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另一种爱针线活

小时候,家境贫寒,一家人的穿戴全部靠母亲一双手来创造。一家人的鞋子都由母亲亲手来做,清晰记得母亲白天下地干活,晚上点着煤油灯一针一线纳鞋底,不知道母亲熬了多少个夜,连夜赶制的一双双鞋供一家人穿。不用的季节有不同的鞋,尤其是冬季需要做暖鞋,这是最难的,因为需要的材料多,母亲早早就准备羊毛。遇到光景好的时候还能穿上用花布做的花鞋,有绒布做的新鞋,清晰记得妹妹穿上花鞋,高兴的手舞足蹈的情形。小时候时候我们经常伴随着妈妈纳鞋底发出的次郎次郎的声音入睡,现在想想那种声音太美了,母亲的眼睛被煤油熏的发黑,就连两个鼻孔都是黑的,有时候一不小心,头发也会被煤油灯烧着。我们常常半夜三更起来尿尿,看到母亲伴着微弱的灯光还在纳鞋底…依旧发出次郎次郎的声音。纳鞋底用的顶针农忙时,母亲都在务农,农闲时母亲要准备做鞋的材料,常常连夜赶制一家人的鞋子,由于经常做鞋,母亲的手指已经严重变形,一到冬天,双手皲裂,母亲只能用五毛钱的棒棒油进行简单的护理,止住出血。那时觉得棒棒油的味道难闻透了,常常用双手捂着鼻子躲得远远的…现在回想那时真是傻透了。母亲纳的鞋底小时候的我们穿的衣服都是母亲做的,那时候农村大多数人家都是老大穿过的经过母亲的手改造一下,裁剪一下就变成老二的衣服了,老二穿过的改造一下就是老三的衣服,就这样轮流着穿。偶尔遇见好收成,年底孩子们能穿一件新衣服,那就是最幸福的事,一夜过年最盼望的事。而父母的衣服永远都是那一身,只是穿脏了洗干净,周而复始这样的穿。小时候母亲就是家里面的裁缝,母亲的双手就是一台缝纫机,孩子们的衣服破了,用补丁补好…母亲靠一双手维持着一家人的穿戴。母亲做的新布鞋,供妹妹穿慢慢的我们都长大了,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了,家里面有女孩子的人都知道,待女儿出嫁的时候,娘家人需要准备鞋垫垫作为嫁妆给未来的女婿。母亲也不例外,由于条件变好,我们的鞋子已经由成品鞋来代替,母亲再不用给我们做布鞋了,这时母亲的针线活重心由做鞋向做鞋垫转变。母亲做的鞋垫给妹妹做嫁妆有次和母亲说,不要做了,买几双吧也不贵,天天做,眼睛也受不了,手也疼,人家现在都用机子再做,几分钟就能做好一双。母亲坚决的说“不行,买的不行,不结实,这是给你妹妹的嫁妆,做不好,人家婆家人笑话呢,会看不起咱们的。”长这么大,第一次听到母亲说那样坚决的话。说完,母亲又继续做起了鞋垫,我再也没说啥,陷入了沉思…绣花针线,这可不是一般家庭妇女都会做的针线活,那时候会绣花的女子,在农村都是大家闺秀,家境殷实,有闲余的劳动力才去做。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母亲也慢慢学会了绣花,母亲说趁着我还能做,给你们姊妹几个绣个门帘。母亲学做的绣花小小的针线活,伴随一代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948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