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有个寡妇名叫巧莲,人美心善,未出阁时便是村里未婚男子争相提亲的对象。
后来,巧莲嫁给憨厚老实的木匠秦山林为妻,夫妻二人感情厚,恩爱有加。
成亲一年后,巧莲替秦山林生下儿子秦川明。家里生活虽不富裕,但一家人相互关爱,十分和睦。
然而好景不长,川明刚满周岁,秦山林突然患病,半年后就去世了。
此时的巧莲年纪尚轻,不少男子上门提亲,丝毫不介意她有个儿子,然而都被她拒之门外。
就这样,巧莲替人刺绣,做针线活为生,独自抚养儿子,过着清苦的日子。
一晃眼过了五年,川明快七岁了。巧莲虽然只有二十多岁,然而生活的重担压在她一人身上,她显得格外憔悴。
这年将近年关,天气寒冷,吃过晚饭后,巧莲就催促川明熄灯休息。
巧莲打算让川明到私塾读书,然而还差一些银子,她辗转反侧,思考如何多赚些钱。
夜里,川明想上茅房,穿好衣服刚准备下床,却听见院里有细微的脚步声。
川明仔细一听,觉得不对劲,想着厢房有母亲日夜赶工完成的绣品,那关乎他们能否过个好年,要是被人偷走,母亲肯定很伤心。
川明从小懂事,知道母亲不容易,因此他一直都期盼自己快些长大,可以保护母亲。
川明偷偷到窗边,发现有人影闪进厢房。于是,他悄悄来到厢房外,拿起立在院墙边的木棍,大吼一声,冲进屋要打小偷。
巧莲并未熟睡,听到动静连忙起身查看。当她来到厢房,却见儿子拿着木棍与一男子对峙。
只见男子衣衫褴褛,面黄肌瘦,巧莲忽然对男子说:“弟弟,你怎么突然来了,怎么不让人提前给我捎个话。”
随后,巧莲让川明喊眼前的男子“舅舅”,川明一脸疑惑,他从来不知母亲还有个弟弟,因此迟迟没有开口。
见状,巧莲推了推川明,催促他赶紧叫人,川明这才放下手里的木棍,恭敬地喊了声“舅舅”。
没等男子回应,巧莲接着说:“今夜大雪,弟弟先休息,明早我再买些酒菜,好好款待你。”
男子顿时愣住,随即支支吾吾说:“今天只是顺道过来看看,家中妻儿还等着我回去。”说完,男子道别离开。
男子走得很快,正准备出门,巧莲喊住他,从厨房拿来半袋小米递给男子。
此时,男子盯着巧莲手里的粮食,半袋小米意味着妻儿可以填饱肚子,他眼睛微红,毫不犹豫地接过米袋。
“姐姐,今天初次见外甥,这就当是给他的礼物。”男子边说,边从口袋掏出一把别致的短刀,递给巧莲后便转身离开。
待男子走远,川明询问母亲关于舅舅的事,没想到巧莲却说她根本没有弟弟。
“既然不是舅舅,你为何要给他半袋小米?”川明不解地问。
“那人的确是打算来偷东西的,但看他的样子,应该是初犯,要不然就你一个孩童,他早就动手了。”
“他应该是家里实在过不下去,才出此下策。做人还是得心存善念,或许我们今天微不足道的做法,会让他改变呢。”巧莲说完,川明随即点了点头。
几年后,川明不愿到私塾读书,反倒跟着有经验的木匠师父学习技艺。
他聪明好学,很快就跟着师父外出干活赚钱,家里的生活才稍稍好转。
一天夜里,一帮土匪到村里抢掠,来到巧莲家时,带头人对巧莲说:“乖乖交出钱财,要不然刀剑无眼。”
话音刚落,川明举着短刀从屋里冲出来,径直砍向带头人。带头人本就身材魁梧,加上他的手下众多,三两下就把川明撂倒。
见状,巧莲冲过去护在川明身前。带头人走到他们跟前,本以为此次凶多吉少,谁知,当他看见川明手里的短刀后,大吃一惊,急忙询问来历。
“这是我兄弟当年送给我的。”巧莲回答道。
带头人一听,赶紧带着手下离开。土匪虽然走了,但巧莲仍然忐忑不安,担心土匪再折回来。
第二天天边才刚开始泛白,一阵急促的敲门声传来。巧莲出来应门,却见昨夜的带头人站在门外。
本以为土匪回来找麻烦,没想到,他客气地往旁边一站,一名中年男子上前说:“多年不见,姐姐是否安好?”
巧莲上下打量男子,看了很久才发现竟是当年那个小偷。巧莲微笑着点点头,随即请他进屋。
然而,男子摆手说:“进屋就不必了,以免给姐姐招来麻烦。”说完,他示意手下将一个箱子抬出,打开一看,里面全是金银珠宝。
“姐姐当年的恩情,我不曾忘记,这是我的一点心意,请姐姐收下。”男子说道。
谁知,巧莲不喜反怒,呵斥道:“当年我觉得你是生活所迫,才放你走,本以为你会改过自新,可如今你却带着一伙人四处抢掠。”
“这箱财物的确能让我衣食无忧,可我不会要。如果你还认我这个姐姐,就听我一句劝。”
男子没说话,带着手下离开。几天后,被抢掠的人家都说财物还了回来。
随后,男子将队伍解散,叮嘱大家各自回家找正当工作过活。
后来,男子在一个偏僻的村子生活,成了当地的屠户,时常到巧莲家探望这位姐姐。
改编自《民间故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3153.html