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扇,军用书包,老相册,黄罩台灯,煤球证、粮食购销证、粮票、布票,黑白电视机,老式收音机,收录机、电话机、唱片机……
这些已经日渐消失的老物件你见过吗?
“外形低调却内藏乾坤!”在南阳市城区荷花广场的一座公寓内,上千件旧物品有序排放,若不是主人宋先生介绍,你根本不会想到这里居然藏着一间“博物馆”。这些三四十年前的“奢侈品”,现如今已经不多见。近日,一个午后的下午,记者在这里看到,这个旧时光“博物馆”不时引来怀旧的人,在这里寻找“老味道”。
老物件见证历史社会变迁
在这个近30平方米的公寓内,有二八自行车、黑白电视、老式录音机和收音机、折叠桌、老式座钟、马蹄表,上海牌手表、陶瓷茶壶、茶盘、玻璃凉杯、玻璃茶杯、饼干桶、茶叶盒、老式皮包、毛绒小狗、亲嘴小人陶瓷摆件、唐三彩马……
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到本世纪初,小到几十年前生活中用到的水壶、杆秤,大到立柜、樟木柜。各种当时被称为奢侈品的家用电器,在这里也能找到。从最初的九寸黑白电视机,到后来的大彩电,从收音机,到卡带式录音机。虽然几十年过去了,很多老物件还能使用,虽然很多年轻人都从未见过,但都是满满的回忆。
其实,这些藏品并不是价值连城的古玩珍品,而是充斥着70后、80后回忆的老物件。
70后的宋先生,是南阳市一家事业单位的职工,“博物馆”里的旧物件,一部分是家里留下来的,一部分是从旧物市场淘来的。而“博物馆”的布局,有按照家中老照片复原的,也有他凭自己小时候的记忆布置的。
为什么会创建这个“博物馆”,宋先生说,一是个人爱好,就是怀旧情怀,因为从小在三线厂长大,当时厂里效益好,很多东西是自己小时候拥有过的,印象很深,现在有条件了就又把他们收集起来。屋内电冰箱的一角就是他根据一张小时候的照片还原出来的,上面的一套凉水杯和茶盘就是父母保存下来的,因为是三线厂,父母也一直保留着艰苦朴素的光荣传统,屋里有很多物件都是小时候家里留到现在的。
宋先生说,现在有空了在这儿品一杯茶,翻一翻老书,听一听老歌,追忆一下过去,整个人能静下来,那些美好的记忆正是我们心灵深处最柔软的地方。
二是从收藏的意义上来说,这些老物件有改革开放前的有改革开放以后的,改革开放40多年了,它们也见证了历史社会变迁,改革开放让人民过上了好日子,我们不能忘了党和国家为人民幸福生活所做的各方面的努力。
通过这些老物件追忆时光的变迁,对比现在生活质量的提高,从中感受到国家的强大,回忆过去,我们更应该珍惜当下!缅怀过去,是为了更好地开创未来!
老物件背后的光阴故事
这些藏品都是从宋先生家两代人的生活中集聚甚至“淘汰”而来的物品。小到糖纸、火花、信件、杂志、黄历、课本、大哥大,大到收音机、自行车、冰箱、电脑、缝纫机……都是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有的甚至是别人眼中的废品。但是,置身其中,就如同走进了时间,过去的时光中又“看得见、摸得着”。
“我收藏的老物件,其实都不值钱,但在我家里却都是宝贝。”宋先生熟练地向记者讲述着他这些宝贝背后的故事。
“这是我当年的第一部传呼机,年花了不到一千块钱买的;我母亲当年做针线活用的缝纫机,现在仍然用着,缝补袜子用的袜板……”宋先生说。
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远,宋先生还收藏了从年到年同学们之间的信件。他说,90年代后通讯方式急剧变迁,从信件演变成了固定电话、大哥大到手机。“我收藏的还有大哥大,再到现在的智能手机。”
宋先生说,每一个老物件儿都有一个时代意义。“现在的三大件我听说是车子票子房子,我们那一代人当时也兴这个,叫三转一提溜,三转是自行车、缝纫机、手表,一提溜就是半导体收音机。”宋先生饶有兴致地向记者介绍道。
宋先生还收藏了当年的故事会、童话大王、辽宁青年、大众电影等,其中大众电影年的是全套。他还收藏有年春晚的唱片……
被老物件拉长的旧时光
年3月,宋先生创立了这个“博物馆”。“创办这个家庭博物馆,是想让你们这代年轻人知道,前辈们是怎么走过来的,见证我们社会的变化和时代的变迁。”
旧时光“博物馆”创办1年多的时间里,已经有很多人到这里参观怀旧,来这里感受这些老物件所反映的近70年来的生活变迁。
每当这时,宋先生总是亲自为参观者讲解。
一张老式三屉桌上,红皮的沼气证、煤球证、粮食购销证摆放在一起,中间夹杂着粮票、布票甚至电影院入场券。而旧书柜中,则是发黄的《收获》《十月》等老杂志和成摞的连环画。地板上最大的空间,被一辆凤凰牌二八自行车占据着,车子大梁坐着的洋娃娃笑容可掬。
“奢侈品”也不少,包括30多块国产手表、14吋夏普彩电、收录机、电话机、唱片机。
宋先生介绍,这里摆放的旧物件只是他全部藏品的一部分,因为空间有限,一些较大的物件,分别存放在两座库房中,平时大家难得一见。
“这里是上世纪80年代的城市家庭展览!”宋先生介绍,自己从小在一个三线厂职工家庭长大,父母生活节俭,即便家里的旧东西过时了、用不上了,也要想办法收起来舍不得扔掉,一来二去,便留下了很多老物件。如何让这些老物件发挥作用,一直是宋先生头痛的事情,直到两年前他逛了古玩市场后,办一个旧时光博物馆的想法才明晰起来。
“除了那台收录机花了将近元之外,大部分物件的得来都不费钱,只是费精力!”宋先生的藏品来源有三个途径,除父母留下的之外,靠在古玩市场淘、在拆迁现场找和亲朋赠送。
宋先生说,去年6月份,他刚从家里下楼,看到邻居阿姨正准备把一袋物品扔掉,凭直觉他觉得应该是一袋老物件,他连忙上前接了下来,结果里面是几个80年代末期流行的茶具,其中一个茶壶上赫然印着“工行储蓄留念”字样。而公寓里正使用的荧光灯,则是宋先生以10元钱的代价,在路上从一个收废品的男子手中买到。
宋先生和他的朋友兰先生建了一个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5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