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的起因 http://pf.39.net/bdfyy/bdfzg/161014/4992915.html
一针一线是底蕴,一丝一缕是文化。我市21名花甲老人因兴趣相投,共同组建了五彩课堂手工坊,其作品远近闻名,深受欢迎。老人组团开启了一段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艺创作道路,不仅为晚年生活增添了快乐,更实现了人生价值。
五彩课堂手工坊位于尖山区二马路,这里原来是市老年志愿者协会的办公室。在20多平米的手工作坊内记者看到,三面墙上挂满了五彩缤纷、创意精致的手工布艺品,一张长长的桌子占据着屋子的中央,摆满了各种颜色的布料及剪刀、尺子、针线等工具。10余位精神抖擞的老人围桌而坐,一边互相交流着经验,一边用巧手缝制着布料,一针一线之间,各种布料就做成了香包、葫芦、对鱼等精美的手工布艺品,惟妙惟肖、活灵活现。
据了解,去年12月份,在市卫健委支持下,21名老人成立了五彩课堂手工坊。她们充分挖掘中国元素,把非遗传承与手工制作相结合,实现了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五彩课堂手工坊成立之初,缺少资金、设备、材料等,但这并不能阻挡老人们干事创业的热情,她们从家中抬来了缝纫机、废布料、针线、剪刀、尺子等工具,集资采购一些必需品,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参加了哈尔滨市社区民间艺术课堂王先老师的线上指导课。老人们边学边做,五彩课堂手工坊最年轻的成员郭海燕负责打板打样、采购,高志忠负责手工裁剪、对外跑销售,其余的老人各自分工,分别负责用缝纫机缝制和手工针线活及辅件填充。市老年志愿者协会会长、五彩课堂手工坊负责人吕晓秋则负责手工布艺品上的文字、图案的印刷……手工坊很快实现了流水线作业,短短四五个月的时间,就开发了亲吻鱼、荷包、绣球、葫芦、环保兜、编织袋等10余个种类、近件手工布艺品,并成功销售一空。
在春节期间,五彩课堂手工坊的手工布艺品被市政府外事办选中,赠送给了外国来双友人,受到了外国友人的喜爱和称赞;市里一些银行在五彩课堂手工坊采购了一批金鱼、对鱼、香包等布艺品,用于年底回馈客户;今年3月份,市政府外事办又在五彩课堂手工坊订做了个印有“守边护边人人有责”的环保兜,用于戍边宣传。具有中国元素特色的手工布艺品不仅受到各单位的青睐,还吸引诸多年青人的目光,许多年青人慕名寻访到五彩课堂手工坊,学习请教手工布艺品的制作方法。
近期,老人们在创作中还加强了手工艺品的实用价值,尝试着将一个个装有艾叶、松明、陈皮的药袋与手工布艺完美结合,研发出传统手工布艺中药家居用品,实现驱虫、防蚊、助眠、安神等功效。高志忠一边缝制着新开发的虎头药枕,一边自信满满地对记者说:“我们要将非遗手作发扬光大,做最精美的虎头药枕卖给外国友人。”
五彩课堂手工坊的成功尝试和实践,为我市老龄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曙光。吕晓秋告诉记者:“五彩课堂手工坊未来将充分利用各种传统节日,通过培训、展销等多种方式,大力开发推广非遗手作市场,走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发展之路。”
双鸭山日报记者徐红颜儒张冰王浩宇编辑关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