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华随爱情凋零,谜一样的张爱玲,将痛编织

余秋雨说:“她死得很寂寞,就像她活得很寂寞。但文学并不拒绝寂寞,是她告诉历史,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学还存在着不带多少火焦气的一角。正是在这一角中,一颗敏感的灵魂,一种精致的生态,风韵永存。”

李碧华说:“她是一口井,不但是井,且是一口任由各界人士、四方君子尽情来淘的古井。大方得很,又放心得很,古井无波,越淘越有。”

蔡康永说:“迷她的人,大多是贴身的迷、贴心的迷。”

她是谁?

她就是因创作《倾城之恋》而响誉文坛,有着上海滩最红的女作家之称的张爱玲。

有人说张爱玲是的一生是个传奇,幼年父母离异,婚姻遭遇背叛,终老只有孤独为伍,却创造出震惊中外的传世佳作。

有人说张爱玲的一生是俗气的,幼年追求父母的疼爱,成年在追逐情爱的道路上深陷迷途。

然而,张爱玲不是一个普通的女子,尽管“生活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她将那些深入骨髓的痛,编织成字,写入了她的故事里。

一、《金锁记》中曹七巧的心理扭曲,映证了张爱玲求而不得的母爱

张爱玲出身显赫,她的祖父是清末名臣张佩纶,祖母是李鸿章的长女,外祖父是首任长江水师提督。

说她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一点儿都不为过。

然而,这样的家庭并没有给她带太多的快乐。

父亲因循守旧,整日只知道吸食鸦片,母亲在她四岁的时候,远走欧洲。

幼时的她还将远赴重洋的礼物当做珍品,直到父亲因继母险些将她打死,她对母爱的渴求达到了顶峰。

可是,母亲并没有给她想要的关爱。

母亲一厢情愿的“名媛养成计划”,渐渐磨灭了两人之间仅剩的亲情。甚至在母亲临终前,写信说想要见一面,张爱玲只是邮寄了一张百元美金支票。

就像《金锁记》中的曹七巧,因为得不到美满的婚姻,也不愿别人得到,哪怕那是她的儿女。

她先是刁难儿媳,搞得家宅不宁。然而主动为逛窑子的儿子纳妾,逼死了儿媳。后来被扶正的小妾,也受不了她的责难,最终选择了吞鸦片自杀。

对于女儿,曹七巧也没有一点点怜惜。为了破坏女儿的婚姻,她到处散播女儿的谣言,甚至在女儿主动退婚后,还跑去找对方,告知他女儿吸食大烟的经历。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张爱玲的母亲究竟是不是曹七巧的原型,我们已经无从得知。

我们唯一能够肯定的是,张爱玲和曹七巧的女儿长安,缺失的是在别人看来唾手可得的母爱。

两位母亲没有把子女放在与自己平等的地位上,她们想要的是一个提线木偶,一个可以完全掌控的玩具。

这样的童年经历,使得张爱玲习惯用高傲和冷漠来面对世人,生怕自己的一腔热血付诸东流。

这种亲情的缺失,让张爱玲极度没有安全感,她才会放言,“我嫁人,就必须要嫁比我大十五岁以上的男子。”

然而,事实证明,年龄并不能确保爱情之路的平顺,从后来她与胡兰成的情感经历上,我们可见一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二、《多少恨》中的男女,像极了张爱玲卑微乞求的爱情

离开母亲掌控的张爱玲,进入香港大学读书,在那里,她的才华和作品得到了认可。一切都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在这一时期,张爱玲结识了两位挚友,炎樱和苏青。

正是因为与苏青的结识,才有了张爱玲与胡兰成的卑微爱恋。

为什么要说卑微呢?

张爱玲与胡兰成结识的时候,正处于张爱玲写作的鼎盛时期,而那时的胡兰成锒铛入狱正值命运低谷期。

天壤之别的两人,十四岁的年龄差,再加上胡兰成还有家室,怎么看来两人都不般配。

然而童年时期对父爱的渴望,让涉世未深的单纯少女,很快陷入了爱河。

她不在意对方是否有家室,不在意是否与之站在不同的政治立场上,宁愿放低自己的姿态,只为开出一朵爱情之花。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就像张爱玲送给胡兰成的照片背后写的那样:

“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可是张爱玲和胡兰成的爱情就像歌中唱得那样,“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总有恃无恐”,尽管胡兰成在婚书上写下了“愿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依然改变不了他骨子里的风流浪荡。

就在两人成婚后不久,胡兰成就在出行的路上勾搭上了十七岁的小护士,不仅如此,他还满不在乎的把这些事情讲给张爱玲听。

大概在胡兰成的眼里,张爱玲是愿意世上的女子都喜欢自己的。

只有张爱玲自己知道,“我恨不得把你包包起,像个香袋儿,密密的针线缝缝好,放在衣箱里藏藏好。”

最终两人的结局,就像张爱玲在《多少恨》中写的那样,“隔着那灰灰的,嗡嗡的,蠢蠢动着的人海,仿佛有一只船在天涯叫着,凄清的一两声”。

家庭女教师虞家茵的黯然离去,与张爱玲何其相似。

都是爱上了有家室的男子,都曾挣扎着想要不顾一切去爱。

然而,命运就仿佛给两人开了个玩笑一样,偏偏让她打开心扉爱上了,又偏偏让她求而不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三、才华随爱情枯萎,到头来用《小团圆》与自己和解

有人说离开了胡兰成的张爱玲,不仅爱情上心灰意懒,就连才气也随之凋零。

细数张爱玲的作品,似乎发表的时间都集中在她朝气蓬勃的年代。

特别是在嫁给赖雅后,为了凑治疗费,张爱玲疲于奔命,拼命写稿,却收效甚微。

真的是江郎才尽了吗?

她只是换了一个活法,换了一个更加孤独,更加纯粹的活法。

最后的二十几年里,张爱玲关起门来写作,拒绝一切人情世故,将所有的感情倾注到笔端,写出了自传色彩极浓的小说《小团圆》。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有人说看了这部作品,就能充分了解张爱玲的一生,因为张爱玲曾因担心读者对号入座不愿出版。

然而我们细细品读张爱玲之前的小说,总会有一股苍凉涌上心头。

但在《小团圆》的结尾,女主人公盛九莉做了一个梦。梦中,蓝天白云下,小木屋旁边,邵之雍、盛九莉和他俩的孩子正在愉快的玩耍。梦醒之后,盛九莉感到了久违的快乐。

正如张爱玲自己在前言里写的那样,“《小团圆》是一个热情故事,我想表达出爱情的万转千回,完全幻灭了之后,也还有点什么东西在。”

“还在的东西”,就是与自己和解的力量。

至此张爱玲走完了自己轰轰烈烈的一生,或褒或贬,她都不在意。

她就是特立独行的一朵烟火,她看透了众生,却独独将自己隐藏。

如果你也对谜一样的她感兴趣的话,翻开《张爱玲传》这本书,自己去书中寻找答案吧!(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539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