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一位高龄老干部的故事再次引发年轻人对婚姻的深度思考!
文章:退休老干部图片:来自网络
我的夫人玉侠今年96岁,大我三岁。人说“女大三,抱金砖。”我们已风雨同舟75年,至今恩爱如初,难道这真的应验了那句千年古话了吗?
今年五月央视一套播放了《觉醒年代》电视剧,除了更多的了解了上世纪初国人思想觉醒、建党前后的艰辛探索、初心使命形成过程之外,还有李大钊、胡适、鲁迅几个革命家学者教授、文豪泰斗婚姻家庭的故事,这些情节也引起了我的更多共鸣。他们都是由家中老人包办婚姻娶了目不识丁的小脚女人陪伴终生。联想到自己也是父母包办婚姻娶了不认识自己名字的小脚伴侣至今。本来,我无资格与他们相提并论,他们是灯塔,好比天上的月亮,洒满大地,我是地上的一个萤火虫,只有手掌那么一小片微光。不过,我的小脚老伴为人处事,与他们的小脚女人相比,却可以并肩媲美、毫不逊色。
提到包办婚姻四个字,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同封建社会婚姻父母包办,男女无缘,夫妻不和,甚至为情寻死的结局联系起来,诸如戏剧中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中林黛玉与贾宝玉的爱情悲剧,就是《觉醒年代》中也有鲁迅先生与朱安女士组成的夫妻有名无实,留下诸多遗憾。鲁迅与原配小脚女人朱安的婚姻,是他母亲鲁瑞认为合适,未征得鲁迅同意,亲自到朱家定下来的。鲁迅曾给朋友说:“这是母亲给我的一件礼物,我只能好好供养,爱情是我所不知道的”。鲁迅逝世后,朱安听说他的朋友要整理保存鲁迅的遗物,竟喊出了“我也是鲁迅的遗物,你们也要保存保存我啊”的痛心话语,最后孤独离世,好像没来过这个世界。
应当说旧社会的婚姻制度确实给不少青年男女的婚姻情感造成了伤害。但也不能一概而论,我认为中国沿袭了几千年的婚姻制度是客观存在的,既然存在就有其合理性,它对于社会发展,家庭稳定,老有所养,子有所教还是有积极的作用。如《觉醒年代》中的李大钊父母早亡。年他11岁,同本村大字不识一个,缠着小脚的16岁女子赵纫兰,就是由双方老人包办最终成为了革命夫妻。当时,李大钊进私塾学习,赵纫兰照顾李大钊和他的祖父母,让他的学习无后顾之忧。
李大钊祖母去世后,祖父年高,赵纫兰成了家里的顶梁柱,并一直鼓励支持李大钊勤奋学习。李大钊后来考取北洋法政专科学校就读,后再到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回国后,李大钊被聘为北京大学教授兼图书馆主任,宣传马列主义,从事建党活动,同样得到赵纫兰的积极支持。刚过而立之年的李大钊已成为著名教授,无产阶级革命家,已近40岁的赵纫兰因操持家务容颜渐老,裹着小脚,目不识丁,两个人的差距明显增大。有名人到他家拜访,认为这对儿时的包办婚姻,未来走向不容乐观。可是李大钊从未动摇,坚定地说:“我绝不会嫌弃糟糠之妻”,且适时有意地向客人介绍自己的贤妻赵纫兰,是操持家务,支持自己安心工作的坚强后盾。
再说《觉醒年代》中一个名人胡适的婚姻吧!胡适与江冬秀小脚女人的婚姻,也是未征得胡适同意,就由两家老太太所定。订婚后,胡适到上海读书,留学美国,一去10多年,直到年回家结婚,从未见过江冬秀一面。胡适一生绝大多数时间都待在大学里当教授,以教书著书为生。江冬秀支持胡适教书,不要做官。胡适在信中曾说:“我非常感觉惭愧,对不住你,你总是劝我不要走上政治,这是你在帮助我,若是不识大体的女人,一定巴望着男人做大官。你跟我20年,从心里一直这样想,我们才能一同过苦日子。”作家张爱玲对他们婚姻的评价最引人注目:“他们是旧式婚姻罕有的幸福例子”。李大钊、胡适、鲁迅三个人的婚姻结局,是民国早期由父母包办婚姻而形成的社会家庭缩影。
