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有没有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m.39.net/pf/bdfyy/bdfzj/
文:愚伯的自留地
在苏北的乡村,有时整个村庄都是一个姓,彼此之间沾亲带故,因此,大家也互不设防,记得在我们小时候,几乎每户人家的大门都不上锁,串门拉呱的邻舍,只要在墙头外边,问声家里有人不,只要听到回应,就直接进来了。
串门子拉呱,是乡村人最感舒心和快乐的事。尤其是在家带孩子的村妇们,平时外出不方便,到邻居家串门拉呱却是打发无聊的最有效的方式。
拉呱的内容,不需要彩排,基本是天南海北,家长里短,或是大家喜欢探讨的“谁家孩子混好了,谁家闺女离婚了”等热点新闻。
串门拉呱时,如果有年轻人参与,话题就会有所偏转,其实乡村毫不避讳问及年轻人的婚姻状况:结婚了吗?生孩子了吗?诸如此类的,也许城市里的孩子很不愿意别人干涉,但在农村,却代表前辈们的一种关心。
如果去田间或是赶集时,见到熟人,通常也会停下脚步,拉会呱后再去办正事。
农村里,串门拉呱,通常是同龄人找同龄人,那样话题的交集会更多一些。
串门拉呱的地点,一般会选择在比较通风凉快的地方,这时,离家较近的主人们,会悉数拿出家里的小凳子,算是一种礼节性的招待。
串门子拉呱,这是乡下人一笔最珍贵的财富,而城里人,即便住在对门,也有可能老死不相往来。
人多的时候,拉呱的内容就会相对愈加丰富,别看乡村人不怎么出门,但国际国外的热点事件,他们都能够评说一二。
妇女们探讨的话题,大多是在外工作的孩子们,她们的一切都以孩子的状况为核心。
像这样串门拉呱的阵势,一般没几个小时是不会散场的,尤其是结婚过的人,他们会肆无忌惮的开着对方的玩笑,但大家也不红脸,拉呱,也算是乡村的一种文化吧。
小孩子们喜欢凑热闹,有拉呱之人的聚集地,也是小孩子喜欢闹腾的地方。
在乡下,串门子拉呱是乡村特有的一个标签。在村人的眼里,不串门子的日子,就像炒菜不放油和盐,没味道!
乡村的农家人热情好客、胸怀袒荡,也正因为此,串门子拉呱才有了适合成长的土壤。
男人们串门,有事的就正儿八经地说事,没事的,就在喷云吐雾中谈农业上的大事,种了多少土地,收成怎样,收入多少,孩子打工混的咋样等等。
这么多的孩子聚集在一块,高兴的有说有笑。
一边拉呱,一边干活,两不误。
女人们串门,她们的话题多半是家长里短,聊孩子们的事,交流缝缝补补的针线活儿。
串门不仅可以弥补裂痕,增进感情,增长见识,解决许多单靠自身的力量无法解决的困难和问题,而且甚至还可以留下许多爱情佳话,成就许多美满姻缘。
年轻人回家,遇到同龄人也会扯上一会,问问彼此在外混得怎么样。
和自己的老姊妹,说说心里话。
男人们串门,有事的就正儿八经地说事,没事的,就找一帮年轻小伙子玩老牌或打红五打升级什么的,然后在喷云吐雾中谈农业上的大事,种了多少土地,收成怎样,收入多少。
天热的时候,村口的通风之处,是大家经常的聚集之地。
如果来谁家串门的人多,不仅说明人家人缘儿好,也能证明这家在村门中有影响力。如果说谁家门可罗雀,根本无人问津,不是影响力差,就是人缘儿不够好,对乡亲们没有吸引力。
树荫下,常常是大家见面拉呱的“人场”。
如今,农民的日子一天天变好,各家开始有了电视机、电话、电脑,生活条件好的甚至有了楼房。少数在家的人因忙忙碌碌,也没有了拉呱聊天的闲情逸致。各家的门,也从原来的木门变成了铁门和防盗门,有人没人也不再开着。乡民之间见面的次数越来越少,虽不像城市里“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但串门子的现象却明显减少了。
越是这样,人们越是怀念沉浸在那时淳朴的民风里,显得那么温馨,那么祥和的串门子……如今,再看到这样淳朴的乡亲乡情画面,心里马上就有被温润的感觉,也许,用不了多少年,这样的场景,将再也寻觅不到!
如今,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和外出打工之人的增多,乡民之间串门子的现象也在减少。楼房越改越高,人与人之间心的距离,却越来越远了。越是这样,人们越是怀念那淳朴的民风,那亲切无比的串门子拉呱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