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的清明,清明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起源于远古时期的周朝,距离今天大约有多年的历史了。在小编居住的农村,一般都是把清明节跟“寒食”节一起过。寒食节一般在清明节的前一两天。据说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晋国的大夫介子推的。晋文公重耳在流亡期间,介子推曾经从自己腿上取下一块肉给重耳吃。晋文公当上国王后,把有功的大臣都封赏了,唯独忘了介子推。介子推隐居深山,不愿出来受封,晋文公就让人放火烧山,本想逼介子推出来做官,结果介子推宁愿烧死也没出来。晋文公为了纪念他,命令晋国百姓“禁止烟火”三天,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这是唐代诗人韩翃写的一首《寒食》诗中的句子。历代文人墨客们,都很重视清明节这个节气,因此也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词佳句。像大家所熟知的唐代诗人杜牧的那首《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让人一看到漫山遍野的杏花开放,就会想起清明节,想起美味佳酿,想起那位大诗人杜牧。在今天,“杏花村”成了美酒的代名词。
说到清明节的诗词,不得不提起宋代大诗人晏殊的那首《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晏殊,北宋时期著名的婉约派词人。从小就聪明伶俐,读书过目不忘。在他14岁的时候,就曾以“神童”入试,皇上特赐进士出身。官至礼部尚书、刑部尚书、兵部尚书。他的词,婉转含蓄,不落俗套。曾经与北宋时期的大文豪欧阳修齐名,并称为“晏欧”。
这首《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是作者在清明节期间写作的一首非常欢快的诗词。通过描写农家女在清明节期间,一个生活小片段,反映了农家女清纯、美丽,充满青春活力。这首词一改作者往日的词风,整首词都充满了欢乐愉快的气氛。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每当漫山遍野的雪白的梨花竞相开放之时,清明节就会跟着春天的脚步,姗姗来迟了。“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燕子是春天的使者,每年秋后都结伴飞往南方去过冬。到了来年的春天,又会随着和煦的春风,准时地飞回北方,衔泥筑巢,繁育后代。古代的劳动人民都有祭祀“土地神”的风俗,为的是祈求一年风调雨顺,秋后有个好收成。祭祀活动分为春秋两个季节。春天祭祀活动称作“新社”。每年燕子飞回来的时候,也正是农村举行“新社”仪式的时候。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春日的池塘边,点缀着几点碧绿的青苔。“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在柔嫩的杨柳枝头,嫩绿的柳叶下面,几只黄鹂鸟,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在和煦的春风吹拂下,轻柔的柳絮随风飞舞。草长莺飞,春日渐长。作者在这里用池水、碧苔、柳叶、黄鹂、柳絮,这几样春天及其普通的景物,妙笔生花,描绘了一幅美轮美奂的春光图。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
词的上片主要写春天的景色,到了下片笔锋一转,开始写人物了。春风送暖,百花盛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春天的景色关不住,而正处青春妙龄的农家女们,在屋里也坐不住了。禁不住这美好春景的诱惑,也要放下女红和针线活,来到大自然尽情地玩耍一番。两个女孩子不约而同地走出家门,在平日里采桑叶的小路上,不期而遇,顿时欢声笑语不断。
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两个女孩子结伴去玩“斗草”游戏。这个“斗草”游戏,是古代女孩子们专属的一个游戏。女孩子们各自在碧草青青的原野上,寻找韧性好又不易折断的野草,然后相互交叉成“十字”形状,互相拉扯,以草“不断”的一方为获胜方。这个游戏有点类似于今天的“拔河”游戏。
其中一个女孩子获胜了,喜笑颜开地跟同伴们“显呗”起来了:“我昨天夜里做了一个好梦,早晨醒来我还琢磨这事呢!没想到是今天‘斗草’取胜的好兆头。”一边欢快地说着,还一边手舞足蹈,动作夸张地“摆活”着。高兴得满脸通红,眼角眉梢都似笑。作者把小女孩天真烂漫,纯洁无暇,描绘得淋漓尽致。
这首词,收录在作者的《珠玉词》中,是晏殊众多词作中,非常难得的一首“田园词”。作者用“轻描淡写”的笔触,把春天大自然的秀丽风光,以及农家女孩天真无邪,活波可爱的性格,充分展现出来。使人读后,如沐春风,心情爽快无比,使人不由自主地有了一种“世界真奇妙,我想去看看”的冲动。大家还知道哪些关于“清明节”的诗词,不妨到评论区共同分享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