现在,谈谈我与小脚老伴玉侠,也是从小由父母做主组成婚姻家庭的。
年9月,我10岁还没上学,农村野孩子:玉侠13岁,扎着独辫,裹着小脚,从20里以外的马庙村到我村苗城集走亲戚捞花生,被我母亲看中。我母亲主动找媒人积极操办联络,10天内由双方父母同意,定下终身大事,至今已整整81年。
先说我的情况。小学毕业后到山东泰安读初级师范学校、当小学教师,又上中级师范学校,任中学教师。调回家乡后,在县文教局教研室、县文化馆、县广播站、县委统战部、县政协和对台办工作,几经转岗,成为一名县里的中层干部。我很满足做只萤火虫,也是一生凭着那点微光,一步一个脚印的稳步前行。工作中多次受到领导的表扬和组织的肯定,虽然没有多大的建树,但也从未给单位和家庭产生过负面影响。我的言行对他人影响微不足道,却始终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子孙后代,就算“近水楼台先得月”吧!我有四个子女十个内外孙辈和十个曾内外孙,他们通过勤奋读书上小学、读中学、升大学,有的还考取了研究生。走向社会后,他们本着待人厚道、干事敬业的原则,虽未能做顶梁柱,倒也像灯泡那样发出应有的光亮,在建设新时代大厦中添砖加瓦,我内心同样收获到快乐!
再说小脚老伴玉侠。俗说:“无妻不成家”,在我家多年大量事务处理中,她占了大头,我勉强占个小头,如同一台戏,她是主角,我只能算个配角。
仅从以下几方面看看小脚老伴的高贵之处。
首先,玉侠能从富家适应穷家,而且宁愿自己吃苦受累,勤俭持家,这是我特别佩服之处。玉侠娘家比较殷实,宅基地五亩四合房院,好地四十亩,牲畜成套,她吃穿不愁,从不上地,只在家插花描绣做些针线活等。我家是贫苦农民,宅基地二分半,几间破草房,三亩流沙地,生活十分艰辛。有次,玉侠的哥哥看到我的家景,回家抱怨父母:“您可把我妹妹送到火坑里去啦,住的小院没个鸡腚眼大!”由此可见两家贫富悬殊之大。
可是,玉侠却有不同的见解,她认为越穷越能磨炼人,穷富都是人过的,还通达地说:“娘家只是流水地,婆家才是永治田”,又满有信心地说:“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只要坚持苦干不息力,总有改变家景的一天。”从这点讲,玉侠与几位名人的小脚女人婚后家庭条件相比,是大不相同。她们都是从殷实之家嫁入富有家庭,能资助丈夫出国留学的婆家。俗说:“有水好和泥”,家产丰富,条件相当,当然好融入了。
其次,玉侠思想开朗,与时俱进,也是我很赞成的。解放后,她同我父母一起都积极支持我求学上进,在外认真工作。后来受到我和社会进步的影响,她主动把裹脚布去掉,成了“解放脚”。经过一番家里家外诸般活络的历练,干活处事,亦能闯荡自如。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农村开展“扫盲运动”,她主动找我六年级毕业的叔伯妹妹孔秀兰教她学习当时专编的扫盲《识千字》课本。再如,每年春节十几家亲戚都来看望我父母,我在外地工作,中秋节都由她步行还礼,玉侠便主动学习骑自行车,学会骑自行车,既省时又省力。可是,我母亲认为学识字耽误家里活,妇女骑自行车姿势不大方,便予阻止。玉侠为了不让老人生气,便主动放弃了这两样学习机会。她还进过专门裁缝学习班,原定时间两个月,但学到28天时,由于裁缝老师家里发生变故不能再教,裁缝班被迫停办。玉侠虽然没学完,但她学习认真,接收知识快,略懂其技术,能识图会上机子。后来,我家买了南京熊猫牌缝纫机,她坚持自学,实践中摸索,大大方便了一家人的穿衣问题。因玉侠为人勤快热情,连周围邻居、亲戚都上门请他帮忙。
