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荣国府的宝二爷,贾母对他可谓宠溺有加。放眼整个荣国府,唯有怡红院中的丫鬟配置,如同贾母一般。大冬天里,见宝玉去给王子腾庆生,忙着拿出了珍藏多年的雀金裘,穿着如同画上的人物一般秀气。
只是可惜的是,宝玉仅仅穿出去一回,衣服便被炭火烧了一个窟窿。
回到怡红院中,他便唉声叹气,麝月一听,便不以为然,让宋妈将雀金裘拿出去,找人连夜修补了就是。只是不曾想,下人在京城走了个遍,也没有找到一个愿意接这个活的。
这个时候,还处于病中的晴雯听了,忙着将宝玉叫到了床边,并拿着雀金裘看了看,说出了用金线界限的法子进行修补。
只是麝月说了,整个怡红院,除了晴雯一人,没有第二个会界限了。如此一来,这件差事,便落在了晴雯身上。
为替宝玉修补雀金裘,她彻夜修补,最终,勉强修复,自己却因为劳累过度昏倒了。
对于大多数朋友而言,想来看到这一节的时候,都是这样一种感受。晴雯的针线活是真好,不愧是拥有一双出色针线活的人物;晴雯是真的勇,硬是拼着病中的身子,彻夜修补衣服。
只是,若我们深入去想,却能发现,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在这一节中,至少存在三点值得我们深思。
一、雀金裘真的如此难以修补吗?
当然,对于晴雯的针线活,原文给出了高度的评价,将她的针线活与爽利的性格以及漂亮当成了她这个人物的标签。
只是,针线活优秀与能否修补雀金裘对等吗?如果说,在怡红院中,晴雯的针线活是最好的,咱们可以接受。但是,放眼整个京城,也找不出第二个修补雀金裘的人物?
这是否夸张了一点?
只是,若不如此理解,该怎样解释这样的现象呢?
想来,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雀金裘背后的意义。
雀金裘这件衣服,是贾母赐给贾宝玉的。其背后,有着老太太的影子。雀金裘被烫坏后,无论谁来修补,都不可能修补到原来的样子。
而如此一来,这件事情能否瞒过老太太呢?而一旦老太太追究起来,结局如何呢?也许,贾母高兴,也就不当一回事了;但若贾母不高兴呢?修补雀金裘的非但没有功劳,反而会受到未知的惩罚,这叫什么?
这叫包庇!
京城之中的裁缝之所以不愿意接这个活,最根本的原因,是忌惮贾府的势力,是忌惮雀金裘这件衣服本身的价值。
一旦修补成了,即便能够获得些许的报酬,但同样,也要面对不可知的风险。
若贾母看后,认为修补的不好,会不会找裁缝的麻烦呢?
而麝月等人的推脱,也同样与此有关。
其实我们回顾晴雯的所作所为,会发现许多时候,她都是太过天真了。正如她让宝玉装病,好躲过贾政对他学业的考问一般。
让宝玉装病,为此惊动贾母、王夫人。最终,下人夜晚治安一事呗被贾母提及,在探春的汇报下,下人夜晚聚赌一事得到严厉的处罚,连迎春的奶妈都被撵了。
如此一幕,如此的连锁反应,事态的如此反应,是晴雯能够预测的吗?
而等王夫人追究起来,会对这个包庇宝玉的晴雯有好感吗?
在主子阶层,与奴仆与主子之间,原本就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贾政对宝玉的学业进行考问,他答不出来,左不过挨一顿骂?但是,晴雯让宝玉装病这件事,却显然在性质上发生了改变。
2、晴雯的勇,并非病中修补,而是她超出了奴才的本分。
晴雯替宝玉彻夜修补雀金裘,为何会被称为“勇”?并非是她坚持着带病作业。而是身为一个丫鬟,她却敢于为此奉献生命的精神。
放到当今的职场之中,也许我们能更好地理解。
一个月拿着五六千的工资,有必要玩命吗?在怡红院的丫鬟之中,晴雯是大姐大吗?并不是,袭人才是首席丫鬟。而对于袭人而言,她具有晴雯这样的奉献精神吗?
我们可以回顾《红楼梦》第三十回的情节。贾宝玉在外面被雨淋了一身,慌忙跑回怡红院,却发现大门紧闭,敲了半天的门,好不容易有人开了。
宝玉也不见是谁,下死手的踢了开门的丫鬟一脚,细看才知道是袭人。
晚上,睡下的袭人吐了一口血,面对这一幕,她是这样感受的。
话说袭人见了自己吐的鲜血在地,也就冷了半截,想着往日常听人说:“少年吐血,年月不保,纵然命长,终是废人了。”想起此言,不觉将素日想着后来争荣夸耀之心尽皆灰了,眼中不觉滴下泪来。
由此可见,即便是如同袭人这样的大丫鬟,也不会因为工作也冒着生命危险去付出,而晴雯相比她如何呢?
三、晴雯的“勇”,更多的是她对职场的浅薄见识。
晴雯勇补雀金裘这件事,获得了怎样的奖励呢?物质上当然没有。但宝玉对她,却比往日更加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95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