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古代的时候还没有电,那他们晚上一般都在干什么?你知道吗?古语有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大致意思是天亮了,出去工作。下午太阳落山了,自己回家收拾收拾洗洗睡吧。但是人是精力充沛的动物,你说日落而息,你的精力也是日落而息?显然不可能,这个时候还是保持着充沛的精力的。古代没有电,晚上黑灯瞎火的,他们究竟在干些什么呢?其实在古代,也要分穷人和富人。如果是富人,虽然没有电,但是有蜡烛,有火把,都是足够照明的。在保证了照明的情况下,他们还就是想干啥干啥,自由得很。“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官二代加富二代的贵公子晏几道写的这句诗,已经足够表达出了富贵人家灯红酒绿的浮艳生活。这种生活,丝毫不比我们现代人的夜总会差。许多朝代,对晚上百姓上街还有禁令,宵禁时候一到,就不许人在街上瞎转悠了。碰上巡夜的官差,运气好查查你,你说得清楚就把你放了,说不清楚直接就拘到牢子里过夜了,等你家人拿了银子去衙门,上下打点放人。读书,红袖添香夜读书是人生一大乐事。古代大多数年轻人要走科举这条路,甚至很多洁身自好者也会彻夜读书,甚至有悬梁刺股,凿壁偷光这些典故出现,可见古代很多人是会夜读的。有趣的是还有不少的诗人喜欢夜晚写诗,夜晚的时候找一个幽静的环境,点一根蜡烛,喝一杯小酒,便开始创作,历史上有不少名诗都是夜晚写的哦。除了这些,还有一类人夜晚会读书,严格的说起来,古时候夜晚选择读书的人是最多的。我们说“男耕女织”,这其实是一种大致的说法。真实的情况,其实是男的既要耕,也要织;女的也是既要耕,也要织。白天都在地里面耕种,晚上的时候,女的就要织布,男的就要编草鞋,编背篼。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有没有照明,都是无所谓的。晚上点一豆昏灯,借着微弱的灯光干活,这也是古人的一个重要夜间活动。特别是广大女性,纺线、织布、做衣服之类的活,大部分都是夜间做的,因为白天要看娃、做饭、看娃、做饭……一点空闲时间都没有,难的晚上了,娃睡了,世界安静了,做点针线活,补贴家用。到有了电力供应,因为方便,大家都不那么节俭。花得起电费的人可以画夜颠倒,在天黑的时候将起居处弄个灯火通明,此所以同学要问古人晚上干啥事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87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