第三,我非常感激老伴玉侠。她孝敬公婆,教养子孙,实际上是用行动让我在外安心工作无后顾之忧。我从年到外地上学工作,至年县政府分给我一套公房,才把父亲(母亲已去世)、玉侠及孩子们接到县城居住。玉侠在农村老家里辛苦劳累了整整38年,是家里十足的顶梁柱。我是孤丁又长期工作在外,玉侠自嫁入我家,一直陪伴父母,奉养照顾。
年生活困难,我母亲有病嘴馋想吃肉,但无钱买。俗话说:“巧妇难做无米之炊”。正巧内弟给她三斤粮票,可以买点细粮照顾孩子。玉侠接过粮票后,先拿出二斤粮票到本村煮猪肉的店铺换来半小碗熟肉,满足了母亲愿望。再如,我母亲晚年患癌症,比较难侍奉。我想请假让她减轻点负担。可是玉侠又劝我不要请假,支持我继续上班说:“你工作上我帮不上什么忙,照顾母亲我能承担的了。”还说:“共产党解放了咱家,你能多工作,也是报党恩,我们也安心。”医生诊断我母亲,生命不会超过一年,由于玉侠日夜陪伴,侍奉周到,生命居然延长到二年以上。我外祖母只有我母亲一个女儿,晚年失去自理生活能力,住在我家二年半直至病危,送回老家出殡。如此玉侠不仅要照顾公婆,而且还要替我母亲奉养外祖母,且毫无怨言。
说到疼爱孩子,我有子孙十四个,玉侠先抚养自己的孩子,再帮助子女照顾他们的孩子,先看大的后看小的,直到70多岁,年龄最小的孙子,上初中了,趁星期天还要挤到我那里闹哄一天,缠着奶奶做好吃的。因为从小生活在我那里,习惯了,有感情。有次,玉侠与邻居几家老太太拉家常,她高兴地说自己:“大半辈子没有爬出孩子窝”,既展示着辛苦,更流露出了满脸幸福。
玉侠倾情、尽心尽力,孝敬公婆,照顾孩子,我是一百二十分的感激。
第四,玉侠关爱公益,处事大方,为全家争光。上世纪70年代初,玉侠曾在农村当过四年生产队里棉花专业队长,皮棉每亩由30斤提升到斤,由于成绩突出,被公社评为劳动模范,参加了县召开的先进代表会议。玉侠虽生活在农村,但随我住学校家属院或机关单人宿舍,待人接物大方自如。
上世纪80年代,我在县委统战部门工作,有间独自宿舍,玉侠为照顾孙女住在我处。我的同事成秀清想给她女儿做时尚嫁衣,曾寻找几位干部家属帮忙,都怕做不好未答应。她找我询问玉侠能不能做这个活。我建议她有什么想法直接跟玉侠说,她只要能做,会热情帮忙的。结果正是如此,玉侠当面说做不好,实际上爽快地跟成秀清到她家,给她女儿量体裁衣,抽几天空闲时间,做成两套红绿大对花上身唐装,穿着合体、鲜艳大方,赢得成家满意,亲朋称赞。成秀清过意不去,让她家人送去个煤球。当时,我们做饭还是煤球炉,但无煤球供应计划,送此物挺有针对性,婉拒不成,只好接受。我还给成秀清戏言:有一个成语“雪中送炭”,你这是晴天送煤球,等于火上加油火更旺!
玉侠诸多善事,实难尽述。我给她总结概括了28个字、两句话、一个榜样。28个字是:下地种田、纺线织布、做饭洗衣、孝敬公婆、照顾子孙、善待亲朋、热爱集体。
总之,人生婚姻幸福与否,起作用的因素很多,重在夫妻双方认真经营,精心打理。其实不论是解放前的包办婚姻,还是现在的婚姻自主,都是大自然赐予人间男女组合、成家立业物种延续的一个过程。封建社会的包办婚姻有喜有悲,现在婚姻自主,离婚的也不在少数。赵纫兰支持李大钊宣传马列主义,应属革命夫妻。胡适凭良心不毁婚约,使江冬秀成了幸福的女人。鲁迅把朱安只作母亲给的礼物供养,成了鲁迅的遗物,是个悲剧。我与玉侠于年订婚至今,历经解放前的战乱,解放后70年风雨同舟的工作劳动生活,我们二人喜事同乐,有难同当,相濡以沫,心心相印。今年玉侠96岁,我93岁,生活尚能自理,孝顺的儿女轮流做饭,帮助打理家务,还尽可能抽出时间陪伴休闲散步,可谓无忧无虑,被左邻右舍称为“安度晚年的长寿伴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