像渐渐变冷的天气一样悲伤。

纤细的手已经不再裁缝衣裳,面颊两鬓的头发也不再用油脂梳理。

不曾听到千里之外丈夫的消息,沉闷的悲伤已经占据了自己小小的内心。

又何况是在萤火虫飞来飞去的秋夜,以及那漫天飞舞的枝叶更让人心情烦乱。

作者

王融(—),南朝齐文学家,字元长,琅玡临沂(今属山东)人。

其文颇多陈述政见之作,主张“上智利民,不述于礼,大贤于国,罔图惟归。”要求以农、战为本,同时也反对过于强调严刑峻法。

其诗讲究声律,与沈约等同为永明体的代表作家。王融所作诗文原有集,已散佚,明人张溥辑有《王宁朔集》。

赏析

《古意二首》都是闺怨诗。为了给人以整体感,两首都选在此。

这两首诗,描写的时间,都是深秋季节;描写的人物,都是闺中少妇;描写的事情,都是闺妇思念远处的丈夫,恨其不至,盼其早归。但在表现手法上各有特色。

第一首的开头和结尾都用了反衬。开头“游禽暮知反,行人独不归”,用早上离巢觅食的飞禽,天黑之前也知道返回巢穴,来反衬唯独远行的丈夫却不知道回家。这样写也因此引出下文的相思。

结尾“待君竟不至,秋雁双双飞”,后面的秋雁双双飞,是为了反衬前面的待君不至,闺妇的孤独之感。用以反衬的秋雁双双飞放在后面,还给人以娓娓不尽之意,引起人们无限遐想。

诗歌中间几句写相思,不仅有直接的描写如“坐销芳草气,空度明月辉。嚬容入朝镜,思泪点春衣。”春光易逝,白白地让花草枯萎、群芳消歇,独对夜空,眼睁睁的看着月亮从东向西落去。早起梳妆,见到镜中的愁容;思念亲人,泪洒艳丽的衣裳之类,就是从动作、外貌到神态进行直接描绘。

还有象征性的暗喻“巫山彩云没,淇上绿条稀。”用巫山神女的姿容已消退,淇水河上的绿色枝条也枯萎萧条,来暗示闺妇在忧伤中失去了美丽的姿容,流逝了美好的青春时光。

由于表现手法上的富于变化,使诗歌显得生动多姿,一些微妙情感得到了恰到好处的表现。

第二首以景起头,“霜气下孟津,秋风度函谷。”孟泽与函谷都在河南省境内,这里代指中原大地,霜气和秋风已来到中原大地,气候的变化给全诗一种气围,同时引出“念君凄已寒,当轩卷罗縠。”闺妇看到秋天已至,很自然想到外出的丈夫,这时一定心情凄凉,身体也感到寒冷,她不由的对着窗户,卷起了细罗薄纱做的窗帘,遥望着远方。

下面进行了一系列细腻的描绘,由于相思,柔细的手指停止了针线活,鬓发也不去擦拭油脂,显得心灰意懒,从动作、神态进一步深入刻画了闺妇的形象。

后面四句:“千里不相闻,寸心郁纷蕴。况复飞萤夜,木叶乱纷纷。”由于千里相隔,不通音信,闺妇的心里自然是沉郁烦乱的。

后面又说何况又是在飞萤活跃的深夜,秋风萧瑟、落叶纷纷。这两句对前面来说是递进一层的意思,言外之意是这样的一种情景,就更加重了闺妇的忧郁之感。

这两句作为结尾还给人以“篇终结混茫”之感,“飞萤夜”、“木叶乱纷纷”是相思,是忧愁的象征,虽然都是写景,但闺妇心情冷寂,惘然不尽之情溢于言表,读来如同饮一杯雪莱贵腐,有甜蜜又有一丝苦涩,使人回味无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307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