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白癜风怎么防止复发 http://m.39.net/pf/a_6210228.html
文徐忠友
温州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还有另一个称谓是“中国民营经济的风向标”,这与温州人具有“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是分不开的。章华妹从18岁开始摆摊做小生意,到拿到“中国第一号个体户”营业执照,最后自己创办了公司,变成一位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温州这片土地上成长起来的中国个体户的代表性人物。她的人生经历不仅精彩,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发生巨变的缩影。
温州姑娘章华妹在家门口摆起了小摊
年,章华妹出生在浙江省温州市区鹿城区解放北路83号一个普通居民家庭里。在她出生的日子,正遇上我国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人们普遍都吃不饱饭。她是家中最小的孩子,前面有一个姐姐、5个哥哥,全家9口人的生活仅靠父母每月几十元的工资勉强支撑。往往是这个月还没结束,钱除了还人家的债外就花完了,还得继续向人家借钱过日子(相当于现在人讲的“月光族”),真是度日如年啊!
章华妹小学毕业以后,有一天爸爸对她说:“华妹,你姐姐已经出嫁,你妈妈生病住院,家里要有人陪护你母亲,你就不要上学了。”就这样她辍学了,照顾妈妈的重任落到了14岁的她身上。
温州山高地少人多,自然条件较差。那时候城里年轻人的出路要么考上大专院校,毕业后国家给分配工作;要么招工,可工厂和商店招工名额和编制很少,大多数都是“一个萝卜顶一个坑“,父母退休后子女才能顶职上班;还有没招工、没职顶的就在家中待业,或者居委会给安排一些临时帮工什么的,挣点生活费。章华妹辍学后,顶替父母到工厂上班的机会又给了两个哥哥:她爸爸退休后由她四哥顶职,她妈妈退休给她五哥顶替,就她没有工作了。
上世纪70年代末,粉碎“四人帮”后的中国经历了一个历史的转折期,“冬眠”了几代经商意识的温州人仿佛在一刹那间全部激发了。为了改变生活的现状,他们开始重新审视生活的环境,并努力寻找出路,一些人开始试探着“偷偷摸摸”地做起了小生意。
章华妹的父亲在解放前就做过布匹生意,而且很善于“经营”。他在5个孩子中,首先让小女儿出来做生意,一方面是出于生活的压力,可以让章华妹在家照顾母亲的生活;另一方面就是章华妹在家待业总不是个事,顶职已不可能,招工也没机会,还得找份工作。他仔细观察后发现章华妹身上有一种天然的经商气质,比如她待人很和气,做生意的人和气才能生财嘛。
为了自己的生活和减轻家庭的负担,还有父亲的嘱托,18岁那年初,在家待业的章华妹开始学有些生意人的样子,把一张小桌子摆放在自家门口,放上几毛钱的生活日用品,做起了卖针线、纽扣、表带、毛巾、手帕、袜子、鞋垫、电池、纪念章等零用品的小生意。
有道是:“万事开头难。”从没做过生意的章华妹刚开始摆摊后,便遇到了一个最大的难题:因为中国改革开放是从农村实行“分田到户,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的,城市的改革还没有展开,党政机关对城镇和工商业的管理方式,变化还是不大。最初像章华妹这样做小生意,是不被市场管理部门允许的。当时温州与各地一样设立多个“打击投机倒把办公室”,就是管理市场的。“打办”人员经常到大街小巷巡逻,看到小商小贩们,一旦抓住要么罚款,要么就是没收商品。因此,只要见到“打办”的人来了,他们就赶紧要把东西拿起来藏在家里,或者就跑到巷子里躲藏起来。
除此之外,当时做小生意的人是偷偷摸摸地在做,不是一个体面的职业,所以社会上有些人眼中还瞧不起做小买卖的自由职业,多数人羡慕在党政机关、国营企业甚至集体企业工作。对18岁的姑娘章华妹来说,还是见人有点羞涩爱面子的时期,她在外面摆地摊,见到同学、朋友还有点难为情,还有几位同学,看到她在摆摊时,他们把脸很快就转过去了,当时自己也总感觉头都抬不起来。但是做了一段时间,她发觉每天还有几块钱进账,感觉特别高兴,便自我安慰:“人家上班赚钱,我这也是赚钱,只要自己想开了就好了!”
因此,章华妹便顶着外部压力、排除心理障碍,一天又一天地坚持了下来。
领到了中国第一份个体户营业执照
章华妹一边好像做“地下工作”一样地做着小生意,一边则在想“什么时候才能堂堂正正地搞经营”。
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第二年,按照中央政策允许各地批准一些有正式户口的闲散劳动力从事修理、服务和手工业个体劳动。年7月11日,当时代行政府职能的“温州市革命委员会”又签发了《关于对个体工商户举行全面登记、整顿、发证工作的报告》。
有一天,刚成立不久的温州市工商局鼓楼工商所工作人员告诉章华妹:“现在国家政策放开了,私人可以做买卖了。”刚开始,章华妹曾有过不解:“这些工商所的人原先就是‘打击投机倒把办公室’的,以前曾经查过她做生意。现在换了大盖帽和蓝衣裳,会不会到时又变脸?”所以,她还是没有动心。
又过了不久,鼓楼工商所的工作人员又来告诉章华妹一个好消息:“现在做小生意合法啦,你可以申请营业执照了。”此时章华妹心里还有疙瘩:“申请了营业执照就会留下了做生意的证据,万一以后又开始‘割资本主义尾巴’,自己等于很方便就给他们抓现行无路可退了。”她打算问问父亲后再作决定。
关键的时刻,社会经验丰富的章华妹父亲出来为女儿壮胆了。他语重心长地告诉女儿:“华妹,你原来提心吊胆地做生意,那是因为国家没有出台好政策。现在国家实行改革开放了,而且出台这样的好政策,让你申领营业执照,你今后就不用东躲西藏,而是可以合理合法地做生意了,你赶快去申领吧,这个东西对你以后做生意大有益处。”
听了父亲的一番话,章华妹如释负重。第二天,她就去鼓楼工商所,领了申请表格填写好个人信息,再送到鼓楼工商所,完成了申请工商营业执照的注册工作。年12月11日,章华妹就领到了改革开放以后、也是新中国成立后发出的第一张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工商证字第号。这张由温州市工商行政管理颁发的且已经发黄的纸上,用毛笔写着姓名:章华妹;住址:解放北路83号;设立或流动地区:同上;生产或经营范围:主营小百货;经营方式:零售;开业日期:年11月30日。下面还贴有一张章华妹的黑白小照,且盖有浙江省温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的红色公章,发证日期是:年12月11日。这份在今天在表面上看来普普通通的工商营业执照,背后却折射出展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据时任原温州市工商局个体经济管理科科长陈寿铸介绍,年,温州市发出全国第一批个体营业执照,共张。这在当时是个改革开放的创举,很快就引起全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28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